国产人成精品免费视频|欧美日韩午夜一区二区|国产精品第一页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手机在线播放|大哥的女人中文字幕完整版|日韩一级 片内射中文小说|午夜福利18禁国产无码日韩|精品国产51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欄目導航

聯(lián)系我們

康氏文化研究會

地址:河南省南陽市長江路779號
電話:0377-63117878
郵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當前位置:首頁 > 康氏要聞

《華夏康氏》外景攝制組再次外出采訪尋根

瀏覽: 次 日期:2013-12-31

2013年12月20日下午,華夏康氏外景攝制組一行8人在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顧問逵富太、副秘書長康保金的帶領下赴洛陽、滑縣、濮陽等地尋根,得到族人康紅偉、百旺、合斌、鴻彬等宗親的大力支持和熱情接待。見面之喜悅,宗親之情深,難以用文字表達敘述。

21日上午8:00,攝制組工作人員在康紅偉宗親的陪同下,首先到洛陽王城公園進行拍攝,并攝下了周公營造洛邑雕像,接著對天子駕六塑像(六匹戰(zhàn)馬)及附近的九龍鼎進行了拍攝。

下午,驅車又到孟津,在康紅偉、陸老師的隨同下到漢魏洛陽城遺址進行拍攝,過后又到黃河南岸的會盟臺進行拍攝,攝制組登上了會盟臺,采訪了當?shù)匾恍┲榈睦夏耆?。?jù)說。周武王盟津會盟,有800諸侯聞訊趕來參加,人心向周。舉行了規(guī)模巨大的軍事演習和“觀兵”活動。

此次會盟,各諸侯國帶來數(shù)10萬兵馬,場面極為壯觀。于是,武王決定,對部隊進行一次戰(zhàn)前演練,“孟津觀兵”各諸侯國的首領和士兵早已在北岸列隊迎候武王了,此時武王騎著馬在各路諸侯國隊伍組成的奕道中前行,他不斷地向各諸侯國士兵招手致意,表示慰問。顯得彬彬有禮而氣度不凡,諸侯們見武王威風凜凜,盟主風度,一派帝王風采,必然是一個有韜略,有威望的天子。因此,“武王觀兵”群情振奮,歡呼聲此起彼伏,接連不斷。

隨后攝制組又到了滎陽,在康廣全宗親的陪同下,去了虎牢關、點將臺。

22日一早,攝制組便對古衛(wèi)國境內(nèi)的陳城河、衛(wèi)河拍攝外景,然后又到了武王陳兵布陣的地方—廣闊的牧野地大壩,據(jù)說,這里是武王伐紂的最后一戰(zhàn),稱為“牧野之戰(zhàn)”。牧野大戰(zhàn)發(fā)生在“孟津觀兵”之后的二年,武王親率兵車300乘,虎賁3000人,甲士45000人,命姜太公為主帥,浩浩蕩蕩地向東進發(fā),兵到孟津,南方的蜀、庸、羌、盧、微、彭、濮等800諸侯約10萬余人已在此會合等候。兵貴神速,十幾萬大軍晝夜兼程,于甲子日清晨,趕到離商都朝歌南只有70里的牧野地面,武王在牧野舉行誓師大會,宣讀了周公撰寫的“牧誓”一文,鼓勵全軍決一死戰(zhàn),此時10多萬大軍群情激奮,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人人爭先恐后,要殺敵立功。

姜太公率領4萬多甲士如下山之猛虎,出水之蛟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向倉促應戰(zhàn)的商軍陣中,商紂王措手不及慌忙調兵遣將,居然調集了70萬軍隊倉促上陣,迎接武王的大軍。而周武王及諸侯軍共17萬多人,戰(zhàn)車4300輛,雙方的力量懸殊很大,但伐紂的軍士斗志昂揚,人少而十分精強,武王一聲令下,姜太公親自“致師”將士們勇往直前,勢如破竹,驚天動地,直殺得血流成河,橫尸遍野,一舉滅掉了商紂王的主力,取得了戰(zhàn)斗的勝利。

商紂王如喪家之犬,連夜逃回朝歌,登上鹿臺,自焚而亡,從此商朝的統(tǒng)治結束。

下午,攝制組到達滑縣,得到了康百旺宗親的熱情接待。在康自魁、康鋼山二位宗親的陪同帶領下。到衛(wèi)國白馬城遺址進行實地拍攝采訪,當?shù)剜l(xiāng)親們說:白馬城是衛(wèi)國的第二都。衛(wèi)都有東、南、西、北四道城墻,稱白馬墻。因黃河改道白馬城、墻已湮沒在地下。在古城遺址中出土了不少文物,衛(wèi)戴公曾在此居住。

然后,攝制組又到衛(wèi)國的第三都楚丘拍攝衛(wèi)王殿遺址,采訪了當?shù)乩习傩?,楚丘城(俗稱衛(wèi)王城,即今衛(wèi)王殿遺址)在今滑縣八里營鄉(xiāng)八里營村東北四公里處,出土有不少文物。衛(wèi)王殿內(nèi)敬奉著衛(wèi)王的塑像,頭戴冕旒,身穿黃袍,雙目有神,和藹可親,一副帝王君臨天下的氣概。

攝制組順道又去了冢上遺址進行拍攝,采訪了當?shù)卮迕?。?jù)說,衛(wèi)國國君的女婿死后就葬于此地,后人稱之謂惠子冢為哲學家。該冢位于八里營鄉(xiāng)的冢上村,所以稱冢上遺址。隨后攝制組又到了莊子墓進行拍攝。

23日上午,攝制組離開滑縣抵達濮陽尋根,得到了濮陽市康鴻彬、康合斌宗親的熱情接待。

在康鴻彬宗親的陪同聯(lián)系下,攝制組來到濮陽戚城遺址進行拍攝,采訪了館長,據(jù)館長介紹,戚城遺址位于河南省濮陽市城區(qū)內(nèi),是豫北地區(qū)保存最完整的春秋時期古城遺址。位于濮陽市京開大道西側戚城村北。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將戚城遺址公布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又把該遺址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戚城遺址的古城墻,現(xiàn)存最高處7.5米,最厚處16米,城墻總長1500米。

關于戚城的筑城時間有關專家認為筑城應在西周或稍晚于西周,或在衛(wèi)國國力稍強時的衛(wèi)文公始筑。

戚城會盟臺遺址,位于戚城春秋古遺址東城門南側城墻外80米處,該臺長20米,寬16米,高4.6米,系人工夯筑而成。是衛(wèi)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春秋時期諸侯多次在此臺上會盟,而稱為會盟臺。

隨后攝制組又赴蒯聵臺遺址進行拍攝,蒯聵臺遺址位于戚城遺址東北1公里外,濮陽市建設路東段北側,相傳該臺遺址面積舊約6萬平方米,系人工堆積而成的土丘,衛(wèi)春秋時衛(wèi)太子蒯聵所筑。

在后攝制組又到子路祠、子路墓進行了拍攝。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鬃釉谛l(wèi)國的著名弟子。公元前542年,出生在魯國汴,子路自幼性格善良,勇武豪杰,孝敬父母,為古二十四孝子之一。

24日上午,攝制組仍在康鴻彬宗親的陪同下,到濮陽縣五星鄉(xiāng)西高城村進行采訪拍攝.采訪了當?shù)卮迕?,高城村是衛(wèi)國的第四都古城址。衛(wèi)國在此定都338年。那么衛(wèi)都遺址在哪里?

     2005——200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濮陽縣高城村南發(fā)現(xiàn)一處面積約916萬平方米的古城址,經(jīng)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河南省考古專家實地考察論證,整個城址平面狀為長方形,保存高度約6——9米,基礎寬約70米,頂部寬約20——30米,城墻之外有一周護城壕。北墻長約2420米,該墻中部偏東內(nèi)收,形成一個近90度的折角,東墻長約3790米,西墻毀壞比較嚴重,不少地段在距離地表7——8米才見夯土??脊殴ぷ髡咴谛l(wèi)國城墻下面還發(fā)現(xiàn)有夯土的痕跡,城下還有城。疑為顓頊帝丘,衛(wèi)國的都城是在帝丘的遺址上建立起來的,但該城被洪水深埋于地下,估計當時的街道、宮殿布局等一定保存較好。但由于整個城池面積近10平方公里,發(fā)掘難度大,加之地處黃河,古道地下水位高,城池深埋地下,稍微一挖就有水向外冒出,不得不暫停挖掘工作。

衛(wèi)都帝丘城西起西高城七王廟,從廟至桑園,北經(jīng)東高城到安寨、東到馮寨、東郭集、南至張馬羨、史馬羨。出土的青銅器等文物很多,說明了古城的悠久。

 據(jù)有關文獻記載,衛(wèi)遷都帝丘后,從此帝丘成為衛(wèi)國的重要都城,衛(wèi)在帝丘經(jīng)歷了成公、穆公、定公、獻公、殤公、襄公、靈公、出公、后莊公、公子斑師、衛(wèi)君起的第四都。存在388年,帝丘在衛(wèi)國時期稱濮陽,現(xiàn)為高城村。

下午,攝制組趕赴長垣縣孔莊,拍攝了孔子石刻造像。

孔子,名丘,字仲尼,人們尊稱孔夫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倫理學家,被尊崇為“文圣”和“萬世師表”。

孔子三十而立,從三十歲左右招收學生,教過的弟子有3000余人。魯定公九年(前501年)孔子被定公任命為魯國中都的宰臣,勤奮理政,“路不拾遺,器不雕偽”,表現(xiàn)出了很高的治理才能。

最后孔子和他的學生們選擇去了衛(wèi)國,衛(wèi)國是魯國的鄰國,在魯國的西邊。衛(wèi)國與魯國一樣,同屬姬姓的國家。魯為周公之后,衛(wèi)為康叔之后,同為文王裔國。

公元前497年,孔子與眾弟子來到了土地肥沃、人丁興旺的衛(wèi)國都城帝丘,衛(wèi)國國君衛(wèi)靈公很有禮貌地接見了孔子。

衛(wèi)靈公盡管對孔子十分客氣,但并沒有讓他參與衛(wèi)國政治,更不談委以重任。這對于希望推銷自己政治主張和政治才能的孔子來說,無疑是深感失望的。

孔子覺得呆在衛(wèi)國沒有意義,于是決定離開衛(wèi)國,到陳國去試一試。

孔子離衛(wèi)去陳,途中遇一陳國貴族青年公良孺,久慕孔子道德與學識,自帶五輛大車相隨,拜師求道,他們一起渡過濮水南下。

孔子師徒路過匡地,匡邑離帝丘不遠,在濮水南岸,原本屬于衛(wèi)國,后被鄭國侵占。魯定公六年(前504年),魯國的陽虎曾率師侵鄭,攻占匡邑,匡邑蒙受了苦難??鬃訋熗铰愤^匡邑時,為孔子駕車的顏刻用馬鞭指著匡邑城墻告訴大家,他以前隨陽虎攻打匡城時就從那兒破墻而入,顏刻的話正巧被匡人聽見,匡人本來對陽虎恨之入骨,孔子長得又極像陽虎,如今匡人看見“陽虎”路過匡邑,正是報仇雪恨的好機會,他們怎會放過,于是,匡人將孔子一行拘禁起來,整整關了五天,后來弄清楚孔子不是陽虎,才將孔子一行人釋放,匡人終于沒有傷害孔子這位文化巨人。

孔莊,古代衛(wèi)國匡城所在地,離帝丘不遠,在濮水南岸。攝制組采訪了當?shù)卮迕?,?jù)有關文獻記載,春秋時衛(wèi)國的匡邑城(匡城),故地在今河南長垣縣西南司家坡,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以邑為氏,稱匡氏,這支匡姓人仍為衛(wèi)康叔后裔。充分說明了匡出姬姓,康裔匡姓,“匡本康出”的定論。

角公,句須宰魯匡邑,是康叔的后世子孫。從句須公起,匡康共祖66代,宋朝因避皇帝趙匡胤名諱,匡姓改為康姓。

隨后,攝制組又去了學堂崗圣廟進行拍攝。現(xiàn)在這里是一所學校。天氣漸晚,驅車返程。

通過四天的努力,此次拍攝采訪圓滿成功!可以說對衛(wèi)國文化研究是一次搶救性拍攝,為研究康氏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為后世子孫尋根收集到了寶貴的資料記錄。

在此,特別感謝南陽電視臺魏主任、李主任、聶老師冒著零下幾度的寒冷天氣,為拍攝《華夏康氏》電視專題片的辛勤付出。

 

 

  天子駕六塑像
九龍鼎  
漢魏洛陽城遺址   會盟臺遺址拍攝  

會盟臺遺址

   
  滎陽虎牢關    
陳城河       白馬城遺址  
  衛(wèi)王殿遺址拍攝  
  戚城遺址  
蒯聵臺遺址  

 

 

攝制組在濮陽縣高城村走訪拍攝
高城村攝制      

 

 宗親康鴻彬(左一)與總會顧問逵富太合影

 

 

孔子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