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康氏尋根團來到南陽 8月30日上午十一點鐘,來自云臺山風景區(qū)所在地——河南修武縣的康氏尋根團一行8人,在分會會長康喜榮的帶領下,千里迢迢駕車來到康市文化研究會,受到了研究會會長康獻堂,研究會顧問、著名作家逵富太的熱情接見。 修武康氏的始祖康強,元末從江南(安徽?。┒ㄟh縣播遷到河南省修武縣的,有600多年的歷史,現(xiàn)已傳至25世了。 首先,逵富太老師向風塵仆仆,不遠千里來到研究會的修武尋根團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問候;其次,向客人介紹研究會工作的進展情況,明確地提出了康市文化研究會工作的方向,闡述了成立康氏文化研究會的目的、意義,以及努力辦好《中華康氏網(wǎng)》和《康氏文化》雜志的宗旨等。引起了修武尋根族人的共鳴。 康喜榮激動地說:“見到親人真高興,我們一行8人,是代表著修武5600名康氏族人的心聲來向總會匯報工作的。當大家決定來南陽訪親問族的那一刻時,我們的心早就飛到了南陽,飛到了康氏文化研究會。激動的心啊,按捺不住,到此一看,比我們在路上想象的更好,更具體,更完備,深深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親切,來此的目的之一是看望,二是訪親,三是尋根。請研究會幫助我們尋找安徽定遠的族親。” 片刻,逵老師接著說:你們對分會的工作很負責任,值得表揚。但你們對研究會的工作有什么好的建議或意見也要毫不保留地給提一提,使研究會的各項工作做的更好,更扎實??迪矘s最后提出了六點想法: 1、《康氏文化》雜志是不是開辟《老年娛樂宮》版塊。 2、《康氏文化》雜志能不能由季刊辦成月刊。 3、“五一”、“七一”、“十一”等國家重大節(jié)日時也發(fā)表重要文章,讓各級政府,外姓人能看到我們康氏作品。 4、統(tǒng)計全國康氏族人中70歲—80歲,80歲—90歲,90歲—100歲以上的人口。 5、建立康氏文化苑,要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不能壘在會長一個人身上。 6、研究會把現(xiàn)代各行各業(yè)的康氏名人錄搞一下。 逵老師對以上六點一一作了回答。 午餐結(jié)束后,康獻堂會長在百忙中擠出時間來到研究會辦公室,同尋根團的一行人一一握手,親切問候,深表謝意。與大家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親切交談。并安排專車,由編輯部副主任康吉甫帶隊,去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nèi)鄉(xiāng)縣衙”、“南陽武侯祠”觀光游覽。 相處是短暫的,親情是永恒的。 31日早上,修武康氏尋根團一行踏上了返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