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人成精品免费视频|欧美日韩午夜一区二区|国产精品第一页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手机在线播放|大哥的女人中文字幕完整版|日韩一级 片内射中文小说|午夜福利18禁国产无码日韩|精品国产51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欄目導航

聯(lián)系我們

康氏文化研究會

地址:河南省南陽市長江路779號
電話:0377-63117878
郵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當前位置:首頁 > 康氏要聞

康氏名人(三)

瀏覽: 次 日期:2014-11-12

隋唐時期的康氏名人(18人)

康植 唐靈州人。唐玄宗開元九年(721年),蘭池州(在今寧夏靈武境內)人康待賓舉行起義,自稱“葉護”,攻陷六胡州。康待賓就是康國人??荡e起義失敗后,其部下康愿子(也是康國人)重新起事,自稱“可汗”??抵仓破脚?,跟隨朔方大總管王脧,在參加征討突厥康待賓部,收復魯、麗、含、塞、依、契六胡州的歷次戰(zhàn)斗中,立有戰(zhàn)功??抵猜什糠荡e,平六胡州,被唐玄宗召見,授左武衛(wèi)大將軍,封天山縣男。

——(據(jù)《新唐書》康日知傳)

康日知( ?~785)  唐朝將領??抵驳膶O子??等罩嗄陱能?,在成德(今河北正定)節(jié)度使李寶臣部下做一名軍官,官至趙州(今河北趙縣境內)刺史。建中二年(781年),李寶臣死,兒子李惟岳自請繼承節(jié)度使,朝廷不批準,于是他就勾結淄青(今山東東平境內)李正已和魏博(今河北大名)田悅等地方割據(jù)勢力聯(lián)合叛變??等罩獔允刳w州,不與叛軍同流合污,拒不聽從李惟岳的將令,與別駕李濯和部將們“喋血為盟”,決心繼續(xù)效忠朝廷。于是李惟岳就命令兵馬使王武俊等率部攻打趙州,康日知站在城頭上大聲勸告王武俊道:田悅攻打邢臺,死傷慘重,沒有得手。我趙州要比邢臺城更為堅固,你來攻城也是徒勞的。并質問王武?。?ldquo;使者赍詔喻中丞,中丞奈何負天子,從小兒跳梁哉?”王武俊聽了康日知一番忠告的話以后,感到大為震懼和后悔,也就立即懸崖勒馬,反戈殺死李惟岳,向朝廷獻城反正。次年(782年),康日知因在靖難中又立新功,再升任深趙(今河北深縣)觀察使,賜實封戶二百。四年(783年),王武俊賊心不死,出爾反爾,又勾結幽州(今北京地區(qū))的朱滔,魏博的田悅,共同再舉叛旗,自立為王。又一次派遣部將張鐘葵攻打康日知鎮(zhèn)守的趙州城,被康日知擊敗。興元元年(784年),康日知升任奉誠軍(今陜西大荔)節(jié)度使。還沒有到新任,又改任鎮(zhèn)守晉絳(今山西臨汾),加累檢校尚書左仆射和會稽郡王。貞元初(785年)病故。贈太子太師。兒子康志睦,孫子康承訓,重孫康傳業(yè)4代人都官至節(jié)度使高位,而且善始善終,是唐代的名門旺族。

——(新唐書 卷一百四十八 列傳第七十三)

 康志睦(775-833年),唐代將領,字得眾,康日知之子??抵灸郎聿目齻ィ渌嚫叱?,資趫偉,工馳射,隸右神策軍,累遷大將軍。長慶四年(824年)四月,宮廷染坊供人張韶與卜者蘇玄鼓動染工作亂,康志睦率兵鎮(zhèn)壓,獎授兼御史大夫。后歷任檢校工部尚書、兼青州(今山東省臨淄地區(qū))刺史、平盧(今山東省東平地區(qū))節(jié)度史。大和元年(827年),橫海(今河北省滄州地區(qū))節(jié)度使李全略卒,其子李同捷被改任兗海(今山東省兗州地區(qū))節(jié)度使。李抗命據(jù)鎮(zhèn)自任節(jié)度使為亂,朝廷命康志睦等部討伐而平其事,記功加檢校尚書左仆射。大和七年(833年),康志睦以右龍武統(tǒng)軍,四鎮(zhèn)北庭行軍,鎮(zhèn)涇原(今甘肅省涇川地區(qū)),加封會稽郡公。這一年,康志睦死于任上,年五十七,贈司空。

——(據(jù)《新唐書》康日知傳)

康承訓  字敬辭,唐代康志睦子。推門功進累左神武軍將軍。宣宗擢為天德軍防御使,軍中馬乏,虜來戰(zhàn),數(shù)負,承訓罷冗費,市馬益軍,軍乃奮張。始,黨項破射雕軍洛源鎮(zhèn),悉俘其人,聞承訓威政,皆還俘不敢謷。詔檢校工部尚書,封會稽縣男,擢義武節(jié)度。
    會南詔破安南,詔徙嶺西南道,城邕州,合容管經(jīng)略使隸之,遂統(tǒng)諸軍行營兵馬。南詔深入,承訓分兵六道出以掩蠻,戰(zhàn)不利,士死十八,唯天平卒二千還屯,闔軍震。于是節(jié)度副使李行素完城不出,南詔圍之四日,或請夜出兵襲蠻,承訓意索,不聽。天平裨將陰募勇兒三百,夜縋燒蠻屯,斬首五百,南詔恐,明日解而去。承訓謬言大破賊,告于朝,群臣皆賀,加檢校尚書右仆射,籍子弟姻昵冒賞,而士不及,怨言嚾流。嶺南東道節(jié)度使韋宙白狀宰相,承訓慚,移疾,授右武衛(wèi)大將軍,分司東都。
    咸通中,南詔復盜邊。武寧兵七百戍桂州,六歲不得代,列校許佶、趙可立因眾怒殺都將,詣監(jiān)軍使丐糧鎧北還,不許,即擅斧庫,劫戰(zhàn)械,推糧料判官龐勛為長,勒眾上道。懿宗遣中人張敬思部送,詔本道觀察使崔彥曾慰安之。次潭州,監(jiān)軍詭奪其兵,勛畏必誅,篡舟循江下,益裒兵,招亡命,收銀刀亡卒艚匿之。及徐城,謀曰:“吾等叩城大呼,眾必應,前日賞緡五十萬可得也。”眾喜。牙健趙武等欲亡,勛斬首送彥曾曰:“此搖亂者。”彥曾不能詰。勛怨都押衙尹戡、教練使杜璋、兵馬使徐行儉,又使白彥曾曰:“士負罪,不敢釋甲,請為二屯。”且白退戡等。府屬溫廷皓謂彥曾曰:“勛擅委戍,一可殺。專戕大將,二可殺。私置兵,三可殺。士不子弟即父兄,振袂而唱,內外必應,銀刀亡命,復在其中,四可殺。請分兩營,脅去三將,五可殺。”彥曾謂然。乃祃纛黃堂前,選兵三千授都虞候元密。屯任山,須勛至劫取之,遣邏子贏服覘賊。比暮,勛至,捕覘者,知其謀,即嶠偶人,剚虛幟,而詭路襲符離。密久乃寤,回屯城南。勛與宿將喬翔戰(zhàn)睢河,翔大敗,攝太守焦璐遁去。勛入據(jù)州,自稱兵馬留后。
    初,璐決汴水,絕勛北道,水未至,勛渡,比密兵攻宿,水大至,涉而傅城,不克攻。勛劫百艘運糧趨泗州,留婦弱持掫。翌日,密覺,追之,士未食。賊伏兵于舟而陣汴上,軍見密皆走。密追躡,伏發(fā),夾攻之,密敗,眾殲。遂入徐州,囚彥曾及官屬,殺尹戡等。又徇下邳、漣水、宿遷、臨淮、蘄、虹諸縣,皆下。遣偽將屯柳子,屯豐,屯滕,屯沛,屯蕭,以張其軍,乃露章求節(jié)度使。有周重者,隱濠、泗間,號有謀,勛迎為上客,問策所出,因教勛:“赦囚徒,據(jù)揚州,北收兗、鄆,西舉汴、宋,東掠青、齊,拓境大河,食敖倉,可以持久。”勛無雄才,不納。偽將劉行及攻濠州,執(zhí)刺史盧望回,自稱刺史。帝遣中人康道隱宣慰徐州,勛郊迎,旗鎧矛戟亙三十里,使騎鳴鼙角,聲動山谷。置酒球球場,引道隱閱其眾,紿為賊來降六十人,妄戮平民,上首級夸勝。”道隱還,固求節(jié)度。即殘魚臺、金鄉(xiāng)、碭山、單父十馀縣,斬官吏,出金帛募兵,游民多從之。
    帝乃拜承訓檢校尚書右仆射、義成軍節(jié)度使、徐泗行營都招討使,以神武大將軍王晏權為武寧軍節(jié)度使、北面行營招討使,羽林將軍戴可師為南面行營招討使,率魏博、鄜延、義武、鳳翔、沙陀、吐渾兵二十萬討之。勛好鬼道,有言漢高祖廟夜閱兵,人馬流汗,勛日往請命。巫言球場有隱龍,得之可戰(zhàn)勝,勛大役徒鑿地,不能得。賊將李圓、劉佶攻泗,歐宗、丁從實分徇舒、廬、壽、沂、海諸道。兵屯海州,度賊至,作機橋,維以長縆,賊半渡,縆絕,半溺死,渡者不得戰(zhàn),殲之。賊別取和州,破沐陽、下蔡、烏江、巢諸縣,揚州大恐,民悉渡江?;茨瞎?jié)度使令狐綯移書陳禍福,許助求節(jié)度,勛按甲聽命?;茨虾闲?、潤兵戍都梁山。勛夜渡淮,崿曙薄壘,賊將劉行立、王弘立與勛合,敗淮南將李湘,屯淮口,劫盱眙。帝又詔將軍宋威與淮南并力。
    承訓屯新興,賊挑戰(zhàn),時諸道兵未集,承訓帳下才萬人,退壁宋州。勛益驕。光、蔡鉅賊陷滁州,殺刺史高錫望應勛。戴可師引兵三萬奪淮口,圍勛都梁山下,降其眾??蓭熓褎俨唤?,弘立以兵襲之,可師不克陣而潰,士溺淮死,逸者數(shù)百人,賊取可師首傳徐州。詔以馬士舉為淮南節(jié)度使、南面行營諸軍都統(tǒng),馳傳入揚州。士舉曰:“城堅士多,賊何能為?”眾稍安。始,帝以晏權故智興子,節(jié)度武寧,欲以怖賊。及是,返為賊困,不敢戰(zhàn),乃更以隴州刺史曹翔為兗海節(jié)度、北面都統(tǒng)招討使,屯滕、沛,魏博將薛尤屯蕭、豐。
    賊首孟敬文欲絕勛自立,陰刻鑒為文曰“天口云云,錫爾將軍”,夜瘞之野,耕者得之以獻,眾駭異,乃齋三日授之。勛知其謀,使人襲殺之。
    于是承訓屯柳子右,夾汴筑壘,連屬一舍。勛籍城中兵,止三千,劫民授甲,皆穿窟穴遁去。王弘立度睢,圍新興、鹿塘。承訓縱沙陀騎躪之,弘立走,士赴水死,自鹿塘屬襄城,伏尸五十里,數(shù)首二萬,獲器鎧不貲。承訓攻柳子,姚周渡水戰(zhàn),又敗,乘風火賊,周提馀卒去,沙陀躡之,及芳亭,死者枕藉,斬劉豐,而周以十騎走宿州,守將斬之。勛懼,乃害崔彥曾等,謂其下曰:“上不許我節(jié)度,與諸君真反矣。”大索兵,得三萬。許佶、趙可立勸勛稱“天冊將軍”,勛謁漢高祖廟受命,以其父舉直為大司馬,守徐州?;蛟唬?ldquo;方大事,不可私于父,失上下序。”舉直乃拜于廷,勛坐受之。引兵救豐,刻木作婦人,衣絳被發(fā),軍過,斫而火之,乃行。勛夜入城,外不知。勛出銳軍擊援屯,魏博軍知勛自將,驚而潰。賊以所得送徐州以夸下。曹翔退保兗州。勛欲乘勝攻承訓,或曰:“今北兵敗,西軍搖,不足虞也。方蠶月,宜息眾力農(nóng),至秋士馬強,決可以取勝。”舉直曰:“時不重得,愿將軍無縱敵。”勛曰:“然。”時承訓方攻臨渙,聞勛計,追還兵仗以待。勛軍皆市人,囂而狂,未陣即奔,相蹈藉死者四萬。勛釋甲服垢襦脫,收夷痕士三千以歸,遣張行實屯第城。
    馬士舉救泗州,賊解去,進攻賊濠州。是時,又詔黔中觀察使秦匡謀討賊,下招義、鐘離、定遠。勛遣吳迥屯北津援濠,士舉銳兵渡淮,盡碎其營。初,勛之遁,懼眾不軍,妄言有神呼野中曰:“天符下,國兵休。”勛使下相語,符未降,故敗北津。
    帝恨魏博軍不勝,以宋威為西北面招討使,率兵三萬屯蕭、豐,約勛:“降者當赦之。”始,宿鄙人劉洪者,被黃袍,白馬,使人封檄叩觀察府曰:“我當王徐。”崔彥曾斬之,遺黨匿山谷,欲附勛,承訓喻降之。王師破臨渙,斬萬級,收襄城、留武、小睢諸壁。曹翔下滕,賊將以蘄、沛降,賊李直奔入徐州。翔又破豐、徐城、下邳,賊益蹙。
    勛以張玄稔守宿州,張儒、劉景助之,自稱統(tǒng)軍,列壁相望。承訓拔第城,張行實奔宿州,承訓遂圍宿州。行實教勛:“官軍盡銳于此,西鄙虛單,將軍直搗宋、亳,出不意,宿圍自解。”勛喜,引而西,使舉直、許佶守徐。承訓攻敗,十遇皆勝。遣辯士以威動玄稔。玄稔,賊重將也,以帛書射城外,約誅勛自歸,使張皋獻期。俄與二將會柳溪,伏士于旁,玄稔馳騎呼曰:“龐勛首已梟仆射寨矣!”伏興,斬劉景、張儒。玄稔率諸將肉袒見承訓,自陳陷賊不早奮,久暴王師,愿禽賊贖死。承訓許之。復請詐為潰軍劫符離。符離不知,內之,已入,即斬守將,得兵萬人,北攻徐州。許佶等不敢出。玄稔環(huán)城,彥曾故吏路審中啟白門內玄稔兵,許佶等啟北門走,玄稔身追之,士大崩,皆赴水死,斬舉直、許佶、李直等,收叛卒親族悉夷之。
    勛聞徐已拔,氣喪,無顧賴,眾尚二萬,自石山而西,所在焚掠。承訓悉兵八萬逐北,沙陀將朱耶赤衷急追至宋州,勛焚南城,為刺史鄭處沖所破,將南趨亳,承訓兵循渙而東,賊走蘄縣,官兵斷橋,不及濟,承訓乃縱擊之,斬首萬級,馀皆溺死。閱三日,得勛尸。斬其子于京師。吳迥守濠州,糧盡食人,驅女孺運薪塞隍,并填之,整旅而行,馬士舉斬以獻。勛之始得徐州,貲儲蕩然,乃四出剽取,男子十五以上皆執(zhí)兵,舒鉏鉤為兵,號“霍錐”,破十余州,凡二歲滅。 詔擢張玄稔右驍衛(wèi)大將軍,承訓遷檢校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徙節(jié)河東。于是宰相路巖、韋保衡劾承訓討賊逗撓,貪虜獲,不時上功。貶蜀王傅,分司東都。再貶恩州司馬。僖宗立,授左千牛衛(wèi)大將軍。卒,年六十六。

——(據(jù)《新唐書》康日知傳)

康傳業(yè)  康承訓之子,曾跟隨康承訓轉戰(zhàn)各地,官至鄜坊節(jié)度使。

——(據(jù)《新唐書》康日知傳)

康待賓  其先輩出自胡人。調露元年(679年),唐朝廷為了安置遷入內地的突厥降人,在靈、夏等州設置了所謂“六胡州”,其地在今內蒙古鄂托克旗以南、寧夏鹽池以北。唐中宗時將六胡州改為蘭馳都督府,這里的居民主要是突厥降戶(以中亞昭武九姓胡人為主),也有內徙的黨項人。開元九年(721年)七月,康待賓率眾攻陷六胡州,自稱葉護,占據(jù)長泉縣。次年,康植助唐平叛,康待賓兵敗被殺。

康孝範   康國安的祖父,南朝陳時曾任江夏王府法曹、會稽(臨海)縣令。

——臨海縣《嘉定赤城志》載?!杜_州府志》據(jù)《顏魯公集》之《康希銑神道碑》補 

康 英  康國安之父,隋朝時任齊王府騎曹、江寧縣令。

康國安 越州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唐前期著名學者??祰材贻p時考中明經(jīng),在唐國子監(jiān)任職,教授三館進士。唐高宗時,任右典戎衛(wèi)錄事參軍,太學、崇文館助教,后升任太學博士、白獸門內供奉,崇文館學士。死后追贈杭州長史。他曾注《駁文選異議》20卷,著有《康國安集》10卷。

康希詵  字南金,會稽人,康國安之子。年十四即明經(jīng)登第,任右內率府胄曹。他參加制舉(皇帝親自主持的科舉考試)中的“詞藻宏麗科”考試,名列甲等,被任命為秘書省校書郎,后轉任左金吾衛(wèi)錄事參軍。后又考中制舉“博通文史科”,任太府寺主薄。再任洛川河清縣令,加任朝散大夫、涇州司馬、德州長史。此后,康希詵任海州刺史,因政績突出受到皇帝獎賞。又改任濮州刺史,加任銀青光祿大夫,被封為汲郡開國公、上柱國。不久又轉任饒州刺史,入朝任國子司業(yè),后因上書言事而被貶為房州刺史,又相繼調任睦州、臺州刺史。康希詵先后任六州刺史,所至多有善政。唐玄宗時期退隱歸鄉(xiāng)。著有《康希詵集》20卷。顏真卿撰碑記其事。

康希詵的兄弟和兒子也都很有政績。他們都以博學多才而著名于世。

康希詵的家族世代為官,堪稱書香門第。從他的四代先祖到他的祖父,為諸王屬官者達7人之多,任尚書郎、給事中、侍御史者2人。從他的父親康國安到他的侄孫康南華,四代人共有7位進士,考中明經(jīng)者則有13人之多。

康顯  康希詵的哥哥,曾任修書學士,撰有《辭苑麗則》30卷、《海藏連珠》30卷、《累壁》10卷。

康德言  康希詵的哥哥,唐中宗時任右臺侍御史;弟弟則為偃師縣令。

康元瑛  希詵長子,任朝散大夫、婺州司馬,襲封汲郡公。

康元瑾  希詵次子,任宣州司士、京兆府奉先縣縣尉。

康元瑒  希詵三子,任朝議郎;

康元瑰  希詵四子,曾任獲嘉縣丞,著《干祿寶典》30卷。

康  璀  希詵侄子,任刑部員外郎。另一個侄子曾任秘書監(jiān)、集賢院侍講學士。

康南華  希詵侄孫,康璀的兒子。任美原縣尉,著有《代耕心鏡》1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