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宗親:
大家好!這次參加中華康氏2016年宗親聯誼會預備會議,感到十分高興。作為一名姓康者,有責任有義務為弘揚康氏文化,促進經濟發(fā)展,加深宗親聯誼作出自己的貢獻。
一、樹立大康大同思想
大家知道,中華姓氏是人類進步的兩個階段的文明產物,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緣紐帶。從歷史上看,姓,并非亙古就有。夏、商、周的中原地區(qū),當初僅有貴族才有氏。貴族中,一般男子有氏無姓,女子無氏只稱姓。 氏用來“明貴賤”,姓用來“別婚姻”,因戰(zhàn)國時期家庭的興起,而姓氏合一。姓氏在先民中起到了繁衍的重要作用,姓氏帶來的不僅是一種稱謂,更是一種文化。因此,姓氏是我們每個人追根溯源認祖歸宗的遺傳密碼和文化符號, 是祖先留給每個人的歷史印 速 , 每一道印跡的起源和傳承都有一段傳奇, 每一個姓氏都是一部歷史, 每一個中華姓氏的人文初祖都是我們民族的根魂, 都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神。 一是我們要認祖歸宗。我們康姓的氏祖就是康叔封。這也是黃帝之姓。當時黃帝住姫水之濱,以姫為姓。周朝滅了商朝之后,周武王姫發(fā)的弟弟姬封先被封在康城,后徙封為衛(wèi)侯,曰“康叔”。支孫以封地為氏,以康為姓。二是我們要傳承研究康氏文化。 在認祖歸宗的基礎上,要研究康氏發(fā)展繁衍的歷史,比如家譜文化,它是個家庭、家族的歷史檔案,是家的“史記”,從家譜中就可以了解家庭的歷史變遷、人口繁衍、科第教育、創(chuàng)業(yè)發(fā)跡、成功之路等一系列史料。而以血脈維系的家庭體系,成為保證社會秩序正常穩(wěn)定運行的最有效也是最穩(wěn)固的組織形態(tài), 以家庭成員之問的尊卑關系為核心,建構成的長幼有序的道德觀念,也成為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精神支柱。因此,我們要研究康氏在中華歷史長河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建立杰人檔案, 比如近代康有為,還有家譜中的“家訓”等??凳衔幕芯靠倳但I堂會長親自調查撰寫的抗日戰(zhàn)爭中康人戰(zhàn)斗英雄就是一種投入。三是要有一家親的理念??敌諄碓粗饕兴膫€體系,不管是從匡姓改過來的還是少數民族中的康姓,應該說我們是一個大家庭,有些雖然不是同根同祖,但起碼是一個姓。這樣,一康統(tǒng)天下聯友誼,才形成了康姓是中華大姓之一。四是尊愛其他姓氏。中華萬姓同根。每一個姓氏都會流傳一段有趣的歷史故事。 許多姓氏亦是從姫姓中分列出來的。我們姓氏都是沿襲父輩而傳繼下來的,而母親姓氏就是另外一個,因此要尊重聯姻其他兄弟姓。作為中華大家庭,既分姓氏又不分姓氏,這是民族的時代要求。因此,我們要“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同各族人民一起為中華的繁榮富強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堅持正確正能量方向
我們研究姓氏文化,主要是為了弘揚中華文化。康氏文化不僅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華歷史的組成部分。因此,我們要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我們不能偏離這個方向,這是我們每個受了教育的人的根本原則。無論是在組織、運行、實施、出版刊物等,都應遵循:在國家憲法下行動;在黨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從事一切活動;在國家政策內搞活經濟;在有利于國家發(fā)展的大前提下作為。
善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一個人道德水準的體現,更是我們康氏文化中的一種精神?!叭纸洝敝械牡谝痪渚褪恰叭酥?,性本善”。善不僅是人的本能,更是一個通過教育、社會影響、家庭環(huán)境、為人效應等方面, 猶如河流一樣不斷變化的一種表現和反映。 作為康氏文化研究會,我們應在人的道德方面多宣傳。上善者水。中華傳統(tǒng)中有一個“孝”宇,它是由善而為,即:百善孝為先。在此前后延仲,即為:第一句“百和善為先”。大家知道,家和萬事興, 和氣生財,國家提倡建立和譜社會,要和,首先要有善心、善舉、善為。因此,有善方能和。第二句“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中準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也是我們康氏家族中必須遵循的準則。我們不僅要對先祖長輩們做到孝,也要對同志之間、兄弟之間做到愛,尊老愛幼是孝道,助人為樂也是孝道,報恩更是孝道。那么沒有善心,就談不上孝,更做不到孝。第三句“百孝順為先”。順是體現一個忠心、孝心。只有你熱愛國家, 才能忠實于事業(yè);只有你愛長輩,才能做到順從。我們不僅是自已做給自己看,更是為了做給晚輩看,這樣才能傳承效仿。作為我們康氏,應積極實踐,弘揚正能量。宣傳孝道的康氏模范人物,這在《康氏文化》的報道中已充分體現。
三、立足文化為經濟服務理念
今天,我們康氏文化研究會的一切行動,不僅是為了傳承弘揚康氏文化, 更主要的是為了通過康氏文化研究會的各類活動,實現“往來交流、取長揚優(yōu)、互通有無、你缺我補”的一項經濟行動,旨意還是為了發(fā)展壯大,為國家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年會不僅是一年中的活動的總結,更是積淀促進經濟發(fā)展的需要;不僅是一種文化傳承、階段性總結,更是繼往開來、文化與經濟相得益彰的具體體現。作為各省、地區(qū)的研究會,我們始終不能脫離經濟發(fā)展這個中心,不能脫離文化致富這個徑道, 不能脫離友誼友情這個精神軌速, 相互交流、相互支持。應該有這個旗幟,有這個胸懷,有這個作為。我們的指導思想應該是:疑聚全球康氏之心,弘揚康氏文化之軸,傳承康氏精神之魂,匯集天下之大成,唱響經濟之歌,為實現中華小康之夢而努力奮斗。
四、開展康氏文化經濟交流
康氏研究會應是文化、經濟雙舉、兩促進發(fā)展的實體。我們在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要與時俱進, 進一步拓展新文化、新領域,用優(yōu)秀文化適應新時代,并占領陣地。用新文化、新思想武裝我們康氏后人,且傳播影響其他姓氏,為中華姓氏寶庫做出應有的貢獻。同時,用文化引領經濟,服務于經濟,促進經濟的發(fā)展,又用經濟繁榮文化、豐富文化。經濟中貫穿文化、體現文化,使兩者相得益彰、共同繁榮。因此, 一是適時舉行康氏文化交流會??凳衔幕┐缶?我們有責任挖掘、總結、開拓,搶救失傳的,收集失散的,開拓未有的。這樣,寶庫才能更加豐富。文化交流本身就是一種傳遞、弘揚、宏大,實質是經濟運行中的強心劑、營養(yǎng)料,它更是史記,未來的財富。諸如家譜、家訓、字輩、祠堂、祭祖節(jié)慶等等, 中華康氏文化研究總會應建立文化檔案庫。若把全國乃至全球康氏家譜收集起來將是豐富多彩, 從中可以看出從康叔始祖這里出發(fā),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發(fā)展、不同貢獻的歷史軌跡。從字名的排列到認定采用,可以看出先祖?zhèn)兊念V?。二是適時舉辦康人成功奮斗史展覽。 無論從歷史上還是現代社會,我們康氏有很多成功人士,比如康百萬莊園,就是一堂育人勵志課,一部文化教科書,一座功德博物館。通過圖片、影像、書面總結,由各研究會審定推薦,集一時一地多人進行觀摩學習, 看看他們是怎樣由一點到多面、由一桶到萬貫,由小到大的奮斗史、發(fā)展史、成功史,并載入史冊,彪炳千秋,這不僅是我們康氏的索耀史,也是為社會做貢獻的功德譜。 三是適時召開信息交流會。 信息就是財富, 這是社會的共識。 因為康氏所處的地域環(huán)境和歷練長短不同,所以有必要通過這樣的平臺,交流互換,獲取自已所用的的信息,你中有我用,我中有你趣,取長.補短。采取拿來主義和“借腦袋”的方式,來發(fā)展壯大自己的事業(yè), 應何樂而為,融智而入,以豐富我們的頭腦,豐富我們的錢袋子。四是采取階段性收結。除了年會,各研究會可采取五年一總結,十年一大慶,總結經驗,歡慶成果。有心立志,,心想事成,志在必得。
當然,舉行這些活動,需要經濟支撐。可采取輪流主辦,也可采取“AA制”,但不宜頻繁。
最后,為祝賀這次預備會的召開,特賦詩一首:
三月春暖陽光照,八方康人皆英豪。
仁懷相聚康氏笑,實現交流論登高。
文化發(fā)展且重要, 吾康有責傳承好。
總會有聲發(fā)號召, 促進經濟奔大道。
發(fā)展壯大貢獻多,互通有無信息妙。
天南海北奏凱歌,事業(yè)成功康家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