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上午,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湖南康氏文化研究會籌委會主任康叔南以及康放心、康總軍、康光輝等六人從新化縣城趕赴長沙市恭候遠道而來的河南宗親。叔南副會長一行到長沙后匆匆用過午餐后,當即在下榻的賓館召開臨時會議,就此次獻堂會長一行來湘考察行程做了細致周密的安排。當天晚上10時剛過,放心、總軍、光輝、子君、定國等驅車來到京珠高速長沙收費站出口迎接獻堂會長一行,晚上11時40分,待獻堂會長一行到達,放心等宗親立即迎上前去,熱情握手,互致問候。然后開車引路,駛入長沙省委九所賓館。
聽放心宗長介紹,獻堂會長自2007年發(fā)起并組建康氏文化研究會十余年來,為了康氏家族事業(yè),可謂殫精竭慮,嘔心瀝血。足跡遍布祖國各地,行程數十萬里。每到一處都是來去匆匆,路過多少名山大川,名人故里,都無暇考察,這次獻堂會長一行專程來湘參觀偉人名士,也是為古衛(wèi)國康氏文化苑建設工作調研考察,機會難得,很有意義。
獻堂會長一行8月12日—15日,在湖南康氏宗親全程陪同下,參觀考察了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陳賡、賈誼、曾國藩等偉人名士故居。
8月12日早晨,在賓館用過早餐后,我們陪同獻堂會長一行來到長沙市天心區(qū)太平街28號參觀賈誼故居。賈誼,漢代名士,西漢初年著名理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賈誼十八歲時,以善文為郡人所稱。文帝時任博士,遷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謫為長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稱賈長沙、賈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后,賈誼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時年僅33歲。司馬遷對屈原、賈誼都寄予同情,為二人寫了一篇合傳,后世因此往往把賈誼與屈原并稱為“賈屈”。
8月12日中午離開長沙驅車來到寧鄉(xiāng)參觀陳賡大將故居。該故居位于湖南省湘鄉(xiāng)市龍洞鎮(zhèn)泉湖村。距湘鄉(xiāng)市區(qū)7公里,與韶山毛澤東故居毗鄰。它由故居、墓園和生平館三部分組成,占地面積約60畝。故居系陳賡祖父,清末湘軍副將、武顯將軍陳翼瓊所建,建筑面積1342平方米,房屋近40間。該故居屬國家3A級景區(qū)、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紅色旅游精品景區(qū)、湘鄉(xiāng)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8月13日上午,從寧鄉(xiāng)市來到湘潭縣烏石鎮(zhèn)參觀彭德懷元帥故居。該故居位于湖南省湘潭縣烏石鎮(zhèn)烏石村彭家圍子,始建于1925年,現(xiàn)存建筑是彭德懷任湘軍團長時出資修建。這里是彭德懷早年居住地,也是其投身革命后在家鄉(xiāng)唯一較長時間居住活動的場所。這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共中央宣傳部命名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當日下午,我們陪同獻堂會長一行驅車來到寧鄉(xiāng)市花明樓鎮(zhèn)參觀劉少奇故居。該故居位于寧鄉(xiāng)市花明樓鎮(zhèn)炭子沖。是一棟坐東望西、土木結構的內套四合院房子,中間有三個天井,占地面積近800平方米,有茅、瓦房30多間,建筑面積300多平方米。門前有一口清澈的池塘,屋后是山巒,這里是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鄰近的韶山毛澤東故居、湘潭烏石鎮(zhèn)彭德懷故居形成了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偉人紀念地“金三角”。
8月14日上午,我們陪同獻堂會長一行離開寧鄉(xiāng)市驅車來到200公里外的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zhèn)參觀晚清名臣曾國藩故居—富厚堂及其祖居—白玉堂,當日下午離開雙峰縣來到梅山康氏聚居地新化縣考察。
8月15日上午,離開新化縣直奔韶山毛澤東的故居參觀。參觀故居后,獻堂會長還饒有興致地參觀了韶山“毛氏宗祠”,并對其建筑特點和祠內的擺設布局細心品味。毛氏宗祠位于韶山村十八羅漢山麓,它是一處建于清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屬于毛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毛氏總祠堂始建于1758年,1763年建成。該建筑系磚木結構,青磚青瓦。建筑面積約700平方米,宗祠大門上方有“毛氏宗祠”四個大字,大門外兩邊各立一石鼓。兩側對聯(lián)為“注經世業(yè),捧檄家聲”。該祠堂屬湖南省最早公布的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次,獻堂會長一行六人來湘考察參觀歷代偉人名士故居,時間短暫,行程安排緊湊,奔波勞頓,不辭辛勞,不畏酷暑,帶著崇敬歷代偉人名士的虔誠之心,追尋先賢足跡,緬懷偉人豐功偉績。獻堂會長一行每到一處,都認真聽取講解員的講解,并認真仔細閱讀各位偉人名士的生平事跡及故居簡介,深入考察建筑特色、布局及人文特色,他那種誠心敬仰偉人名士的赤誠之心和對楚湘歷史人文的執(zhí)著探討精神,令人欽佩不已,敬重有加。
8月15日下午,獻堂會長一行六人圓滿結束了在湘的參觀考察。在湘考察期間,獻堂會長考察了近期湖南康氏文化研究工作情況并給予了有益的指導。湖南康氏宗親真心期盼獻堂會長常來湘指導康氏文化研究工作,使湖南康氏文化研究工作在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的引領下開展得更加有聲有色,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