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康氏族人來信 |
寫給中華康氏網(wǎng)的一封信
煩請幫忙尋找祖籍地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拾柒都北洋堡洲山磘廈尾社。族人渴望為康氏後人留下更多線索chwen0910@yahoo.com.tw
敬啟者:夏安!
各位康姓宗親好!
980704昨天花了一個晚上~將中華康氏網(wǎng)全部留言內(nèi)容一一瀏覽詳閱
已經(jīng)留言~不知為何不見?980705再次留言還是無法看到?
女性果然還是少數(shù)~全部只有康毅和煙臺康姓節(jié)目編導兩位女姓留言。
也許康氏祖靈共通約定,才在這時間點~大家有志一同一一來尋根;
更多~真是可喜可賀!
感謝版主盡量的回應諸多問題~
感恩所有用心的宗親~謝謝您們的愛心付出~
我是一名中高齡家庭主婦,來自臺灣省嘉義縣義竹鄉(xiāng)西過村過路子的康姓後代族人;目前居住高雄市小港區(qū),看到300多則康姓後人的熱烈留言,留下聯(lián)絡方式~真的很欣慰,祈望這股熱能無限延續(xù)~並發(fā)揚光大! 因為對祖源的好奇及想探源追根,所以就從搜尋網(wǎng)路開始 很高興因此找到中華康氏網(wǎng)這個大家族 尤其閱讀了貴會幫<康保金>找到了家族的“根源”一文 ,真是非常的感動;誠如其所言:「人生在世,不能忘祖,更不能忘本」。的確,無論遷居何地,有生之年若能探尋到姓氏之源,內(nèi)心深處才是踏實的。 雖然很少有女子關(guān)注這些家務大事;且一般通則的族譜內(nèi),也都沒載入女兒輩事蹟,但是自己還是很想釐清祖籍現(xiàn)今何處? 家無恆產(chǎn),父母親早年以市井小生意糊口~養(yǎng)育我們四男一女長大~漂蕩一生,現(xiàn)年近八旬,因為平日很少和子女談及家鄉(xiāng)祖先的事跡;尤其淳菁又是嫁出去的女兒,如今自己也邁近知天命年歲,在整理回顧成長的過程中,總覺得有些失落與缺憾?猛然想到,正是不知祖先『源』自何處??! 去年暑假,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志工(郭師姐),邀約淳菁一同回他們婆家廈門探親,只見他們將陳家宗祠整理的很好,內(nèi)心卓實感動;卻也感慨萬千:「尋根探祖」一定是有錢人的專利嗎?非也! 這趟陪同回鄉(xiāng)探親之路也是淳菁第二次跨越兩岸,但託他們之福,卻是第一次離祖源這這麼近,尤其至普陀山朝聖時更是淚如雨下,觀音菩薩知我心啊! 走在集美村落的鄉(xiāng)間;宛若記憶中的童年故鄉(xiāng)(古稱:臺灣省臺南府諸羅縣龍蛟潭堡過路子(鹽水換角)~現(xiàn)稱:臺灣省嘉義縣義竹鄉(xiāng)西過村過路子),景致很相似~ 回家後就和父母親分享所見所聞;而內(nèi)心也一直有個聲音響起:「就問吧」!便主動問了父母家鄉(xiāng)事,雖然父母親還是說不出所以然,但淳菁至少已清楚表達想了解之意。 今年過年回娘家,母親拿出一張影印文稿,這是遷居高雄前鎮(zhèn)區(qū)的諸叔伯為康家將軍爺來臺典故所寫的資料記載,內(nèi)容提到先祖四全公是清朝時代;從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拾柒都北洋堡洲山磘廈尾社遷居來臺的。 真是太棒了,終於知道源流處~但是問題又來了,這是早年的故址,且查遍網(wǎng)路就是找不到拾柒都北洋堡洲山磘廈尾社;只有知道同安縣改為廈門市了。 思考再三,寫上這封信,希望中華康氏網(wǎng),也能幫忙找到這舊址現(xiàn)改為何址?或許因緣具足時;淳菁也能帶領父母親踏上尋根之路;在此懇請同宗有緣者幫幫忙;還有,當閱讀到福建省部分康氏族人宗親探源這篇文時,自身細胞隱隱觸電,或許這將會是一線生機所在,因為相信自會感應好因緣的來到~祈禱&期待! 無論結(jié)果如何,都非常感恩您們貼文分享海內(nèi)外的同宗。 同時麻煩您們收到此信時~能回覆是否收悉!謝謝您們! 夏日正熱,淳菁祝福所有宗親:平安喜樂!一切順利!南無阿彌陀佛! ※有另一則康志豪留言要尋找的地方與本人相同,不知是否為同宗,是否方便得知其聯(lián)絡方式?煩請告知~再次謝謝!※ 康淳菁敬上980705 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