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位于河南省中部偏東,黃河南岸,是我們八大古都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開封縣位于開封市東南,在其東北方的杜良鄉(xiāng)小崗村,生活著一支康姓族人。 小崗村的康氏族人和聞名全國的河南鞏縣(現(xiàn)鞏義市)康百萬莊園的康氏后裔是同宗兄弟。這次修譜是建國以來首次。據考證,1966年以前尚存有族譜,但由于多種原因族譜遺失,蕩然無存。這次修譜族人熱情很高,組成了由十余人參加的修譜編委會,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和對歷史負責的嚴肅態(tài)度修譜。精心安排,周密分工。通過采訪族內老人,搜集和查閱了大量資料,并派十八世孫金濤等人先后赴鞏縣、周口、通許等地尋找祖根族親,終于在鞏縣康店找到了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重立的始祖墓碑。碑文所記與小崗村祖上的傳言相一致,又在鞏縣十七世康靖等族人幫助下查閱了大量的史料,充分證明小崗村康氏與鞏縣康店康百萬莊園的后裔乃同祖同宗,一脈相承,皆為始祖康守信之后人,鞏縣康氏為長門,開封縣小崗村康氏為二門。二門繁衍已達二十二代,人口三千五百余人,遍及五個村莊。歷時二年有余,終于在2006年4月修成此譜。 始祖康守信,字樸吾,原籍山西平陽府洪洞縣。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奉旨遷民,奉母趙氏遷居河南鞏縣康店。守信之祖、父之名俱無可考,惟知其兄弟七人,其余六人是伯亮、伯昌、伯聚、伯盛、伯從、伯敬。伯從遷河南禹州市順店,伯敬遷河南舞陽縣后集鄉(xiāng),其他四兄弟留居山西原籍。 守信公居鞏縣,公有二子:長諱貴,次諱祥。長子康貴生四子俊、英、安、雄,皆留居鞏縣康店。后守信公攜次子康祥遷居祥符縣(進開封縣)埽(sào)頭,后又遷往大康寨,最后在清朝乾隆年間又遷小崗村定居至今。因居鞏縣的二世祖康貴一支已重修過家譜,所以小崗村族譜不再將此支系列入譜中,但世系衍字表仍以鞏縣康氏家譜為準。 前十五代世系如下:始祖:守信。二世祖:祥。三世祖兄弟四人:康美、康茂、康端、康正。四至九世祖六代,因年代太久,資料奇缺,故不可考。十世祖:康敬。十一世祖:四兄弟,皆失名。十二世祖:叔伯兄弟五人,只有康宏、康偉有名。十三世祖:叔伯兄弟十一人,七人有名字:鑫、立、乾、維、喜、啟、泰,十四世祖:十八人,只有四人有名字:富興、富臣、永義、永禮。其中有一支前往安徽亳州。十五世祖:叔伯兄弟三十二人,二十二人有名字:興、旺、瑞、豐、兆、才、太、俊、寶、石、蘭、泉、付、慧、睿、知、卿、達、臣、齊元、義元、志元。 該譜說關于河南周口市、通許縣等地的康氏族人,相傳也系同宗。雖經編委會多方查考,終因年代久遠,且雙方又無確切史料可查,報以遺憾,只俟后人考證。至于杜良鄉(xiāng)三郭寨、卓寨,土山崗鄉(xiāng)郜貴寨的康氏族人,均為清末從小崗所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