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氏文化研究會(huì)
地址:河南省南陽市長江路779號
電話:0377-63117878
郵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山東省莒縣康家村位于縣城東北方向十公里處,四周平原,東近嶠山,西鄰沭河,是莒縣康氏族人的發(fā)源地,始遷祖自明朝洪武年間來此定居,至今600余年。始祖來自何處,說法不一,有說來自海東十八村的,亦有說來自北京西康家村的,因缺乏歷史資料,尚不能確證,甚至連海東十八村在何處,也至今不詳。
始祖至六世,其名諱皆失。七世、八世始有墓碑可考。七世祖康車字松亭,在本地威望甚高,時(shí)人稱贊其勤儉孝悌、睦族和里、矜孤恤寡、安老懷少、賑人之饑、濟(jì)人之乏、救人之危、修橋布路、建廟立塔,莒地文豪陳勖先生為其撰寫墓志銘,墓碑上刻有名人寫的詩、對聯(lián)以示頌揚(yáng)?,F(xiàn)錄于此:
聯(lián)曰:“胤繼繩繩接伍,科開濟(jì)濟(jì)聯(lián)芳。”
欽差巡京太倉監(jiān)察御史陳輓康老親賓天詩二律:
報(bào)道康莊隕瑞麟,白云深處更迷津。
傳家惟有桑柘計(jì),睦里能成蘭桂珍。
福同沭水波流遠(yuǎn),人共嶠山奕代新。
鹿門騰詠依然在,【】【】思君憶愴神。(末句所缺二字系碑上字跡泯沒)
又
不見山翁起,誰尋處士家。
邑人傳月旦,康里慘霜加。
秋嘗嶠山月,春殘失盛花。
隴云深一墓,寒月照空斜。
日照縣府同申追輓康老伯詩一律:
七十春秋夢雨楹,成家教子又成名。
平生德行超鄉(xiāng)井,到處芳聲真莒城。
刷化神龍沉沭水,焉隨仙駕上蓬瀛。
賢郎問寢高堂上,幾度無人淚暗傾。
并刻有“萬歷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丁卯進(jìn)士沂水縣張東魯書”字樣。
康松亭公之子康世和公是明朝萬歷年間太醫(yī)院吏目,口碑甚佳,其墓碑在文革期間被毀。
自八世起輩字為:八世世、九世萬、十世士、十一世【】字、十二世文、十三世【】字、十四世思、十五世【】字、十六世存、淑、德同用、十七世守、曰同用、十八世玉、永同用、十九世在;
二十世至二十四世:維正從中立,由一二三四支 用;學(xué)振全延緒,由五六七八支 用;
二十五世至二十九世:有賢廣興榮,由一二三四支用;傳家云繼宗,由五六七八支用;
三十至三十四世:建業(yè)承華志;
三十五至三十九世:安道啟清平;
四十至四十四世:開泰樹良德;
四十五至四十九世:元景慶英明。
人世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大致說來是平均每世(代)為三十年,自始祖康叔至今約三千年,歷百世(代)左右??导掖褰ù辶倌?,二十世(代)左右,因系父子莊,輩分差別甚大,老少差距九輩之多,全村分為八支,可能當(dāng)初是八兄弟。目前康家村的族人,一二三支最高輩是二十一世,最小輩是二十五世。五六七支最高輩是十九世,最小輩是二十四世。而八支最高輩是十七世,最小輩是二十二世。
老人傳說有一家譜,早年遺失。建國前,十五世祖康慶公、字瑞臣,又名卿云,深感沒有家譜之遺憾,于1936年(民國25年)歲次丙子主持修譜一部,因戰(zhàn)亂未能付印。前幾年,康家村以此為基礎(chǔ),參閱汶上縣康驛鎮(zhèn)之康氏族譜,加之近五十年的情況修成家譜一部,于2002年春付印。因材料甚缺,尚不完備,待將來?xiàng)l件成熟時(shí)重新出版。
目前,康家村族人發(fā)展到兩千余人。在本村居住的有一千多人,在嶠山鎮(zhèn)西新村、小店鎮(zhèn)李行、沂水縣后坡都有二百人左右,在西大莊、程家洼的有百人左右,其它尚有徐家村、木家莊子、李家成子、三戶莊、豐家村、牛家村、付家洼、壩上村、河峪等村,還有遷往黑龍江、吉林、遼寧、上海、南京、貴州以及本省青島、淄博等地的,也有數(shù)百人。
在莒縣居住的康氏族人中,還有康敬倫及其子孫,來自河南省上蔡縣,住莒縣縣城??档轮炯捌渥訉O,來自本省章丘市小康莊,住莒縣嶠山鎮(zhèn)牛家莊。原籍汶上縣康驛鎮(zhèn)的康廣治、康廣海兄弟于上世紀(jì)九十年代在莒縣工作時(shí),將其族譜見示,為我們編修莒縣康氏家譜提供了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