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日,新年伊始,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廣東省興寧市康氏文化研究會分會會長炳坤、秘書長康崇帶領(lǐng)下一行十人,懷著愉快心情,驅(qū)車200多公里來到陸豐市廣東汕尾康氏文化研究分會,探訪興寧康氏七世祖康貴公一脈的后裔。
興寧市康氏文化研究會成立以后,積極開展尋根聯(lián)誼, 按僅存家譜有不詳記載說從我族遷出去海陸豐康氏的始遷祖建陽公與興寧康氏七世祖康貴公始祖是同一人,一路上看到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靈,經(jīng)濟發(fā)達,真是貴(建陽)公后裔繁衍生息的好地方。
貴(建陽)公后裔廣東汕尾康氏文化研究會分會會長康彬、副會長康忠民、秘書長康少奇、康松等10多位宗親,四部車輛從深圳、佛山、東莞等地回來,早早在高速路岀口處迎候,來到賓館,賓主互致問候后,我們吃過午飯后先后拜防了貴(建陽)公陸豐河西大務(wù)鄉(xiāng),貴(建陽)公最早落基地、宗親們在祠堂內(nèi)合影畄念和拜訪蔡萌鄉(xiāng),碣石宗親們。晚上我們相互探討,從僅存族譜和本地神龕里神位記載以及他們?nèi)粘I盍?xí)慣有很多我們客家人的傳統(tǒng),大家一致認(rèn)為海陸豐宗親從我們興寧遷過來,己有400多年歷史,分布在海豐縣城北區(qū),陸豐(東海新厝仔,大安鎮(zhèn)大安墟,河西鎮(zhèn)大務(wù)鄉(xiāng)、蔡萌鄉(xiāng),碣石鎮(zhèn)碣石墟,東海鎮(zhèn)鹽鏡寨)等地,現(xiàn)有后裔600多人。
第二天吃過早飯后先后拜訪了東海、大安等地宗親并拜祭了坐落在河西米坑貴(建陽)公媽、西南烏石埔瓚公媽的墳地,瓜瓞延綿,也無從交往,相互間真是有說不完的相思苦,道不盡的相逢喜悅,午飯后大家依依難別,懷著戀戀不舍的心情,雖然短暫相聚,淚眼相望,握手告別,血濃于水,情重于山,互致相同一句話:我們是一家人,常聯(lián)系,多保重。我們心情卻久久難以平靜,大家都感謝康氏文化研究會,感謝獻堂會長,如果沒有這個平臺,分離400多年的骨肉怎能相聚?宗親們心里暗暗表示:我們一定要大力支持康氏文化研究會的工作,把康氏文化優(yōu)良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使康氏后裔永久綿延,翰墨飄香。
興寧十八世孫康崇
廣東省興寧市康氏文化研究會
二0一三年一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