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云南鎮(zhèn)雄縣尖山鄉(xiāng)的康心明,2012年3月看到縣公安局康昆平送來的《康氏文化》,才知道康姓人共同的始祖是康叔。
我們這一支,現在有數百人。祖上多輩人不識字,沒有文化,譜書保管不當,在清末一場大雨中毀壞了。只記得其中十代字輩:“開學應麟文,儒成衷心未。”據祖上老人說,我們這一支,祖籍在江西吉安府,后到湖北麻城孝感鄉(xiāng),我家的祖公是常遇春的第一大將軍,隨洪武祖南征北戰(zhàn),統(tǒng)兵到大石板為記,再到江南,進入云南、貴州一帶。相傳,畢節(jié)朱昌草坪一戰(zhàn)的前夜,先祖夢中壇神顯靈,第二天百戰(zhàn)百勝,從此便供奉軍壇直到如今,這就是供壇神的依據。
后來,我家祖公戰(zhàn)敗,被追到鎮(zhèn)雄五德屯上才逃脫。戰(zhàn)爭平息后,先祖便在今鎮(zhèn)雄羅坎的黑桃坪居住綿延百余年,有了芒部府之后,又移居尖山壩,延續(xù)至今。其后裔遷往貴州修文、開陽、貴陽等地的也不少。還有一支是從云南昭通后街遷到昆明的,聽說是二祖公“應龍”,三祖公“應科”,也有百年之久。但一直沒有聯系,至于麻城縣孝感鄉(xiāng),更是幾百年從無往來信息。
由于譜書失落,多代人沒有文化,直到儒字輩才出現一個文化人,儒宗祖公才承續(xù)寫下五十個字輩:“開學應麟文,儒成忠心未,永遠振朝廷,連升高祿品,光宗顕華榮,揚名登科舉,良才富貴全,錦繡龍鳳榜,及弟仲官員,松柏長青福。”前十代以上我不清楚,寫到這里感到愧對祖先。因此,我特借《康氏文化》這一平臺,懇請各地宗親幫我們找到由昭通遷到昆明的這支族人和麻城縣孝感鄉(xiāng)的同根族人,以便共續(xù)同宗譜書。并在此向獻堂會長及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表示感謝!
聯系電話:15087788344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