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康氏宗祠是千秋萬代后裔探尋家族根源的寶庫,也是緬懷祖先、傳承孝道、振奮家聲的重要場所。——康淳菁 2024年七夕記
因著有緣,我多次參加兩岸宗親聯誼活動,實地探訪了先祖前人所建造的宗祠。同時,我也收錄了全球各地宗親分享的宗祠影像及相關文史寶物。早年間,我專門將這些資料整理成三集康氏宗祠影音檔,作為每次探訪宗親的激勵與共勉。
參天大樹必有其根,環(huán)繞群山之水必有其源。慎終追遠、祭祀祖先是華夏民族的歷史傳統(tǒng)。回想2010年,因著對家族根源的探尋,我才在半百之年認識到本家淵源的深厚文史,對此我深感慶幸與感恩,自己沒有忘記家族的根源??敌赵醋约眨侵芪耐醯暮笠?,如今全球康姓人口約300萬人,而在臺灣的總人口為35,499人(截至2023年統(tǒng)計)。
雖然時光流轉,但每次重新觀看這些影集,我都在心中默默祈禱,希望臺灣的社會賢達與有名望的宗親們,有一天能發(fā)起號召,共同建造一座大宗祠會館。這樣,所有臺灣康氏后人都能有一個共同砥礪、增強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場所,一個供家族成員相互交流的園地。進而吸引全球更多的后人尋根問祖,共同為和平社會貢獻綿薄之力。
我欣喜地記錄著康氏的人文歷史,除了嘉義故鄉(xiāng)的東過村康氏宗祠(目前為全臺唯一)外,我還在網上分享了500多篇網志,其中關于宗祠史跡的就有數十篇。
從2010年5月探訪廈門海滄東孚祖籍地、參訪同安康氏家廟開始,到2012年前往康氏宗親河南省淇縣尋根、參訪康百萬莊園,再到2013年廈門翔安箱山康氏宗祠、惠安康朗家廟的探訪,以及閩臺康氏族譜展的參與……每一次的探訪都讓我深感家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2024年春天,我第九次踏入廈門,禮拜了廈門霞文堂康氏宗祠,還參訪了福建永春內坑東山堂等地。特別是第三次參訪福建永春康氏玉斗宗祠(泉州名祠)和紅山祖內祠,以及首次踏上古衛(wèi)國康氏文化苑,都讓我感動不已。熱烈祝賀甲辰年中華康氏宗親祭祖大典隆重舉行,恭賀康叔祠落成典禮圓滿成功,并將閱讀康氏祠堂感想書寫。
回顧過去,我深感感恩。感謝永春康文良會長、同安康煥榮宗長及豪山康金贊宗親的帶領,讓我有機會走訪了福建同安豪山康氏家廟、永春鳳山玉斗康氏宗祠等多個重要地點,圓滿了五山康氏宗祠的參觀禮拜。
康氏宗祠不僅是凝聚家族親情的基地堡壘,更是寶貴的傳統(tǒng)文化教科書。值此農歷七月吉祥之際,我剛好辭去了服務25年多的社教志工工作,因此有了更多的時間整理相簿,并記錄參訪心得。
我將這些影像重新編成影音檔,兩岸三地康氏宗祠的參訪匯集也陸續(xù)上傳分享給兩岸宗親們。水有源、樹有根,我祈愿這份思念能織成花果,在網絡遙供諸先祖。
同時,我也祝愿所有宗祠活絡常青,全球康氏家族宗親平安健康、吉祥如意。當然,我也希望當年康厝林五山兄弟逃難之謎能夠撥云見日,并寄語來臺祖恩公支派能再接續(xù)同脈。
(作者:康淳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