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人成精品免费视频|欧美日韩午夜一区二区|国产精品第一页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手机在线播放|大哥的女人中文字幕完整版|日韩一级 片内射中文小说|午夜福利18禁国产无码日韩|精品国产51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欄目導(dǎo)航

聯(lián)系我們

康氏文化研究會(huì)

地址:河南省南陽(yáng)市長(zhǎng)江路779號(hào)
電話:0377-63117878
郵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當(dāng)前位置:首頁(yè) > 歷代官制

兩廣總督

瀏覽: 次 日期:2014-05-22

清朝兩廣總督的正式官銜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wù)、糧餉兼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級(jí)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廣東和廣西兩省的軍民政務(wù)。兩廣設(shè)置總督,始于明代景泰三年(1452年),然而這一建制在當(dāng)時(shí)尚不穩(wěn)定,到成化元年(1465年)才成定制。在明代督撫是中央派出的欽差大臣,與三司之間名義上仍是中央官與地方官的關(guān)系,地方上日常事務(wù)仍由三司管理。到了清代,這種地方政治體制變革終告完成,總督作為封疆大吏的地位確立。

 

簡(jiǎn)介

設(shè)置由來(lái)

兩廣地區(qū)(廣東、廣西)設(shè)置總督,始于明代景泰三年(1452年),當(dāng)時(shí)兩廣“潯、梧瑤亂,……特遣一大臣督軍務(wù),乃以命(王)翱。兩廣有總督自翱始。”[1]。然這一建制在當(dāng)時(shí)尚不穩(wěn)定,到成化元年(1465年), 為平“瑤亂”再派韓雍出任兩廣總督,才成定制。嘉靖后,全國(guó)普遍設(shè)有節(jié)制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的總督和巡撫??偠街骼碥妱?wù),比較固定的有薊遼保定、宣大山西、陜西三邊、兩廣四總督,而巡撫主民政、兼理軍務(wù),每省都有,甚至一省有幾個(gè)。故而總督、巡撫的轄區(qū)、駐地與三司并不一致。在明代督撫始終是中央派出的欽差大臣,與三司之間名義上仍是中央官與地方官的關(guān)系。地方上日常事務(wù)仍由三司管理。

清代發(fā)展

到了清代,這種地方政治體制變革終告完成,總督作為封疆大吏的地位已經(jīng)確立,他們的基本職責(zé)是“厘治軍民,綜制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2]。其轄區(qū)范圍、官品秩位以及歸屬地方編制都十分明確, 在整個(gè)國(guó)家的政治生活中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成為鞏固國(guó)家統(tǒng)治、穩(wěn)定社會(huì)的有力支柱。中央的一切施政方針政策,均需首達(dá)總督而推行于下,同時(shí)中央通過(guò)分權(quán)于總督而收到集權(quán)的實(shí)效。正如雍正上諭所說(shuō):“自古帝王疆理天下,必有岳牧之臣,以分猷佐治,而后四方寧謚,共臻上理,此封疆大臣,以總督為最重。”[3]正由于總督關(guān)乎一個(gè)地區(qū)的吏治民生及治亂興衰,因而作為最高統(tǒng)治者的皇帝,對(duì)于總督人選歷來(lái)都十分重視,雖說(shuō)總督選任的途徑有三:即皇帝親擢、廷臣會(huì)推及吏部簡(jiǎn)選,但實(shí)際上是以皇帝親擢為主,后兩者亦得皇帝最后拍板,所以對(duì)總督的選任權(quán)便牢牢地操縱在皇帝手上,這也反映出清代皇權(quán)高度強(qiáng)化的歷史特點(diǎn)。

清朝兩廣總督,正式官銜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wù)、糧餉兼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級(jí)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廣東廣西兩省的軍民政務(wù)。

歷史沿革

明代

明景泰三年,兩廣始設(shè)總督。

清代

清代兩廣總督的前身為順治元年所置的廣東總督,當(dāng)時(shí)總督駐廣州,兼轄廣西。

順治十二年,總督府遷往梧州。

康熙二年,別置廣西總督,廣東總督移駐廉州

次年,撤銷廣西總督,廣西政務(wù)復(fù)歸廣東總督管轄,廣東總督遷駐肇慶

雍正元年,重設(shè)廣西總督,次年再次裁撤。

雍正七年,為統(tǒng)一西南軍事指揮權(quán),鎮(zhèn)壓苗族起事,廣西政務(wù)暫歸云貴總督兼轄。

雍正十二年,廣西政務(wù)仍隸廣東總督管轄,更號(hào)兩廣總督。

乾隆十一年,兩廣總督遷駐廣州。

光緒三十一年至宣統(tǒng)三年,兩廣總督兼任廣東巡撫

 

3歷任總督

明朝

序次

姓名

籍貫/旗籍

任職時(shí)間

卸職時(shí)間

卸職原因/備注

明朝

 

王翱

南直隸鹽山

景泰三年
1452年

景泰四年
1453年

升任吏部尚書(shū)

 

韓雍

南直隸長(zhǎng)洲

成化元年五月
1465年

 

下屬及同僚攻訐致仕

 

秦纮

山東兗州單縣

弘治二年
1489年

 

進(jìn)右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wù),后因劾總兵官安遠(yuǎn)侯柳景貪污,連坐入獄,被罷免。

 

鄧廷瓚

巴陵

弘治八年
1495年

弘治十年
1497年

提督兩廣軍務(wù),并擔(dān)任巡撫。后升為左都御史。

 

潘蕃

浙江嘉興崇德

弘治十四年五月
1501年

 

晉升右都御史,總督兩廣。后論功升左都御史。

 

熊繡

湖廣永州道州

正德元年
1506年

 

兼任右副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wù)兼巡撫。后掌管南京都察院事。

 

周南

浙江處州縉云

正德九年
1514年

正德十年
1515年

辭官歸鄉(xiāng)

 

陳金

湖廣應(yīng)城

正德十年
1515年

正德十四年
1519年

后掌都察院事

 

張臬

 

 

 

 

 

張嵿

浙江紹興蕭山

嘉靖元年
1522年

 

以右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wù)。后召為南京都察院都御史、工部尚書(shū)。

 

姚鏌

浙江寧波慈溪

嘉靖四年
1525年

 

兼任右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wù)兼巡撫。后因得罪霍韜、方獻(xiàn)夫張璁、桂萼,遭落職閑住。

 

張經(jīng)

福建侯官

嘉靖十年
1531年

 

升任兵部左侍郎

 

陶諧

南直隸徽州歙縣

 

 

兼任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wù)。后母喪丁憂去職。

 

鮑象賢

浙江紹興會(huì)稽

 

 

任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后被彈劾回鄉(xiāng)。

 

張?jiān)?/a>

福建惠安東嶺

嘉靖二十三年
1531年

嘉靖二十四年

遷右副都御史,兼兩廣巡撫,總督兩廣軍務(wù)。后升任兵部右侍郎

 

吳桂芳

江西新建

嘉靖四十二年
1563年

嘉靖四十五年
1566年

以兵部右侍郎兼任

 

譚綸

江西宜黃

隆慶元年
1567年

隆慶二年
1568年

 

 

張瀚

浙江人和

隆慶二年
1568年

隆慶三年
1569年

以兵部左侍郎、右都御史兼任

 

劉燾

北直隸天津衛(wèi)

隆慶三年
1569年

隆慶四年
1570年

以兵部左侍郎、右都御史兼任

 

李遷

江西新建

隆慶四年
1570年

隆慶五年
1571年

以兵部右侍郎、僉都御史兼任

 

殷正茂

南直隸歙縣

隆慶五年
1571年

萬(wàn)歷三年
1575年

以南京兵部尚書(shū)兼任

 

凌云翼

南直隸太倉(cāng)

萬(wàn)歷三年
1575年

萬(wàn)歷六年
1578年

以兵部左侍郎、右僉都御史兼任

 

劉堯誨

湖廣臨武

萬(wàn)歷七年
1579年

萬(wàn)歷九年
1581年

以兵部右侍郎、右僉都御史兼任

 

陳瑞

福建長(zhǎng)樂(lè)

萬(wàn)歷十年
1582年

萬(wàn)歷十一年
1583年

以兵部尚書(shū)、右都御史兼任

 

郭應(yīng)聘

福建莆田

萬(wàn)歷十一年
1583年

萬(wàn)歷十二年
1584年

兵部尚書(shū)兼任

 

吳文華

福建連江

萬(wàn)歷十二年
1584年

萬(wàn)歷十五年
1587年

以兵部右侍郎、右都御史兼任

 

吳善

福建龍溪

萬(wàn)歷十五年
1587年

萬(wàn)歷十六年
1588年

以兵部右侍郎兼任

 

劉繼文

江南靈壁

萬(wàn)歷十六年
1588年

萬(wàn)歷十九年
1591年

以兵部右待郎兼任

 

蕭彥

南直隸涇縣

萬(wàn)歷十九年
1591年

萬(wàn)歷二十年
1592年

以右副都御史兼任

 

陳矩

湖廣應(yīng)城

萬(wàn)歷二十一年
1593年

萬(wàn)歷二十二年
1594年

以戶部右侍郎兼任

 

陳大科

南直隸通州

萬(wàn)歷二十三年
1595年

萬(wàn)歷二十六年
1598年

以兵部右侍郎兼任

 

戴耀

福建長(zhǎng)泰

萬(wàn)歷二十六年
1598年

萬(wàn)歷三十七年
1609年

以兵部尚書(shū)、右副都御史兼任

 

張鳴岡

江西南安

萬(wàn)歷三十八年
1610年

萬(wàn)歷四十二年
1614年

以兵部右待郎、右僉都御史兼任

 

周嘉謨

湖廣漢川

萬(wàn)歷四十三年
1615年

萬(wàn)歷四十五年
1617年

以云南巡撫兼任

 

許宏鋼

浙江東陽(yáng)

萬(wàn)歷四十六年
1618年

萬(wàn)歷四十八年
1620年

以右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兼任

 

陳邦瞻

江西高安

萬(wàn)歷四十八年
1620年

天啟元年
1621年

以兵部右待郎兼任

 

胡應(yīng)臺(tái)

湖廣瀏陽(yáng)

天啟元年
1621年

天啟四年
1624年

以兵部右待郎,右僉都御史兼任

 

何士晉

直隸隸宜興

天啟四年
1624年

天啟五年
1625年

以兵部右侍郎,右僉都御史兼任

 

商周祚

紹興會(huì)稽

天啟五年
1625年

天啟六年
1626年

以兵部右待、右僉都御史兼任

 

李逢節(jié)

南直隸吳江

天啟七年
1627年

崇禎元年
1628年

以兵部右侍郎、右僉都御史兼任

 

王尊德

南直隸鳳陽(yáng)泗州

崇禎元年
1628年

崇禎四年
1631年

以兵部右傳郎兼任,卒于任內(nèi)。

 

王業(yè)浩

浙江山陰

崇禎四年
1631年

崇禎五年
1632年

以兵部右侍郎,右僉都御史兼任,后升任兵部左侍郎、兵部尚書(shū)。

 

熊文燦

貴州永寧

崇禎五年
1632年

崇禎十年
1637年

以兵部右侍郎,右僉都御史兼任

 

張鏡心

河南磁州

崇禎十年
1637年

崇禎十四年
1641年

以兵部右侍郎兼任

 

沈猶龍

江南華亭

崇禎十四年
1641年

崇禎十七年
1644年

以兵部右侍郎兼任

南明

 

丁魁楚

河南永城

崇禎十七年
1644年

崇禎十七年
1644年

以兵部右侍郎兼任

 

王化澄

江西金溪

隆武二年
1646年

隆武二年
1646年

以廣東巡撫兼任

 

林佳鼎

 

隆武二年十一月
1646年

永歷元年
1647年

 

 

朱治澗

浙江嘉興

永歷元年
1647年

永歷元年
1647年

以兵部侍郎兼任

 

李成棟

山西(一說(shuō)寧夏)

永歷二年
1648年

永歷三年三月
1649年

 

 

李棲鵬

 

永歷三年三月
1649年

永歷三年三月
1649年

 

 

閻可義

 

永歷三年七月
1649年

永歷三年七月
1649年

病死于任內(nèi)。

 

李建捷

 

永歷三年八月
1649年

永歷三年八月
1649年

又名李五老

 

羅承耀

浙江

永歷三年八月
1649年

永歷三年八月
1649年

 

 

杜允和

河南

永歷三年九月
1649年

永歷四年
1650年

設(shè)行署于廣州。最后清軍尚可喜、耿繼茂等攻入廣州。廢明兩廣總督一職。

清朝

廣東總督(兼轄廣西,順治元年至18年)

總督空位(1644年 - 1647年6月15日)

佟養(yǎng)甲(1647年6月15日 - 1651年)

總督空位(1651年 - 1653年7月12日)

李率泰(1653年7月12日 - 1656年3月16日)

王國(guó)光(1656年3月16日 - 1658年7月10日)

李棲鳳(1658年7月10日 - 1661年11月2日)

廣東總督(專轄廣東,順治18年至康熙4年)

李棲鳳 (1661年11月2日 - 1665年4月2日)

盧興祖(1665年4月2日 - 1665年7月4日)

廣東廣西總督(康熙4年至雍正元年)

盧興祖(1665年7月4日 - 1667年12月30日)

周有德(1668年1月30日 - 1670年2月6日)

金光祖(1670年3月6日 - 1682年2月1日

吳興祚(1682年2月1日 - 1689年8月8日)

石琳(1689年8月19日 - 1702年12月17日)

郭世隆(1702年12月17日 - 1707年1月23日)

趙弘燦(1707年1月30日 - 1716年11月19日)

楊琳(1716年11月25日 - 1723年9月9日)

廣東總督(雍正元年至2年)

楊琳 (1723年9月9日 - 1724年4月26日)

廣東廣西總督(雍正2年至6年)

孔毓珣(1724年4月26日- 1728年11月11日)

廣東總督(雍正6年至12年)

孔毓珣 (1728年11月11日 - 1729年3月29日)

郝玉麟(1729年3月29日 - 1732年3月21日

張溥(署任,1731年10月14日 - 1732年2月25日)

鄂彌達(dá)(1732年3月21日 - 1735年1月5日

代理: 1732年3月21日 - 10月17日

兩廣總督(雍正12年至光緒31年)

鄂彌達(dá) (1735年1月5日 - 1738年8月30日)

馬爾泰(1738年8月30日 - 1744年8月10日)

慶服(署任,1741年5月28日 - 1743年1月28日)

策楞(署任,1743年1月28日 - 7月17日)

那蘇圖(1744年8月10日 - 1745年5月14日)

策楞 (二次,1745年5月14日 - 1748年10月28日)

尹繼善(1748年10月28日 - 11月24日)

碩色(1748年11月24日 - 1750年2月9日)

陳大受(1750年2月9日 - 1751年11月14日)

阿里袞(1751年11月14日 - 1753年2月24日)

班第(代理,1753年2月24日 - 10月16日)

策楞 (三次,1753年10月16日 - 1754年5月3日)

楊應(yīng)琚(1754年5月3日 - 1757年8月31日)

鶴年(1757年8月31日 - 1758年1月14日)

李侍堯署任

陳宏謀(1758年1月14日 - 1758年5月27日)

李侍堯 (一次,1758年5月27日 - 1761年5月27日)

蘇昌(1761年5月27日 - 1764年7月22日)

李侍堯(二次,1764年7月22日 - 1777年2月25日)

楊廷璋(署任,1765年7月22日 - 1767年4月24日)

楊景素(1777年2月25日 - 1778年3月19日)

桂林(1778年3月19日 - 1780年1月11日)

巴延三(1780年1月11日 - 1784年2月20日)

舒常(1784年2月20日 - 1785年2月26日)

孫士毅(代理,1785年2月26日 - 9月1日)

富勒渾(1785年9月1日 - 1786年5月23日)

孫士毅 (二次,1786年5月23日 - 1789年2月19日)

??蛋?/a>(1789年2月19日 - 1793年9月14日)

長(zhǎng)麟(一次,1793年9月14日 - 1796年7月5日)

朱珪(1796年7月5日 - 9月29日)

吉慶(1796年9月29日 - 1802年12月17日)

長(zhǎng)麟 (二次,1802年12月17日 - 1803年1月26日)

瑚圖禮署任

倭什布(1803年1月26日 - 1805年1月30日)

那彥(1805年1月30日-12月12日)

吳熊光(1805年12月12日 - 1809年1月6日)

永保(1809年1月6日 - 2月20日)

百齡(1809年2月20日 - 1811年2月16日)

松筠(1811年2月16日 - 11月5日)

蔣攸铦(1811年11月5日 - 1817年10月22日

阮元(1817年10月22日 - 1826年6月22日)

李鴻賓(1826年6月22日 - 1832年9月14日

盧坤(1832年9月14日 - 1835年10月15日

鄧廷楨(1835年10月15日 - 1840年1月21日)

林則徐(1840年1月21日 - 10月3日)

琦善(署任,1840年9月28日 - 12月4日)

琦善 (1840年12月4日 - 1841年2月26日)

祁貢 (1841年2月26日 - 1844年3月19日)

耆英(1844年3月19日 - 1848年7月4日)

徐廣縉(署任,1848年2月3日 - 1848年7月4日)

徐廣縉(正式,1848年7月4日 - 1852年9月7日)

葉名琛(1852年9月7日 - 1858年1月26日)

黃宗漢(1858年1月26日 - 1859年5月4日)

王慶云(1859年5月4日 - 10月7日)

柏貴(署任,1859年5月4日 - 21日

勞崇光(署任,1859年5月21日 - 10月7日)

勞崇光 (正式,1859年10月7日 - 1862年10月17日)

劉長(zhǎng)佑(從沒(méi)到任,1862年10月17日 - 1863年2月14日)

晏端書(shū)(署任,1863年2月14日 - 7月6日)

毛鴻賓(1863年7月6日 - 1865年3月7日)

吳棠(代理,1865年3月7日 - 13日)

瑞麟(代理,1865年3月13日 - 1874年10月17日)

英翰(1874年10月17日 - 1875年9月2日)

張兆棟(署任,1874年10月17日 - 1875年3月31日)

劉坤一(1875年9月2日 - 1879年12月27日)

裕寬(一次署任,1878年12月18日 - 1879年12月27日)

張樹(shù)聲(一次,1879年12月27日 - 1882年4月19日)

裕寬 (二次署任,1879年12月27日 - 1880年5月20日)

裕寬 (三次代理,1882年4月19日 - 5月6日)

曾國(guó)荃(1882年5月6日 - 1883年7月13日)

張樹(shù)聲(二次,1883年7月13日 - 1884年5月22日)

張之洞(1884年5月22日 - 1889年8月8日)

李瀚章(1889年8月8日 - 1895年4月13日)

譚鐘麟(1895年4月16日 - 1899年12月19日) 1898年8月30日至11月1日正式官銜為兩廣總督兼廣東巡撫

德壽(代李鴻章,1899年12月19日 - 1900年5月24日)

李鴻章 (1900年5月24日 - 7月9日)

德壽(二次代理,1900年7月9日 - 9月16日)

鹿傳霖(1900年9月16日 - 26日)

陶模(1900年9月26日 - 1902年7月2日)

德壽 (三次代理,1902年7月3日 - 1903年4月18日)

岑春煊(1903年4月18日 - 1905年7月23日) 兩廣總督兼廣東巡撫(光緒31年至宣統(tǒng)3年)

岑春煊 (一次,1905年7月23日 - 1906年9月11日)

周馥(1906年9月11日 - 1907年5月28日)

岑春煊 (二次,1907年5月28日 - 8月12日)

張人駿(1907年8月12日 - 1909年6月28日)

袁樹(shù)勛(代理,1909年6月28日 - 1910年10月29日)

增祺(廣州將軍代張鳴岐兼署,1910年10月29日 - 1911年4月14日)

張鳴岐(1911年4月14日 - 11月8日)

 

4總督府

明代

1469年至1566年,兩廣總督府設(shè)在梧州,1566年至1644年,兩廣總督府設(shè)在肇慶。

清代

1735年,兩廣總督府設(shè)在肇慶。1746年以后,兩廣總督駐扎廣州??偠礁O(shè)在新城。1857年英法聯(lián)軍占領(lǐng)廣州,后總督府被改建為石室圣心大教堂石室圣心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