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者康殿英先生
但凡智慧聰穎的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夢想,但是并非每個聰慧的人都會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就算實現(xiàn)了,也會歷經(jīng)很多的曲折,正像這位七旬老人-----康殿英先生,經(jīng)過長達七十多個年輪,歷經(jīng)了悠長的歲月長河,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兒時的夢想。
康殿英先生,1944年出生,河北保定人,筆名子辰,高級工程師。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楹聯(lián)學會會員,中國國學研究會研究員,河北省書協(xié)會員,中國書法函授學院名譽院長,中華文人藝術研究院院長,保定國學學會會長,保定文化促進會執(zhí)行會長。
見到康老感覺很親切,七十歲的老人精神矍鑠,一直滔滔不絕地講他的故事和經(jīng)歷。當他談到自己走過的路,自己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以及他創(chuàng)意性的東西時,臉上充滿著自豪的神色。康老一生坎坷,但從不覺得自己的艱難自己的苦。他是一個溫文爾雅的儒者,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為人正直,品行端正,心底無私,應該用高瞻遠矚來形容他不為過。
康殿英先生這些頭銜可真可謂是名副其實,康老從一個農(nóng)村的孩子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踏踏實實地走過人生的每個季節(jié),但是他從來不滿足,特別是對知識、對文化、對人生的追求永無止境。
他一生的夢想就是想做個文化人,他也是朝著這個方向一步一個腳印走來的。康老一路走來,雖然是坎坎坷坷,但是他每做一件事,都是一個創(chuàng)意,都是走在時代的前面,都具有創(chuàng)造性意義,一直是時代的領潮人,這跟他的性格與遠大理想有著直接關系。
人生的夢
康老出生在河北滿城縣坨南鄉(xiāng)支鍋石村(原易縣嶺西區(qū)),7歲上小學,是學校最小的學生。他從小性格就很要強,在學校的每一門功課都是出類拔萃的,特別是書法。因為他特別喜愛這門課程,提起筆來時常感覺一種興奮,一種自豪,一種與人不同的感覺。他小學時期每周有一堂書法課,后來上了高小中學之后就沒有書法課了,然而康老一直堅持自學還用毛筆寫作文,他是全校唯一用毛筆寫作文的學生。老師要求每周寫一篇萬字作文,康老竟然用毛筆完成了洋洋灑灑的萬字作文,這是全校唯一的一篇正楷小字作文,在學校引起很大的反響,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受到校長和老師的青睞,引來同學們的羨慕。這時的康老就已經(jīng)喜歡上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他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從事文化工作,像老師一樣傳播著中國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像李白、白居易等古代詩人一樣作詩作詞………于是他很刻苦,很努力,很認真的學習,奔著自己的夢想去奮斗去爭取。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正在他全身投入追尋夢想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天災降臨在他的家鄉(xiāng)。1963年夏末秋初,由于太平洋高空低渦停滯于太行山一帶,南起安陽,北至保定一線,形成了一條特大的暴雨帶。保定下了七天七夜的暴雨。
連降暴雨,引起山洪暴發(fā)。大雨傾盆,洪水滔天,急流沖垮了梯田,沖毀了灘地,匯入小河,使河水猛漲,急劇入庫。水庫大壩再也承受不了高水位的壓力,相繼倒壩,急水便挾裹著石塊、樹木、雜物……翻滾著淤渦,吞吐著泡沫,奔騰著,咆哮著,像脫韁的野馬俯沖而下,整個華北平原一片汪洋。一些百姓還沒來得及躲閃連同房屋就在洪水中一冒煙就不見了蹤影。鋼筋水泥的橋墩被沖得不知去向,雙軌鐵路的鋼軌被擰成麻花。一些村莊被侵吞,公路、通信線路剎那間被沖毀,四面八方傳來了告急的呼聲。
據(jù)后來資料統(tǒng)計,保定損失很大,農(nóng)業(yè)受災面積達911萬畝,房屋倒塌149萬間,死亡人數(shù)1928人,重傷2.4萬余人。這場自然災害成為華北平原歷史上僅有的一場人類災難。人類的災難是無法預料和改變的,康老家的房屋田地都沒有了,望著一片汪洋的水域,他找不到自己的家,然而有幸的他還能堅強地站在這個瘋狂的地球之上。
大水退過之后,村莊沒有了,家園沒有了,面對著這種狀況,他的文化夢暫時擱淺,但是他要為活著而奔波,為生存而奮斗。自己什么也沒有了,面對著他的新婚妻子,他感到愧疚,于是對妻子說:“我什么也沒有了,你還是先回娘家住吧,等我混出個模樣再來接你。”妻子一聽頓時淚如雨下,她真誠地說:“我嫁給你了,就要跟你在一起,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你要飯我就跟你去要飯。”康老見妻子這么死心塌地地跟著自己受苦受罪,很感動,他握住妻子的手說:“那好,你不嫌棄我窮,我很感動,我會努力奮斗的,我一定讓你過上好日子。”
追夢
家園重建之后,康殿英先生便成為支鍋石村的一名名副其實的社員,為了養(yǎng)家糊口,為了能讓妻子過上好日子,他白天在生產(chǎn)隊干活掙工分,晚上跟他人學做木匠活。他天資聰穎,學什么都很快,一點就透,一學就會,他善于用腦、用心,善于琢磨、實踐,不久他的木工手藝就出類拔萃了。
當時中國通信兵總站白云山營房就在支鍋石村附近,部隊給軍用解放車裝木車廂,需要木匠,從五個村里選出一批手藝好的木匠,康殿英先生是支鍋石村里被派去的一個最年輕的人。裝車廂需要很厚很寬的木頭,因為它要裝彈藥武器等軍用物品,不結實不行。車廂板銜接是凹凸槽,要求做到嚴絲合縫。但是這樣對木匠來說做起來很費勁,很吃力。因為車廂板幾米長,用刨子刨平,再制作出凹凸槽很費勁。木匠們都循規(guī)蹈矩、按部就班地一下一下地做,三天都做不好一件。當時沒有電動工具,一切都是手工操作。康殿英先生感覺這樣做很耽誤時間,怎么能實驗一個既省時又結實的辦法,于是他向宋連長請了個假,說是家里有事?;氐郊宜湍米约杭业哪绢^進行試驗,一遍一遍,終于試驗成功,又省時又省力。他興沖沖地來到連隊,但是沒聲張,沒招搖,悄悄做好一件,對司務長說,你看我這樣做的可以嗎?司務長很吃驚地說,你咋做這么快啊,還沒見你怎么做呢。后來安排他帶領一組人專門做這項活,從而大大提高了車廂板制作的工作效率。康老說,從來不說過頭話是他從年輕時就養(yǎng)成的習慣。
康殿英利用自己的方法做出比別人既快又好的車廂,引起連隊干部的注意,給他特殊的獎勵和優(yōu)越的待遇。當時木工們的待遇是每人每天一塊五毛錢的工資,而康殿英卻是每天三元錢的工資。
在部隊這段時間,他做得很優(yōu)秀,不僅鍛煉了他堅強的毅力,也鍛煉了他成熟的思想。不但得到部隊領導的認可,同時也得到地方領導的信任。都知道這個木工康殿英有能力,有思想。
1978年他被公社從部隊抽調過來,工作隊領導找他談話:你是個很優(yōu)秀的人才,你在部隊的表現(xiàn)我們都了解,把你從部隊要回來,是讓你給地方出點力?,F(xiàn)在有三個職位讓你挑選,一個是信用社主任的位子,一個是法庭庭長,一個是派出所所長。你看哪個比較適應你,你喜歡哪個工作。康殿英聽了很淡定地說,上級對我的厚愛,我很感激,但是這幾個位置我都不能勝任。因為我一不是部隊的官兵,也不是正式工人,不能享受這個待遇,再說我一個農(nóng)民,還是干點腳踏實地的事。工作隊領導都不理解,這個康殿英真是奇怪了,這么好的位置,多少人都巴不得去爭,可是他竟然拱手相讓,真不知道他是咋想的。公社領導讓他說說真實想法,他說我沒有學過會計,不懂財務,不能當信用社主任;沒有學過法律,不能當法庭庭長和派出所所長,我不能干沒把握的事、不能做違心的事。領導認為他確實有才,應該用起來,既然他說自己是農(nóng)民,就讓他回村當了大隊長,為以后起用他到公社當個干部做準備。
康殿英一個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他骨子里還是盼望著自己能出人頭地,但是這幾個誘人的職位他還是很堅決地拒絕了。他不是覺得自己不能勝任,他是覺得自己無法接受。其實在七十年代那個一句話就可以委任的時代,也不足為奇,但是康老是一個按規(guī)矩做人,按規(guī)矩做事的人,他不想不勞而獲,不想唾手可得,這就是康老從小的個性。直到他在搞企業(yè)的漫長歷程中也是這樣堅持自己的原則,肥私不損公,利己不損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他的本色。他從不向人借一分錢,不欠別人一分錢,不向銀行貸款,有時候銀行家們親自找到他,請他吃飯,讓他貸款,他都拒絕。他說我用自己的資金,有多少錢做多大的事,不想給自己增加壓力,也不想給國家增加困難。
康老回到村里當了大隊長之后,就想著給村里干點什么,他奇異的大腦一直在做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他沒有當村干部的欲望,于是他想出修復烈士碑亭。他就組織了十幾個人,臨時成立了個建筑隊。正是這個小小建筑隊引領康老走向建筑企業(yè)的開端。
他的建筑隊逐漸擴大,包攬的活也越來越多,1980年進入北京之后,包攬了大量的建筑工程,當時光河北的建筑公司就有80多家。
這期間康老有了他獨特的創(chuàng)意。怎么樣才能不使自己企業(yè)的人員外流,怎么才能固定住這個隊伍。他覺得國家企業(yè)只給工人幾十塊錢的工資,就能讓他們死心塌地的將青春都貢獻了,不就是因為國企有退休養(yǎng)老金嗎?國企有,我也讓我的工人老了也能退休,孩子們也能接班。于是他給自己的工人制訂了農(nóng)民合同制繳納養(yǎng)老保險基金的管理辦法,從工人的工資里扣除五塊錢,公司再給每個工人補五塊錢,然后把這些錢給他們存起來,等到六十歲之后給他們發(fā)養(yǎng)老金。當時一些工人不理解,干嗎還要扣我們的錢,誰知道以后怎么辦呢?后來他找到縣里一家財產(chǎn)保險所(當時縣勞動局還沒有這一機構),把這些工人交的養(yǎng)老保險基金建個賬戶存放到那里,以后按退休年齡再發(fā)給他們。當時國家還沒民營企業(yè)給職工交養(yǎng)老金的這一說法,更沒有一家為職工交養(yǎng)老金的大中小企業(yè),康老的做法一直都是有創(chuàng)意性的。
1984年他又有了一個大膽的嘗試,他成立了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黨支部。當時他去縣里組織部找張部長,把自己的說法告訴了他,張部長驚訝地說,你一個農(nóng)民成立什么黨支部啊??档钣⒄f,我是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我們要有社會責任心,我們的公司也是為黨為社會做事的公司。為了讓工人感覺我這是個正規(guī)的公司,只要照章納稅,繳納稅收越多就是對國家貢獻越大。企業(yè)發(fā)展的越大,就業(yè)人員越多,就是對社會的貢獻越大。要發(fā)展有政治覺悟的人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讓他們認識到私營企業(yè)的工人同樣是在為黨、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服務。后來張部長一聽他說的有道理,就批準了他的請求。以后他每年都培養(yǎng)工人中的積極分子入黨,并且按時開展黨的組織活動,極大地增強了職工的向心力、凝聚力。
1985年他又在自己的企業(yè)成立了工會組織,他要讓自己的公司跟國家的政策統(tǒng)一起來。跟著黨走,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這是他的做事做人的宗旨。
為了做這些事情,康老保定北京兩頭跑,終于如愿以償。他的建筑公司越發(fā)展越壯大,越來越有影響,成為河北80多家在北京的建筑公司唯一被評上建筑行業(yè)先進單位的企業(yè)。1988年他被建設部命名為全國集體建筑企業(yè)家。
每走一步,康老都是這樣充滿著創(chuàng)造性的奇跡,他不甘于平庸,不甘于寂寞。盡管他從事的是一種企業(yè),但他總是不忘自己的人生夢,時刻想著為自己的夢想做著鋪墊。
1997年,他創(chuàng)建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雜志《保定建筑》,當時保定市沒有有關建筑、建設的雜志。康老覺得這是個空白,一個具有龐大建設隊伍的保定,應該有一本雜志。后來建委接管,也是康老出資金,每年兩萬多塊錢的印刷費用。這本雜志成為官方雜志之后,也成為保定唯一的一本市級權威性論壇雜志。凡在此刊物上發(fā)表的專業(yè)論文,在職稱評審時評審部門都認,但是康老沒有得到過政府的一份福利,但是他沒有怨言,沒有不滿的情緒。因為康老喜歡文化,所以他愿意做與文化有關的事情,對社會有用的事情。
他清楚地記得,1963年,他結婚的時候,花了一塊錢,買了兩張地圖,一張中國地圖,一張世界地圖,兩遍分別寫了胸懷祖國和放眼世界的對聯(lián)。在別人結婚的時候都是買兩張喜慶的年畫或者幾張胖娃娃畫,而他心里裝的是祖國、是世界,這寓意是他的內(nèi)心裝的是一種文化,一種與眾不同的東西。
因為他做出了與眾不同的貢獻,成為保定的風云人物。1992年滿城28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他因政績突出,是市政府指定唯一按國家千分之零點五政策辦理了農(nóng)轉非,從此吃上了皇糧。
圓夢
彈指一揮間,康老在建筑行業(yè)一干就是幾十年,兢兢業(yè)業(yè),攻克了道道難關,創(chuàng)造了步步奇跡。直到2004年,他60周歲的季節(jié),終于退休了。然而不理想的是,退休金才兩千塊錢,一個高級工程師,一個國家的九級干部,這怎么可能啊。當康老了解情況之后才知道,他是工人身份。當時轉正的時候有一張干部身份表沒讓他填上,致使干部身份不被認可,成了工人身份。很多人都讓康老去找找有關部門,他不去。他說,我不在乎這些東西,名利對我來說真的就像過眼云煙。
康老他就是這樣做事做人的,光明磊落,不計得失名利。在北京、在河北省從事建筑行業(yè)這么久,無論大小,沒有惹過一起官司,他說不做違法的事是他的最低底線。他的企業(yè)從不向國家貸款,不吃探頭糧,沒給國家增加任何負擔,不欠任何人一分錢,所以他覺得很坦然。自從80年代剛興手機的時候辦的手機卡,三十年沒有換過手機號,不管是陌生號還是熟悉號,誰打電話他都接,并且一天24小時開機。
康老很節(jié)儉,從來不亂花錢,也不隨便請人吃飯,也不隨便赴宴。他把業(yè)余的時間都留給自己的愛好。
在別人看來,他功高名就,年輕時風云叱咤,老了可以坐享其成,好好享受晚年生活。但是喜愛文化,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康老,也許因為生不逢時,命運不佳,也許因為為了生計、迫不得已成為一個企業(yè)家,但是他的人生追求始終沒有放棄。
為了圓自己的夢想,他對文化的追求始終窮追不舍,白天沒時間,應酬事務,他利用業(yè)余時間堅持他的書法創(chuàng)作,每天早中晚是他最有利的時間。幾十年如一日,從來都沒有過午休,盡管2000年他做過嗓子手術也不例外。在他藝術的生涯中,他付出了多少個屬于自己的休息時間。創(chuàng)造了多少幅藝術佳作,已經(jīng)無法統(tǒng)計。
60歲退休之后,他專心從事他的書法專業(yè),弘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他始終有著他創(chuàng)新的思路。看到中國人對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日漸淡漠,康老的民族氣節(jié)促使他不得不行動起來。2005年他成立了“保定市文人書畫院”,“中華文人藝術家協(xié)會”,注冊了“中華文人網(wǎng)”商標。緊接著2006年舉行了中華文人首屆書畫大賽。來自全國各地和世界幾個國家的6000多份作品,填補了保定的歷史空白。有人看著這么多的外國作品,問康老,康老你去過幾個國家?康老詼諧地說,我去過安國(屬河北省保定市,又稱祁州,為中國中藥都之首,有“草到祁州方成藥,藥經(jīng)安國始生香”的說法)。
一發(fā)不可收拾,2007年康老又搞了一次以“儒釋道文化與和諧社會”為主題的第二屆全國書畫大賽2008年、2009年、2010年又分別搞了首建祖沖之碑廊、定州文博園碑和唐堯帝碑林全國性的書畫大賽,并結成集子出版。
2011年,康老成立了“保定國學學會”,他書寫了發(fā)起了“新中國保定文化名人志”、“新中國保定之寶”、“國學新篇”新編千字文征集?!侗6▏鴮W》期刊等對康老來說才是真正意義上對文化藝術的追求和嘗試。2013年創(chuàng)新研制的文房珍寶中的墨凈(筆洗)改變了幾千年來傳統(tǒng)筆洗廢水倒不盡的積弊,獲國家專利,榮獲第十屆中國科學家論壇科技創(chuàng)新最佳發(fā)明成果獎;文化創(chuàng)意“現(xiàn)代書畫作品市場規(guī)范管理意見”并獲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2014年組織舉辦了“中國保定2014首屆中韓文化論壇”取得了圓滿成功,架起了中韓文化交流的新橋梁。其領導的保定國學學會2014年被省民政廳評委河北省五A級社團組織,其本人被評為“保定好人”,被選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鑒。
他還舉行了“保定少年書法新星海選”??粗@些孩子的書法,他很欣慰。他自己出錢搞這些活動,發(fā)給孩子們紀念品、獎章印刷出版集子。他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把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讓這些孩子們不能忘記、不能丟失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有人稱他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守衛(wèi)者,我覺得他不僅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守衛(wèi)者,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者,當代文化發(fā)展的開拓者。
國學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但是隨著國家經(jīng)濟的連年躍升,國學文化卻在逐漸式微。為生計也好,為面子也罷,總感覺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注重的是名利,以至于道德滑坡、誠信缺少??道险f悲哀呀,現(xiàn)在有人說我是在弘揚國學文化,我認為我是在守護國學文化。他注冊的中華文人網(wǎng)網(wǎng)站,有人出資80萬元想購買,被他婉拒,他告訴我們他在將來計劃用此網(wǎng)站傳播國學文化。他雖然不是政府哪個部門的負責人,也沒有人要求他干什么,但是他為國學文化的傳播不遺余力地探索奮斗,這也許就是他的社會擔當吧。
最近康老又出版了《保定縣市書法四卷》、《保定游記》、《今詩三百首》、《國學名篇帖學字典》等巨著。那一幅幅娟秀俊美的藝術畫卷,讓人無不感慨。康老每做一項事情都是公益性的,他要通過自己的行為喚醒中國人沉睡的思維,召喚起未來人的覺醒。這種心境是一般人難以企及。
其實他有很多機會可以改寫自己的人生,但是他都放棄了,他仍是執(zhí)著地按照自己的夢想去做;他又無數(shù)次可以輕易取得更多的財富,但他憎惡不勞而獲,他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合理、合法取得,這樣踏實;他在所從事的工作中都是要求第一,又有數(shù)不清的創(chuàng)新,他當之無愧地應該成為時代領潮人;了解他的人有許多人不一定認識他,但是都說他有上善之水的美德,海納百川的胸襟;雖已年屆古稀,但由于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然,他仍雄心不減,要為國學文化的傳承發(fā)展再立新功。
在訪談結束的時候,他讓我們看了他的書法巨幅長卷,《黃帝千字文》、《老子千字文》、《孔子千字文》、《祖沖之千字文》、《關漢卿千字文》、《毛澤東千字文》等十幾篇巨幅大作。作品長5米、寬1.5米,每一幅都是一個通宵的時間完成。
最后,他說給我們每人寫一幅字,自己想好題目。他懸筆書寫的楷書,竟然用行草的手法,書寫起來行云流水,著墨均勻,一氣呵成,書寫后的筆畫沒有余墨,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康老一生的所作所為,充分體現(xiàn)了他儒釋道的人生哲學。他不僅道家的思維,儒家的作為,還有佛家的心態(tài)。也許康老他自己不覺得,但是他的作為已經(jīng)體現(xiàn)出來了。
康老信心十足,依然給自己規(guī)劃了未來的藍圖,他說出版了這些文集,他要學電腦,要出去走走,看看祖國的山川河流。他工作了一輩子,忙了一輩子,還沒出去旅游過。他寬大的胸懷,始終裝的是祖國,愛的是祖國。
(作者韓艷輝系山東莘縣籍女作家,康顯榮系總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