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氏從周朝姬封始定康姓至今已三千余年歷史。康氏早期主要在晉、陜、豫北棲居發(fā)展,但在滄桑巨變朝代更替的幾千年間,其后裔遷徙繁衍>遍布中華大地。根據(jù)各地康氏族譜的記載情況來看,絕大部分為明朝初期洪武永和時期的移民。近日研究會所獲的河南禹州順店康氏族譜中所示,其始祖亦為明朝時期遷移而來。
按其族譜所載:順店始祖康伯從于明朝洪武元年或二年由山西省平陽府洪洞縣大槐樹村遷至今河南省禹州市順店鎮(zhèn)定居。始祖昆弟幾人,其中伯敬公遷至舞陽北舞渡龍村寨,為舞陽康氏始遷祖;守信公遷至鞏義康店,為鞏義康氏始遷祖,其后裔建立了顯赫幾世的康百萬家族;另有一弟‘不知其名,性情暴躁,因帶半個鐵鍋為記往龍村康東南而去’,而被后世稱之為“鐵鍋康”(舞陽、鄢陵等地的康氏族譜對此也有記載);伯亮公、伯昌公、伯聚公、伯盛公四人則留居山西;由此可知,禹州順店與鞏義康店、舞陽康莊為一族近支。 順店康氏族譜又載:始祖伯從之父之讓、母呂氏葬于順店西南黃垌村東地柘葉樹墳。始祖之子、孫、曾孫輩因世亂,資據(jù)無存,不知其名諱。祖輩先人為其后代免于錯亂,商定從五世祖連之——即長門朝祿公、二門相公、三門新公,亦是派字之始——木字。五世之后的字輩續(xù)為:玉、乃、爾、允、金、水、夢、家、永、運(yùn)、悅、學(xué)、存、萬、長、懷、光、先、宗、道、德、正、義、清、科、文、昌、智、明、東、泰、恒、、慶、建、新、繼、有、成。 舞陽后代字輩自十五世起為:經(jīng)、祖、學(xué)、銀、遠(yuǎn)、培、其、道、克、思、守、傳、善、佩、邁、豐。 鞏義后世字輩由十六世起續(xù)為:意、志、維、(十九世待考)定、存、新、乃、有、成、本、仁、義、道、德、作、修、齊、治、平。 禹城北大康家拐也有派字十個:祥、進(jìn)、福、應(yīng)、永、保、家、世、克、昌。但具體情況因資料缺失,只能待日后詳考。 現(xiàn)禹州市之康姓多集中于順店,其周圍鄉(xiāng)鎮(zhèn)亦有部分集居,城關(guān)鎮(zhèn)以康家拐比較集中,其零星散居者亦不少,總有萬人之多。據(jù)康三增(號靈利子)年牽頭編修的順店族譜載:順店黃垌村、花石鎮(zhèn)閆砦村、馮莊村、方山鎮(zhèn)康溝、康莊自然村是一支系,鳩山鄉(xiāng)康家溝、火龍鄉(xiāng)西王樓村之康姓是由順店西大康莊村的明道、明碧、明德后裔遷至該地。大村之康莊自然村之康姓全部為清初遷至,由金字輩兄弟二人起始。米莊小康莊自然村之康姓為清初遷至。禹州城東郎城崗郎莊村之康姓傳云大部為順店遷至,一部為鄭州遷至,詳情無考究。 以上資料摘自一九九六年農(nóng)歷壬午月修編的順店康氏族譜的內(nèi)容。因歷代變遷,很多資料缺失,有些內(nèi)容無法理清,只能求同存異。現(xiàn)刊登出來,希望對各地族人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