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人成精品免费视频|欧美日韩午夜一区二区|国产精品第一页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手机在线播放|大哥的女人中文字幕完整版|日韩一级 片内射中文小说|午夜福利18禁国产无码日韩|精品国产51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欄目導(dǎo)航

聯(lián)系我們

康氏文化研究會

地址:河南省南陽市長江路779號
電話:0377-63117878
郵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譜系大觀

山東巨野 康氏族譜 序

瀏覽: 次 日期:2010-04-10

     公元二○○八年三月上浣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環(huán)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猶是焉。即詳康氏之源,復(fù)溯祖居之里,民謠云:“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鸛窩。”民謠所云,真焉,假焉?

    為追溯先祖,我族中賢達(dá),曾親赴山西尋根問祖。歷時三天,親訪山西省平陽府洪洞縣城北六里老康莊,據(jù)當(dāng)?shù)刈迦丝殿I(lǐng)成、康孝勛等敘述,并查康氏族譜輩,乃知我氏確為山西故族。祖上兄弟四人,長佰萬、次佰生、三佰平、四佰安,我支系乃佰生祖后裔。佰生祖生四子,長子諱仲華,字子路;二子諱仲禮,字子嶺;三子諱子山,字振宇;四子諱仲信字子岫。

    元末明初之際,中原大地戰(zhàn)亂連年,水、旱、蝗、疫等災(zāi)害頻繁,黃河流域赤野千里,餓殍遍地,人煙稀少,土地荒蕪。因此,大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朝廷下詔,西民東遷。我族仲華公兄弟四人,奉旨由晉遷魯,來魯后暫居兗州府白家居,宣德年間(公元1426年——1435年),又轉(zhuǎn)遷魯西南。兄弟四人本想同居共處,無奈當(dāng)時王法不允,只得聽從官府安置,各立村落,自食其力。兄弟四人在鄆邑八里河分手。

   長支仲華公到曹州(今菏澤)東北七十里,自建村落康家集。

   二支仲禮公定居鄆南四十五里許白狀元集(今鄆城縣趙樓鄉(xiāng)白集)。

   三支子山公赴鄆北十八里金線嶺,自成村落康家莊(今鄆城縣楊莊集康莊)。

   四支仲信公徙嘉祥縣城北,自建村落康家莊,后又分居濟(jì)水西土山莊。

   同來魯者,尚有始遷祖之叔伯兄弟三人。一為子端公兄弟二人。子端,號仲達(dá),定居鄄城西南康劉莊。其弟子方公號仲方,定居于濮陽東康屯(即今鄄城縣西南康屯)。一為仲田公,定居于成武縣冉集東康莊。其后裔散居于山東省菏澤、鄄城、成武和河南省濮陽等地。還有姑表親之親左氏,自移民以來,素稱“康左一家”,足顯骨肉至親之情誼。

   我族自遷民以來,櫛風(fēng)沐雨,墾壤造田,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功德昭建,詩書承繼,忠厚相傳,后世蘭桂聯(lián)芳,瓜瓞綿延。遠(yuǎn)近親疏、老幼長少,班班可考,歷歷不紊,流傳至今,已六百余年矣。我支始遷祖仲禮公,行二,生子泰,泰生三子,長子志賢,次子志德,三子志貴。志賢公后裔六世祖自白集遷出,在鄆城縣趙樓南立村康莊。志德公生二子,長曰亭,次曰景隆。長子亭于明弘治年間(公元1488—1505年)分居到巨野城西二里許,自建村落康莊。次子景隆留居白集,至三支建村康垓后,其后裔才遷居康垓。三支志貴公后裔七世祖崇宣公于明萬歷年間(公元1573—1619年)在白集北二里許自建村落康家垓(簡稱康垓)。分居到各地的尚有:志貴公后裔七世祖三由公自白集移居鄔官屯;志貴公后裔八世祖命中公(行一),自白集遷出居倪樓;八世祖命環(huán)公(行二),自白集遷出居陳陂康莊;志貴公后裔八世祖自成公,自康垓遷出居巨野城西南南觀楊,立村康莊;志貴公后裔十世祖君生公,自白集遷出居姚莊;志貴公后裔十四世祖兄弟數(shù)人,自康垓遷出居江蘇省沛縣義和村。各支尚有一些因生活工作等原因散居全國各地者,不再一一贅述。巨野城西康莊分支七世祖汝美公生四子,長子瑞甫留居康莊,次子瑞玉、三子瑞現(xiàn)情況不明,四子玉樓公自康莊遷居到巨野城南十八里華崗村,其后裔十世祖相明公自華崗遷居嘉祥縣焦城,十五世明魁公一八六○年自華崗遷居江蘇省沛縣孟店,十七世玉田公一九○○年自華崗遷居巨野獨山高海,十八世思祥、思文、思存、思榮一九七五年自華崗移居葡萄架姚樓。

    自遷民以來,我族曾數(shù)次修續(xù)家譜。為繼承先人遺志,光大祖宗家風(fēng),一九五○年冬至,我族四大支賢達(dá)人士,再次約聚康垓我族祠堂,共商族中大事并接續(xù)家譜。為避免輩次混淆,各支商定,自十八世始,統(tǒng)一字輩十個字,即“思延傳家遠(yuǎn)、天錫慶祥承”,一九六一年又接續(xù)十個字為“仁義恩光耀、忠厚道德長”,一九八○年再續(xù)十個字為“修身登高岳、宗代奉祿昌”。前后共接續(xù)三十個字,排列順序為:思延傳家遠(yuǎn),天錫慶祥承。仁義恩光耀,忠厚道德長。修身登高岳,宗代奉祿昌??凳献陟羰冀ㄓ诳帝?,確鑿年代無考,相傳已百六十余年。昔之祠堂,景觀恢宏,殿廂門院俱全。然年深日久,風(fēng)雨侵蝕,門院廂房均已坍圮,惟存正殿三間,亦是斷瓦殘磚,瀕臨傾危。為奉祀列祖列宗,重修祠堂已成為全族共愿。一九九七年初,由景堂、景讓、思道、思乾首倡,經(jīng)全族代表商議,確定于宗祠舊址仿照原來形式對正殿及門院實施重修。族人聞之,皆云起響應(yīng),紛紛慷慨解囊,鼎力相助。歷時兩月,祠堂修葺一新,青磚碧瓦,高臺紅柱,蔚為壯觀,院內(nèi)青松翠柏,幽靜肅穆。為記載盛事,特在院內(nèi)立碑一座以記之。吾族亦修續(xù)族譜。

    巨野城西康莊自四世祖建村后,先后有兩處祖塋。一在村西南里許,口傳以大桑樹為證;一在義和村東老棠梨樹旁。可惜歷時數(shù)百年,多次遭黃河之災(zāi),滄海桑田,兩處祖塋皆湮沒無尋。為緬懷先祖,二○○五年清明,我康氏族人捐資修建康氏英靈紀(jì)念碑一座。是碑龍首方足,高三米,闊零點八米,碑陽鐫刻四至十三世列祖列宗名諱,碑陰簡述康氏概況。立于老棠梨樹康氏祖塋之南,東靠會盟路,南臨洙水河公園。此碑不僅是康氏宗族之榮耀,也是一大人文景觀。二○○八年春,康莊吾氏又商議重修族譜,并成立了修譜理事會。理事們不辭辛勞,不畏嚴(yán)寒酷暑,四處奔波,八方聯(lián)絡(luò),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zé)。族人亦踴躍捐資,共力襄助,今偉業(yè)已竣,大功告成。此次修譜,上自始遷祖仲禮公起,下至二十二世遠(yuǎn)字輩止,均一一登記造冊,付梓成卷。一卷在手,我族各支傳延分布情況便歷歷在目,俾我族人,每一披覽,仁孝之思,油然而生。興起時之前,囑余為序,奈才疏學(xué)淺,文理鮮通,俚言俗語,豈敢言序,但族中事宜,義不容辭,故不揣愚陋,僅據(jù)史實。將我姓氏來源和族中大事,書之筆端,卑昭來茲,永垂不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