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氏文化研究會(huì)
地址:河南省南陽市長江路779號
電話:0377-63117878
郵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史料來源:康克安 整理:康小平
在新化縣溫塘鎮(zhèn)溫塘村“康氏宗祠”對面山坡下,有一座古老的庭院,名曰:“樹德堂”方圓百里,無人不曉,而它建于何年何月,為何人所建,有著怎樣的歷史?則鮮為人知。
地主莊園
筆者被封為湖南梅山康氏文化研究會(huì)秘書長的那一天起,對于康氏文化的研究自是責(zé)無旁貸,我小時(shí)候聽說“樹德堂”,是一座地主莊園,莊園前面冠上“地主”二字,在我幼小的紅色心靈中,地主是剝削農(nóng)民的萬惡財(cái)主,好像那莊園里全是萬惡的世界,不敢駐足于此。
當(dāng)我以一個(gè)文化人的身份探訪這座神秘的莊園時(shí),四周的圍墻已蕩然無存,只是那牌頭還依然聳立在整座莊園的正中央,槽門呈八字型,上書“樹德堂”三個(gè)正楷大字,“樹種前村栽培孔篤,德垂后裔悠久無疆”的楹聯(lián)書寫在大門兩側(cè),從中軸線進(jìn)得廳堂,三重天井,左右?guī)?,層次分明,齊整壯觀,沿著石級而上,登高望遠(yuǎn),前面是平整開闊的大田垅,一條小河從屋前穿過,楊柳依依。屋后兩頭是青山,四周均由多層石料堆砌而成平整的堡坎,且房屋平面上層均刻有多種圖案和花紋,最長的條石達(dá)3米,一般為1至2米,3層堂階基1.3至4米不等,正房均為磚木結(jié)構(gòu),雜房為純木架結(jié)構(gòu),圓木柱底層由石匠精心雕刻的鼓形基石支撐,其花紋精致美觀,所有窗戶均刻有花草蟲鳥等多種圖飾方格安裝,整個(gè)建筑為:正房9棟、2層、建筑面積5876m2,雜房3棟2層1130m2,倉庫2棟2層1296m2,儲煤房12間1層240m2,大槽門兩邊各1間值日房共80m2,豬、牛欄舍、廁所5棟1400m2,總建筑面積10022m2.
據(jù)考證,這座氣勢磅礴的具有江南古典園林風(fēng)格的建筑始建于清代嘉慶年間,它的主人康光鳳,字鳳秀,號悟崗,浩封奉直大夫,生于嘉慶2年,原在石井灣居住,有兄弟4人,因人口聚增后,才另選址興建“樹德堂”。
選址傳說
選址建房,多有講究,何況大戶人家,光鳳老爺請來當(dāng)?shù)赜忻娘L(fēng)水先生看自己選中的地基是否中意,然先生看后搖頭嘆道:此地系座西南,朝東北,乃正當(dāng)北風(fēng),不宜建房,主人聽后不悅而歸。
先生垂頭喪氣返家,道明原委,家人勸他再去圓轉(zhuǎn):老爺,昨日一時(shí)疏忽,返家后反復(fù)研究,此乃“煙包形”,北風(fēng)一吹,越吹越紅。老爺來了興致:你說具體點(diǎn),先生又說:“你看,后山像只飛蛾,頭朝西,尾落后山,屎拉房基內(nèi),且一天生石獅,張大嘴朝遠(yuǎn)方,為人興財(cái)旺,日后必成名門望族而大富大貴也”。主人聽后甚喜,酒飯款待,銀兩打發(fā)。于是選中此地,翌年春,大興土木,地中有一小土包,用人工挑走,堆在左右兩側(cè)成一水口山,植樹造林,150年后,這些樹成了參天大樹。
與“堂”有關(guān)
按舊時(shí)規(guī)定,家族沒出戴頂子的人,不可修八字槽門:“堂”字也不是隨便能夠命名的。正因?yàn)楣怿P大夫的孫輩康歷干中了晚清秀才,所以由他召集兄弟10人商議,修建槽門和圍墻,圍地70余畝,修建前墻高5m,長140多m,其余圍墻均依地形而定,一般為3.5m高,大槽門高2.4m,寬1.38m,全部刻紋的石料建成,左右小槽門2扇,后圍墻設(shè)2扇槽門,用于去后山從事農(nóng)耕,右側(cè)一扇槽門專供嗮糧食之用,晚上所有槽門都關(guān)閉,且有巡夜人打更。
樹德堂三字及楹聯(lián)為康歷干撰書:康歷干先生早年留學(xué)日本,后追隨蔡鍔大將軍討袁。(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