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人成精品免费视频|欧美日韩午夜一区二区|国产精品第一页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手机在线播放|大哥的女人中文字幕完整版|日韩一级 片内射中文小说|午夜福利18禁国产无码日韩|精品国产51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欄目導(dǎo)航

聯(lián)系我們

康氏文化研究會

地址:河南省南陽市長江路779號
電話:0377-63117878
郵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譜系大觀

河南省魯山、嵩縣、盧氏三縣康氏與伊川康莊的淵源

瀏覽: 次 日期:2012-10-30

河南省伊川縣鴨嶺鄉(xiāng)康莊村現(xiàn)居住約3600口康姓人,共分四支。其中一支存有早年傳下來的《康氏宗譜》一本,簡單記錄了本支于清朝中后期的發(fā)展、遷徙情況。

據(jù)《康氏宗譜》記載:康氏“祖居河南府洛陽西南康家莊去城六十五里,越百余年來有散居四方者也……”這里記述的康氏之祖正是今伊川縣鴨嶺鄉(xiāng)康莊族人中一個支系的情況。宗譜記載的“祖居……”的“祖”是指宗譜中所立之“祖”。《康氏宗譜》為本支族人根據(jù)先人的記憶,口述后記錄下來的,資料的可信度不必贅言?,F(xiàn)根據(jù)《康氏宗譜》的記載,結(jié)合魯山康姓的尋根情況和對嵩縣康姓、盧氏康姓分布的調(diào)查,談?wù)勔链登f康姓與這幾個地方康姓的淵源關(guān)系。

一、《康氏宗譜》以國興、國禎二兄弟共為一世祖,其前無記載,向后記錄不完備

    伊川康莊的《康氏宗譜》,把國興、國禎兄弟二人共立為本支的始遷祖,國興為長門,國禎為二門,宗譜稱其為高祖。1998年前,魯山縣讓河鄉(xiāng)鄧寨村的康榮謙、康長安等宗親,曾歷經(jīng)四年的尋訪、聯(lián)絡(luò),基本弄清了鄧寨村康姓的來歷,并于1998年10月聯(lián)絡(luò)魯山縣境內(nèi)的大部分康姓族人重修族譜,將國興、國禎定為十世祖。2011年春,筆者因?qū)Υ舜嬉啥娫捲儐枴犊凳献谧V》持有人伊川康莊村的康虎聽宗親,得到的答復(fù)是將國興、國禎定為十世是假設(shè)代數(shù)。筆者聽后更覺得有必要弄清支系根源。一是高祖來自何方,先人在宗譜中敘述不詳,沒有文字、物證可考,不宜下這樣的結(jié)論;二是從《康氏宗譜》的序言可以推斷,國興、國禎兩位高祖并不是始遷祖。因為第一,《康氏宗譜》說 “予不得才訪前輩、謝世等輩。吾于是粗其說,草其事,聞所記將序之”,說明先人所修《康氏宗譜》,不是在原有的文字基礎(chǔ)上添加修改的,僅是根據(jù)當(dāng)時在世人的記憶記錄的。第二,明末李自成起事的十余年間,“兇年饑饉,流賊橫行,人食人肉”,此時高祖已是成年人,曾有與“土賊”搏斗取勝的美傳,說明李自成起事前高祖的先輩已遷徙至康莊村。第三,高祖曾遭“康千戶之難”。明朝年間,伊川康莊的族人有“世襲千戶官”之榮。“高祖有驢一支,七串文,千戶聞之率人后圍宅強(qiáng)索,高祖不肯付之,因此獲恨,屢設(shè)以害之村眾。元情仝勸吾高祖以避貪官之禍,高祖兄弟二人于是歸母舅家至平安后復(fù)還故鄉(xiāng),始安居樂業(yè)。”“高祖之母舅家居?xùn)|諸葛村”。這段敘述清楚地說明高祖的母親舅家在東諸葛村,高祖出生在康莊,先人不知高祖父親、母親的名諱,因而向上無記載,譜系中也僅僅把知道的記述下來,有的僅取本代的長門即第一名記載,所以向后的記載也不完備。由此可見,要追溯先祖的來歷并理清各支系的情況,就有賴我們族人的共同努力了。

二、魯山讓河鄧寨村、平高城村的族人遷自伊川康莊。

清朝年間,政治腐敗,貪官污吏橫行,國力衰退,民不聊生。居住在康莊的族人因生活所迫陸續(xù)向外遷徙,現(xiàn)有文字可考的有兩個村莊,即魯山縣鄧寨村、平高城村。我們將國興、國禎二公暫定為一世祖,從長門國興之后遷往鄧寨村的五世祖僅芝一門;從二門國禎之后遷往鄧寨村的為四世祖士修、士道,其中士修一支已絕嗣,士道之孫錫履之后康治、康清、康渠;錫圭之后康渡、康津于道光27年11月2日遷往魯山縣讓河鄉(xiāng)鄧寨村。遷往平高城村的一支,其情況知之甚少,僅知始祖字廷弼,名諱無人知曉。解放后,歷經(jīng)多次的群眾運(yùn)動,尤其文化大革命“破四舊”,相關(guān)文獻(xiàn)被付之一炬,先祖墳?zāi)股系拇罅磕贡粨p毀或者掩埋,幸好筆者之長輩康守太有遠(yuǎn)見,悄悄藏匿半截墓碑,這殘缺的碑文成了僅有的依據(jù)。其上記載:平高城的始祖名諱缺失,字廷弼,無嗣,后以君明公之子為嗣……落款是男錫堂,孫明善、樂善、宗善,曾孫本立、本成、本良、本固。錫堂及明善、樂善、宗善在伊川的《康氏宗譜》中均有記載,只是善字輩的順序有別,往后沒有記錄。遺憾的是,先人在宗譜中記載的人名多為乳名,官名少,平高城的始祖廷弼的乳名、君明的乳名卻沒有記載。因此,平高城的一支具體來自哪門不便銜接,無法考證。但可以肯定,平高城村康姓族人遷自伊川康莊。

另外,讓河鄉(xiāng)南溝村也有康姓族人,因無文字可考,他們是否從康莊遷徙而來雖無法確證,但字派是一致的,從這一點(diǎn)看應(yīng)當(dāng)也是同宗同源。《康氏宗譜》的序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清乾隆二十六年從堂伯運(yùn)、選、堂兄建選魯邑讓河街,三十六年,從堂叔古城河后移五十余年,堂兄杰遷讓河……”這些名字在具體的分支記載中均查不到,只有運(yùn)遷往讓河鄉(xiāng)鄧寨村可以查到。南溝、讓河街一支什么時間遷來無法考證。選、建、杰分別遷往了讓河街的哪個村莊查不清楚,但現(xiàn)居讓河鄉(xiāng)的除鄧寨外,還有平高城村、南溝村、讓河街三處的康姓族人。清朝年間,伊川遷到魯山的康氏字派編排為:振文榮守先,永世慶光華,天泰景賢士,長延貴寶嘉。居住在魯山縣讓河鄉(xiāng)的康姓族人于清朝末年就在起名時使用了統(tǒng)一的字派,一直到筆者的父輩均在按輩分起名,文化大革命后終止。由此可以得到這樣的結(jié)論,盡管各個村莊的始遷祖尚不能考證清楚,但都與伊川康莊有一定的歷史淵源。

目前還知,讓河鄉(xiāng)平高城村的族人后來也有人外遷,現(xiàn)已分別在貴州省正安縣、陜西省西安地區(qū)開枝散葉,生根開花。

三、嵩縣德亭鎮(zhèn)、龍王屯的康姓遷自伊川,且系同一始祖

始祖國興生四子,分別起名為萬倉、萬庫、萬糧、萬箱。萬倉生三子:紹稷、紹益、紹皋。紹稷之子大對、三馬遷嵩縣德亭鎮(zhèn)居住。大對之子名“順”,在《康氏宗譜》中有記載,隨后即與康莊失去聯(lián)系。紹皋生子不詳,其孫子的乳名分別為康大丑、康二丑、康三金,后來也遷往嵩縣德亭鎮(zhèn)居住。按照國興為一世祖,其子萬庫之后即六世祖作楝于清末遷往嵩縣龍王屯居住。至此可以看出嵩縣德亭鎮(zhèn)、龍王屯的康姓族人均為國興之后,系長門,且為同一支脈。目前,嵩縣的康姓族人大約為560人,與伊川、魯山還未有實(shí)際聯(lián)系。

四、盧氏縣的康姓族人也為國興之后。

據(jù)《康氏宗譜》記載,國興的第四子萬箱生三子,乳名分別為紹△、紹△、紹思,紹思之子為虎臣。紹△、紹△、紹思三人已在清朝年間遷往盧氏縣居住,隨后與康莊再無聯(lián)系。目前,居住在盧氏縣的康氏族人約130余人,相對于伊川、嵩縣、魯山等地的族人來說發(fā)展較慢。

按照國興、國禎為一世祖,伊川康莊的《康氏宗譜》為五世祖(名諱不詳)所做。限于當(dāng)時的條件和普遍的教育水平,國興、國禎以后已百年有余,且族人已散居魯山、嵩縣、盧氏,通信落后,交通又不便利,如無文字可考,僅憑先人記憶、口述,制做宗譜者再作記錄確實(shí)不易。今天,散居在各地的本支族人應(yīng)感謝先人給我們留下的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們尋根問祖時少走了不少彎路。嵩縣、盧氏縣的康姓族人與伊川康莊、魯山讓河居住的族人系同門同支。魯山讓河的族人已在十幾年前就主動派人與康莊取得了聯(lián)系,嵩縣、盧氏的族人至今未與康莊聯(lián)系,不知他們是否明白自己來自何處?

另外,我根據(jù)所掌握的以上資料,繪制了一幅《宗譜世系簡圖》。哪位族人需要,可直接與我聯(lián)系。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