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六部尚書與侍郎相當(dāng)于現(xiàn)今中央政府各部的正副部長。
六部是指吏、戶、禮、兵、刑、工部。前人多托附其源于《周禮》六官分職,實系漢魏尚書諸曹演變而成。西漢成帝時尚書分四曹,東漢增至六曹。
至隋,始設(shè)六部,為吏、禮、兵、都官(刑)、民(戶)、工部,屬尚書省,各設(shè)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
唐因之,改都官為刑部,民為戶部,列其順序為吏戶禮兵刑工,各有四司。吏部掌官員選舉、品階、封爵、考課之事,戶部掌土地、戶籍、賦稅、財政收支等事務(wù),禮部掌禮儀、祭享等職,兵部掌武選、兵籍、軍械、軍令之政,刑部掌管法律、刑獄事務(wù),工部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后世相沿不改,遂為定制,經(jīng)宋迄元,六部均隸屬于尚書省。
元廢尚書省,并其職于中書,六部亦隨之改隸中書省。
明太祖罷宰相,革中書省,仿古代六卿之制分其職歸之六部,由皇帝直接統(tǒng)轄,于是六部始各為分署,事皆專達(dá)于上。
清沿明制。
及至清末行新政改官制,部或有增減,六部之制遂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