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卿是指古代中央政府的九個高級官職。
俗語有“三公九卿”之說,但九卿與三公一樣,也是歷代說法不一,無定論。
漢人以三孤及《周禮》六官即少師、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為周代的九卿。秦以奉常、郎中令、衛(wèi)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nèi)史、少府為九卿。漢改奉常為太常、郎中令為光祿勛、典客為大鴻臚、治粟內(nèi)史為為大司農(nóng)。歷代因之,也稱九寺。
至南北朝時北齊改廷尉為大理、少府為太府。
至明朝改宗正為宗人府,廢衛(wèi)尉、司農(nóng)、太府,以六部尚書、都察院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為大九卿。又以太常、太仆、光祿、鴻臚、詹事府詹事、翰林院學(xué)士、國子監(jiān)祭酒、苑馬寺卿、尚寶寺卿為小九卿。
清代亦有大、小九卿之別。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及六部尚書為大九卿,太常、太仆、大理、鴻臚、光祿寺卿、通政使、國子監(jiān)祭酒、翰林院掌院學(xué)士、都察院左都御史為小九卿。但亦有以太常寺、太仆寺、光祿寺、鴻臚寺卿、宗人府府丞、國子監(jiān)祭酒、詹事府詹事、左右春坊庶子、順天府尹為小九卿。
諸書說法頗不一致,殊難確定九卿實(shí)指哪九個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