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稱受有封號的婦女。命婦享有各種儀節(jié)上的待遇,一般多指官員的母、妻而言俗稱為“誥命夫人”。歷代封建王朝婦女的封號皆從夫官爵高低而定,唐以后形成制度。
唐代命婦定制一品國夫人,三品以上為郡夫人,四品為郡君,五品為縣君。宋代有國太夫人、國夫人、郡太夫人、郡夫人、郡太君、郡君、縣太君、縣君、孺人等(以上,母加“太”字)?;兆跁r改定封號,又有淑人、恭人等稱號。清制,凡命婦封號,一品二品稱夫人,三品稱淑人,四品稱恭人,五品稱宜人,六品稱安人,七品以下稱孺人。不分正從,文武職相同。又,宮廷中嬪妃,稱內命婦,外廷官員妻、母稱外命婦。
出處
命婦:《國語·魯語下》:“命婦,成祭服。”韋昭注:“命婦,大夫之妻也。”唐陳鴻《第恨歌傳》:“每歲十月,駕幸華清宮,內外命婦,熠耀景從。”《新唐書·禮樂志五》:“皇后初采桑,典制等各以鈞授內外命婦?;屎蟛缮S?,內外命婦以次采,女史執(zhí)筐者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