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人成精品免费视频|欧美日韩午夜一区二区|国产精品第一页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手机在线播放|大哥的女人中文字幕完整版|日韩一级 片内射中文小说|午夜福利18禁国产无码日韩|精品国产51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欄目導(dǎo)航

聯(lián)系我們

康氏文化研究會

地址:河南省南陽市長江路779號
電話:0377-63117878
郵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古今地名

南京市的由來及地域變遷

瀏覽: 次 日期:2013-12-09

 

    南京,簡稱,南京是中國著名的四大古都及歷史文化名城。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長江不僅孕育了長江的文明,也催生了南京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帶河,依山傍水,鐘山龍蟠,石頭虎踞,山川秀美,古跡眾多。早在上個世紀(jì)30年代,著名文學(xué)家朱自清先生游歷南京后,寫下的《南京》一文中就有這樣一段評價:“逛南京像逛古董鋪?zhàn)?,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痕跡。你可以揣摩,你可以憑吊,可以悠然遐想……”

    南京是中國國家區(qū)域中心城市(華東),長三角華東地區(qū)第二大城市[1][4],江蘇省第一大城市[5],副省級城市,江蘇省省會,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家創(chuàng)新基地和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長江國際航運(yùn)物流中心[7-8],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qū)發(fā)展的重要門戶城市。

    舊稱:冶城、越城、石頭城、白下、江寧、丹陽、金陵、秣陵、建業(yè)、揚(yáng)州建鄴、建康秦淮、升州、蔣州、上元、集慶、應(yīng)天、京師、南京、南都、天京、首都(具體時期的         別稱:龍盤虎踞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博愛之都、開明之城、江南佳麗地、鐘山風(fēng)雨帝王城

    歷史沿革

    歷史

    南京一帶在100萬年至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35至60多萬年前就有猿人在南京地域生活,湯山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了南京猿人化石,是截至2010年已發(fā)現(xiàn)最早的南京的人類生活遺跡。約7000-8000年前,出現(xiàn)了以北陰陽營文化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原始村落。在市中心的鼓樓崗北陰陽營、江寧區(qū)陶吳鄉(xiāng)咎廟等地,發(fā)現(xiàn)200多處6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出土大量的陶器和石、骨制成的生活用具。3000年前,相當(dāng)于中原的商周之際,秦淮河流域出現(xiàn)了密集的原始聚落,被稱為湖熟文化。春秋戰(zhàn)國時,在這些聚落的基礎(chǔ)上形成了南京地區(qū)最早的城邑。

    3100年前,南京是西周周章的封地。周靈王元年(公元前571年),楚國在今六合區(qū)已設(shè)有棠邑,置棠邑大夫,為南京有歷史記載的最早的地方建置。春秋末年,吳王夫差在今朝天宮一帶筑冶城,開辦冶鑄銅器的手工業(yè)作坊。周元王四年,越國滅吳后,范蠡在今中華門外的長干里筑越城,距今已有2484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頭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后來秦始皇南巡時改金陵邑為秣陵縣,并以金陵地區(qū)起,筑建穿越今江蘇東南和浙江東北部的馳道。

    公元229年,吳大帝孫權(quán)在此建都,改秣陵為建業(yè)(后于公元282年改建鄴)。吳都城以今太平路一帶為中軸線,南擁秦淮,北倚后湖,周長20里19步(今8.5公里左右)。公元230年,派將軍衛(wèi)溫、諸葛直等率兵萬人,航行到夷洲(今臺灣),又派將航行去遼東、高句麗。此后,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均相繼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稱,今南京圖書館保留有六朝建康城遺址。六朝建康城是當(dāng)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達(dá)百萬,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其經(jīng)濟(jì)發(fā)達(dá),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華夏文化之正朔。以建康為代表的南朝文化,六朝時期的南京城和古羅馬城并稱為“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在人類歷史上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yuǎn)的影響。

    六朝都城建康金迷紙醉,佛寺窮極宏麗。唐朝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詠嘆。公元589年2月,隋軍攻入臺城,從景陽樓下的井中活捉了陳后主和他的兩個妃嬪。隋文帝下令將城邑和宮殿“蕩平”改為耕地。

    隋唐兩代金陵處于建都于北方朝廷的刻意壓抑、貶低和經(jīng)濟(jì)、文化不斷發(fā)展強(qiáng)大的矛盾之中。政區(qū)建制在唐代有130年降為潤州屬縣,李白、劉禹錫、杜牧、李商隱等大詩人都在這里生活、游覽過。

    隋唐之后五代時的中國,諸雄相爭,戰(zhàn)亂不斷。而南唐國建都金陵府,偏安江南,自楊吳始,70多年境內(nèi)沒有發(fā)生大的戰(zhàn)爭。秦淮河兩岸集市興隆,商賈云集。經(jīng)濟(jì)繁榮伴隨著文化的發(fā)達(dá),詩詞、書畫都開一代之風(fēng)。南唐皇帝李璟、李煜都是著名的詞人。“細(xì)雨夢回雞塞遠(yuǎn),小樓吹徹玉笙寒”(李璟),“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都是千古傳頌的名句。

    宋元時期的金陵依然保持南唐的城市規(guī)模,作為東南地區(qū)的經(jīng)濟(jì)重鎮(zhèn)而聞名。著名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3次以宰相之位擔(dān)任江寧知府,并定居、終老在這里。南宋名將岳飛在南郊的牛首山一帶大敗金兵。元代,城內(nèi)設(shè)有東、西織染局,組織絲織品大量生產(chǎn),專業(yè)工匠有6000多戶。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創(chuàng)建大明王朝,南京成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明朝南京城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歷時21年修建了35.3公里長的都城城垣,是世界上第一大城垣。雞籠山麓的國子監(jiān)學(xué)生多達(dá)近萬人,還有日本、朝鮮等國的留學(xué)生在此學(xué)習(xí)。

   清代,康煕、乾隆皇帝都曾6次到南京巡游視察。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于1842年在南京下關(guān)江面英國軍艦“康華麗”號上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拉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帷幕。1853年,太平軍攻克南京,建立太平天國,改稱天京,建都11年。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君主統(tǒng)治。1911年12月29日,起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tǒng),中華民國建立。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1927年,北伐軍節(jié)節(jié)勝利,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定南京為首都。

    1949年南京解放,成為中央人民政府直轄市,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全國13個直轄市之一。1952年9月與蘇南、蘇北行政區(qū)合并,成立江蘇省。11月15日,南京改為省轄市。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南京為省會。1990年,國務(wù)院定南京在國家計(jì)劃中單列,賦予相當(dāng)于省一級的經(jīng)濟(jì)管理權(quán)限。1993年,中央決定撤銷省會城市計(jì)劃單列。1994年2月,中央明確南京的行政級別為副省級。

建都朝代

 

南京歷代建都表

朝代

都名

起訖時間

歷史

當(dāng)時地方政區(qū)

說明

三國·吳

建業(yè)

吳大帝黃龍?jiān)昃旁轮梁笾魈旒o(jì)四年三月壬寅(公元229年10月至280年5月1日)

52年

建業(yè)縣

后主甘露元年十一月至寶鼎元年十二月(公元265年12月至267年1月)遷都武昌(今湖北鄂州),一年而還

吳亡,晉統(tǒng)一全國

東晉

建康

晉元帝建武元年三月辛卯至恭帝元熙二年六月甲子(公元317年4月6日至420年7月7日)

104年

建康與秣陵并稱“京邑二縣”

西晉亡,立都江東,史稱東晉

南朝·

建康

宋武帝永初元年六月丁卯至順帝升明三年四月辛卯(公元420年7月10日至479年5月26日)

60年

(同上)

以“禪位”形式迫使東晉皇帝退位

南朝·齊

建康

齊高帝建元元年四月甲子至和帝中興二年三月丙辰(公元479年5月29日至502年4月20日)

24年

(同上)

以“禪位”形式迫使劉宋皇帝退位

南朝·梁

建康

梁武帝天監(jiān)元年四月丙寅至敬帝太平二年十月辛未(公元502年4月30日至557年11月12日)

56年

(同上)

以“禪位”形式迫使蕭齊皇帝退位

南朝·陳

建康

陳武帝永定元年十月乙亥至后主禎明三年元月甲申(公元557年11月16日至589年2月10日)

33年

(同上)

以“禪位”形式迫使蕭梁皇帝退位,陳亡,隋統(tǒng)一全國

五代·南唐

江寧

南唐烈祖升元元年十月五日至宋開寶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公元937年11月10日至976年1月1日)

39年

江寧府(上元、江寧兩縣)

楊吳天祚二年以江寧府為西都;吳主禪位,南唐立為國都;南唐亡于宋,趙宋統(tǒng)一全國

南京/

京師

明太祖洪武元年正月初四(公元1368年1月23日),稱帝,八月初二詔以金陵為南京;洪武十一年正月(1378年2月)定為京師;成祖永樂十九年正月初一日(公元1421年2月2日)遷都,仍為南京

72年

(按兩京制算則為276年)

應(yīng)天府(上元、江寧兩縣)

永樂元年,復(fù)行兩京制,仍為南京,遷都后,南京為留都,仍為兩京之一,又歷224年至明末

太平天國

天京

天歷癸好三年(清咸豐三年)二月十四日太平軍攻破江寧城,定為都城,改名天京,至甲子十四年(清同治三年)六月六日(公元1853年3月至1864年7月19日)

11年

江寧郡(上元、江寧兩縣)

天京失陷,清重置江寧府

中華民國

南京

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至4月初,為臨時政府所定國都

民國十六年(1927)4月18日,國民政府定都南京,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4月23日

3個月

22年

南京府

南京市

南京特別市

首都特別市

臨時大總統(tǒng)孫中山堅(jiān)主定都南京,改上元、江寧兩縣為南京府;孫中山辭總統(tǒng)之職次日,即遷都北京

為民國法定首都

因日本侵略軍挑起淞滬戰(zhàn)爭,1932年1月30日遷于洛陽行都,同年12月1日還都

因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日軍進(jìn)逼南京,1937年11月20日遷陪都重慶,1946年5月5日還都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南京作為民國首都的歷史宣告結(jié)束

轄區(qū)概況

片區(qū)劃分

區(qū)名

面積

戶籍總數(shù)

戶籍人口

常住人口

郵政編碼

政府駐地

城中片區(qū)

玄武區(qū)

75.2

13.8

51.25

65.2

210018

梅園新村街道

秦淮區(qū)

49.2

25.9

71.96

103.2

210002

五老村街道

鼓樓區(qū)

53.1

27.9

99.07

130.37

210009

寧海路街道

西南片區(qū)

建鄴區(qū)

82.7

8

21.74

45.4

210019

沙洲街道

雨花臺區(qū)

134.6

7.7

21.8

39.13

210012

雨花街道

江北片區(qū)

浦口區(qū)

912.3

17.1

53.3

71.03

211800

江浦街道

六合區(qū)

1467.1

28.7

88.43

91.58

211500

龍池街道

東南片區(qū)

棲霞區(qū)

376.1

13.3

42.95

64.45

210046

仙林街道

江寧區(qū)

1572.9

30.6

90.91

114.56

211100

東山街道

南部片區(qū)

溧水區(qū)

1067.3

13.9

41.05

41.09

211200

永陽鎮(zhèn)

高淳區(qū)

792

14.2

42.17

42.43

211300

淳溪鎮(zhèn)

以上表格單位:面積(平方公里),戶籍總數(shù)(萬戶),戶籍人口(萬人),常住人口(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