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是遼寧省省轄市,是遼寧重要的科技、教育、文化中心,是環(huán)渤海經(jīng)濟區(qū)重要的沿海開放城市、遼寧省西部區(qū)域性中心城市、遼寧沿海第二大城市、遼寧省區(qū)域物流中心城市,已被納入遼寧沿海經(jīng)濟帶國家戰(zhàn)略。
錦州位于遼寧省西南部,是遼西地區(qū)第一大城市,綜合實力穩(wěn)居遼西地區(qū)首位,擁有10所高校、24所中專、22家科研院所和15萬科技人員,教育和科研實力居遼寧省第3位。
錦州是有著10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名城,曾是遼西省省會,1987年被國務院批準為遼東半島對外開放城市,1992年在國家統(tǒng)計局進行的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評比中排名第40位,全國70個大中城市之一,2013中國錦州世界園藝博覽會的舉辦城市。
歷史沿革
錦州歷史悠久。據(jù)考古發(fā)掘證明,自遠古以來,錦州這塊土地上就有人類勞動生息,并與中原文化有著密切聯(lián)系。
夏、商、周奴隸社會時期,這里屬冀、幽二州地。春秋時期屬燕地,戰(zhàn)國時屬燕遼西郡地。
秦、西漢時分屬遼西、遼東郡地,東漢時大部屬遼東屬國。三國時屬幽州昌黎郡地,晉代屬平州昌黎郡地。
隋代時西部屬柳城(今朝陽)郡地,東部屬燕郡地。唐代初屬營州(今朝陽)總管府轄,后屬安東都護府轄,廢府后歸平盧節(jié)度使轄。
遼代分屬中京道和東京道轄。公元911-92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以漢俘建錦州”,錦州之名始于此時。金代改遼道制為路制,當時屬北京路轄,元代分屬大寧路和廣寧府路轄。
明代建軍衛(wèi)制,下設衛(wèi)所,當時置廣寧衛(wèi),廣寧前、后、左、右、中(今錦州)屯衛(wèi),以及義州衛(wèi)、寧遠衛(wèi),先屬遼東都指揮使司,后屬遼東巡撫轄。
清康熙元年并廣寧中、左、右、三屯衛(wèi)為錦縣;康熙三年設廣寧府,不久撤銷;康熙四年設錦州府。
中華民國成立后廢府設縣,當時各縣屬奉天省遼沈道轄;1928年廢除道制,1929年省改名遼寧,當時各縣直隸遼寧省: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各縣皆屬偽奉大??;1934年設錦州省,管轄各縣;1937年口偽政權施行市制,始設錦州市,中縣分治,偽省、市、縣公署皆駐錦州。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共產(chǎn)黨曾一度建立遼西專員公署和錦州市政府。1948年10月錦州解放后,屬熱河省熱東專署轄,1949年1月成立遼西省,省政府駐錦州;1954年8月遼東遼西省合并為遼寧省,錦州市為省轄市,以后兩次成立錦州專區(qū), 1968年專區(qū)撤銷后實行市領導縣體制至今。
4行政區(qū)劃
錦州市轄6個市轄區(qū)(3個正式區(qū),3個省屬新區(qū))、2個縣,2個縣級市,分別為:凌海市、北鎮(zhèn)市、黑山縣、義縣、古塔區(qū)、凌河區(qū)、太和區(qū),松山新區(qū),錦州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龍棲灣新區(qū),總面積為10301平方公里。
區(qū)劃 |
面積(km²) |
政府駐地 |
郵政編碼 |
街道 |
鎮(zhèn) |
鄉(xiāng) |
民族鄉(xiāng) |
居委會 |
村委會 |
錦州市 |
10301 |
121000 |
37 |
52 |
28 |
7 |
241 |
1201 |
|
古塔區(qū) |
28 |
121000 |
9 |
|
|
|
49 |
10 |
|
凌河區(qū) |
48 |
121000 |
11 |
|
|
|
61 |
2 |
|
太和區(qū) |
459 |
121000 |
10 |
2 |
4 |
|
38 |
105 |
|
黑山縣 |
2436 |
121400 |
2 |
16 |
5 |
|
22 |
278 |
|
義縣 |
2496 |
121100 |
|
10 |
8 |
6 |
14 |
239 |
|
凌海市 |
2862 |
121200 |
2 |
13 |
5 |
1 |
27 |
247 |
|
北鎮(zhèn)市 |
1782 |
121300 |
3 |
11 |
6 |
|
30 |
320 |
|
注:太和區(qū)數(shù)字包含錦州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所轄3街道,松山新區(qū)所轄2街道、1鎮(zhèn)及龍棲灣新區(qū)所轄1鎮(zhèn)、1鄉(xiāng)。 |
5人口
2013年末錦州市戶籍人口307.9萬人,其中,非農(nóng)業(yè)人口124.1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為7.0‰,比上年上升0.7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為7.8‰,比上年上升2.2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8‰,比上年下降1.5個千分點。計劃生育率為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