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浙江省轄地級市;地理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東瀕東海,北靠紹興、寧波市,南鄰溫州市,西與金華和麗水市毗鄰。
臺州歷史悠久,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境域地勢由西向東傾斜,南面以雁蕩山為屏,有括蒼山、大雷山和天臺山等主要山峰,其中括蒼山主峰米篩浪高達1382.4米,是浙東最高峰。境轄椒江區(qū)、黃巖區(qū)、路橋區(qū)3個市轄區(qū),臨海市、溫嶺市2個縣級市和玉環(huán)縣、天臺縣、仙居縣、三門縣4個縣。
臺州東部沿海海岸線長達651公里。近海有12個島群691個島嶼,主要有臺州列島和東磯列島等。最大島嶼玉環(huán)島與大陸相連,大陸架[1] 海域面積8萬平方公里,陸地總面積9411平方公里。居山面海,平原丘陵相間,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臺州以“佛、山、海、城、洞”五景最具特色,擁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天臺山、長嶼硐天和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臨海。自古以"海上名山"著稱。臺州被評為2013年度中國科技進步先進市,被列入浙江省首批創(chuàng)新型試點城市。
歷史沿革
臺州歷史悠久,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
漢朝:漢初,先后有東海王、東越王封立。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東越王除,民徙江淮間,改其地屬會稽郡鄞縣,置回浦鄉(xiāng)。
西漢始元二年(公元前85),以鄞縣回浦鄉(xiāng)置回浦縣,縣治回浦(今章安),屬會稽郡,隸揚州,轄境大致相當于后世臺、溫、處3府。
東漢建武年間(25—56)(一作章和元年)回浦縣改名章安縣。永建四年(129)(一作永和三年),析章安縣東甌鄉(xiāng)置永寧縣(縣治在今永嘉縣內)。建安四年(199)(一作興平二年),分章安縣西南部置松陽縣。
三國:吳黃武、黃龍年間(222—231)分章安縣西北部置始平縣,分章安縣西部及永寧縣部分境域置臨??h,以縣境臨海山而得名。赤烏二年(239),分永寧縣置羅陽縣;立羅江縣。少帝太平二年(257),分會稽郡東部置臨???,隸揚州,郡治章安(一作初治臨海,尋徙章安),轄章安、臨海、始平、永寧、松陽、羅陽(后改安陽)、羅江7縣,境域遠及閩北。是為臺州建郡之始。
晉朝:西晉太康元年(280),改始平縣為始豐縣;分鄞縣800戶、章安縣北部200戶置寧??h,屬臨海郡,又改安陽縣為安固縣。太康四年(283),分安固縣置始陽縣,不久改稱橫陽縣。羅江縣改屬晉安郡。是時,臨??ぽ犝掳?、臨海、始豐、寧海、永寧、松陽、安固、橫陽8縣,隸揚州。
東晉太寧元年(323),分臨海郡南部永寧、松陽、安固、橫陽4縣置永嘉郡。臨??ぽ犝掳?、臨海、始豐、寧海4縣,后世臺州轄境大致形成。永和三年(347),分始豐縣南鄉(xiāng)置樂安縣(今仙居)屬臨???。
隋朝:隋開皇九年(589),滅南朝陳,廢郡,并臨海郡各縣入臨??h,屬處州(十二年改稱括州)。煬帝大業(yè)三年(607),改州為郡,臨海縣屬永嘉郡。
唐朝:唐初,復分臨海為章安、始豐、樂安、寧海、臨海5縣。武德五年(622)置臺州,以境內有天臺山而得名,臺州之名自此始。七年,并寧??h入章安縣。次年,又將始豐、樂安、章安3縣并入臨??h。貞觀八年(634)復分臨??h置始豐縣。高宗上元二年(675)分臨??h東北部置寧??h。天授元年(690)九月,改永寧縣為黃巖縣,以縣西黃巖而得名。神龍二年(706),分寧海縣與越州的貿卩縣地置象山縣,屬臺州。開元二十一年(733)隸江南東道。天寶元年(742)復稱臨???。乾元元年(758)復稱臺州,肅宗二年(761)改始豐縣為唐興縣。廣德二年(764)象山縣改屬明州。中和三年(883)隸義勝軍。光啟三年(887)以臺州置德化軍。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州、廳制。2月,玉環(huán)廳改為縣。7月,撤銷臺州軍政分府,各縣直屬省政府。
3年,省下設道,臺州屬會稽道,玉環(huán)縣屬甌海道。同年,北洋政府內務部改定各省重復縣名,太平縣以縣西溫嶠嶺別稱溫嶺改名溫嶺縣。
16年道廢,各縣直屬省政府。21年6月,浙江省政府在省縣之間試行縣政督察專員,臨海、黃巖、溫嶺、天臺、仙居、寧海6縣為第六區(qū)。9月改設特區(qū),為第五特區(qū),設行政督察專員辦事處。
22年10月改劃為第四特區(qū)。24年8月,浙江省政府正式設置臨海行政督察區(qū),置專員公署。
25年,據(jù)行政院新頒《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組織暫行條例》,臺州稱第七行政督察區(qū)。
29年7月,以南田縣全部境域及寧??h東南部18鄉(xiāng)鎮(zhèn)、臨??h東北部5鄉(xiāng)鎮(zhèn)置三門縣,以地瀕三門灣而得名。
31年,天臺縣劃屬第六區(qū)。
32年,寧??h改屬第六區(qū)。
35年增轄天臺、磐安2縣。
37年4月劃為第五區(qū),未及實施,7月又重劃為第六區(qū),轄臨海、黃巖、溫嶺、天臺、仙居、三門、寧海7縣。
1949年6月,置浙江第六專區(qū)。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0日,第六專區(qū)改稱臺州專區(qū),駐臨??h,轄臨海、黃巖、天臺、仙居、溫嶺、三門、寧海7縣及臨海城關、海門兩直屬區(qū)。玉環(huán)縣屬溫州專區(qū)。
1950年5月,撤銷臨海城關直屬區(qū),劃歸臨??h。
1952年10月,寧海縣改屬寧波專區(qū)。
1953年6月,分玉環(huán)縣境洞頭、大門諸島另建洞頭縣,屬溫州專區(qū)。
1954年5月,撤銷臺州專區(qū),臨海、天臺、三門3縣劃屬寧波專區(qū),黃巖、溫嶺、仙居3縣及海門直屬區(qū)劃屬溫州專區(qū)。
1956年3月,仙居縣改屬寧波專區(qū),海門直屬區(qū)撤銷,改為黃巖縣屬區(qū)。
1957年7月,復置臺州專區(qū),轄臨海、黃巖、溫嶺、天臺、仙居、三門、寧海7縣。
1958年10月,三門縣撤銷,并入臨??h;寧??h撤銷,并入象山縣,屬臺州專區(qū);洞頭縣重新并入玉環(huán)縣,仍屬溫州專區(qū)。
1958年12月撤銷臺州專區(qū),天臺縣劃屬寧波專區(qū),臨海、仙居、黃巖、溫嶺4縣劃屬溫州專區(qū)。
1959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委員會通知撤銷玉環(huán)縣,所屬境域分屬溫嶺縣與溫州市,并于4月付諸實施。
1960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準撤銷玉環(huán)縣。
1962年4月,復置臺州專區(qū),并復置三門縣、玉環(huán)縣。轄臨海、黃巖、溫嶺、仙居、天臺、三門、玉環(huán)7縣。
1978年10月改稱臺州地區(qū)。
1980年7月置海門特區(qū),屬臺州地區(qū),轄境包括原黃巖縣海門區(qū)、大陳鎮(zhèn)、山東人民公社及臨??h前所人民公社。
1981年7月撤銷海門特區(qū),以其行政區(qū)域置椒江市,以境內椒江得名。此后,臨海縣章安區(qū)、黃巖縣洪家區(qū)與三甲區(qū),陸續(xù)劃屬椒江市。
1986年3月撤銷臨??h,置臨海市。
1989年9月撤銷黃巖縣,置黃巖市。
1994年2月,撤銷溫嶺縣,置溫嶺市。臺州地區(qū)轄臨海、椒江、黃巖、溫嶺4縣級市和天臺、仙居、三門、玉環(huán)4縣。
1994年8月22日,國務院批準撤銷臺州地區(qū)和縣級黃巖市、椒江市,設立地級臺州市和縣級椒江區(qū)、黃巖區(qū)、路橋區(qū)。境轄椒江、黃巖、路橋3區(qū)與臨海、溫嶺2市和玉環(huán)、天臺、仙居、三門4縣。臺州市人民政府駐椒江區(qū)。
行政區(qū)劃
截至2013年,臺州市政區(qū)轄椒江、黃巖、路橋3個直屬區(qū),臨海、溫嶺2個縣級市和玉環(huán)、天臺、仙居、三門4個縣,分設65個鎮(zhèn)、28個鄉(xiāng)、38個街道辦事處,共5037個村委會、149個社區(qū)和142個居委會。
椒江區(qū) |
8個街道辦事處 |
|
1個鎮(zhèn) |
||
黃巖區(qū) |
8個街道辦事處 |
|
江口街道、新前街道、澄江街道、高橋街道 |
||
5個鎮(zhèn) |
||
6個鄉(xiāng) |
富山鄉(xiāng)、上鄭鄉(xiāng)、嶼頭鄉(xiāng)、上洋鄉(xiāng)、茅畬鄉(xiāng)、平田鄉(xiāng) |
|
路橋區(qū) |
6個街道辦事處 |
|
4個鎮(zhèn) |
||
臨海市 |
5個街道辦事處 |
|
14個鎮(zhèn) |
東塍鎮(zhèn)、杜橋鎮(zhèn)、白水洋鎮(zhèn)、汛橋鎮(zhèn)、桃渚鎮(zhèn)、沿江鎮(zhèn)、括蒼鎮(zhèn) |
|
涌泉鎮(zhèn)、小芝鎮(zhèn)、上盤鎮(zhèn)、尤溪鎮(zhèn)、河頭鎮(zhèn)、永豐鎮(zhèn)、匯溪鎮(zhèn) |
||
溫嶺市 |
5個街道辦事處 |
|
11個鎮(zhèn) |
大溪鎮(zhèn)、澤國鎮(zhèn)、新河鎮(zhèn)、城南鎮(zhèn)、塢根鎮(zhèn)、石橋頭鎮(zhèn)、溫嶠鎮(zhèn) |
|
玉環(huán)縣 |
6個鎮(zhèn) |
|
3個鄉(xiāng) |
龍溪鄉(xiāng)、雞山鄉(xiāng)、海山鄉(xiāng) |
|
天臺縣 |
7個鎮(zhèn) |
白鶴鎮(zhèn)、石梁鎮(zhèn)、街頭鎮(zhèn)、平橋鎮(zhèn)、坦頭鎮(zhèn)、三合鎮(zhèn)、洪疇鎮(zhèn) |
5個鄉(xiāng) |
三州鄉(xiāng)、龍溪鄉(xiāng)、雷峰鄉(xiāng)、南屏鄉(xiāng)、泳溪鄉(xiāng) |
|
3個街道辦事處 |
赤城街道、始豐街道、福溪街道 |
|
仙居縣 |
7個鎮(zhèn) |
橫溪鎮(zhèn)、白塔鎮(zhèn)、田市鎮(zhèn)、官路鎮(zhèn)、下各鎮(zhèn)、朱溪鎮(zhèn)、埠頭鎮(zhèn) |
10個鄉(xiāng) |
安嶺鄉(xiāng)、溪港鄉(xiāng)、湫山鄉(xiāng)、皤灘鄉(xiāng)、淡竹鄉(xiāng) |
|
步路鄉(xiāng)、上張鄉(xiāng)、廣度鄉(xiāng)、大戰(zhàn)鄉(xiāng)、雙廟鄉(xiāng) |
||
3個街道辦事處 |
福應街道、南峰街道、安洲街道 |
|
三門縣 |
10個鎮(zhèn) |
|
4個鄉(xiāng) |
高枧鄉(xiāng)、蛇蟠鄉(xiāng)、沿赤鄉(xiāng)、泗淋鄉(xiāng) |
|
|
人口民族
人口流動
截至到2013年末,臺州市戶籍總人口594.04萬人,其中男性人口304.60萬人,女性人口289.44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5.2:100。全年共出生6.37萬人,死亡3.4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75%。,死亡率為5.83%。,人口自然增長率4.92%。戶籍總人口中市區(qū)人口157.76萬人。據(jù)2013年末人口變動抽樣調查,臺州市常住人口603.8萬人,城鎮(zhèn)人口比重為58.1%。
民族概況
根椐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臺州市共有48個民族成份,其中少數(shù)民族成份47個,共有少數(shù)民族人口22721人,其中土家族6024人、苗族5782人、侗族3250人。臺州市沒有民族鄉(xiāng)(鎮(zhèn)),也沒有民族行政村。居住相對比較集中的少數(shù)民族自然村有2個,一個是三門縣六敖鎮(zhèn)濤頭村小濤自然村,畬族雷姓人口146人;另一個是仙居縣安嶺鄉(xiāng)上門樓村,畬族鐘姓人口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