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是安徽省下轄的地級市,是長江南岸重要的濱江港口城市,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皖江城市帶承接產(chǎn)業(yè)轉移示范區(qū)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也是安徽省“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旅游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qū)核心區(qū)域。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與安慶市隔江相望,南接黃山市,西南與江西省九江市為鄰,東和東北分別與蕪湖市、銅陵市、宣城市接壤。
池州市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生態(tài)經(jīng)濟示范區(qū), 北臨長江,南接黃山,西望廬山,東與蕪湖相接。截至2014年3月,轄貴池區(qū)、東至縣、石臺縣和青陽縣,池州市總面積8272平方公里,人口162萬。
歷史沿革
夏商王朝時期,區(qū)內政區(qū)設置無考。周朝按山川物產(chǎn)分天下為九州,池州屬揚州之域。秦統(tǒng)一中國后,實行郡縣兩級政區(qū)制,區(qū)境大部屬揚州之鄣郡,西南境屬九江郡之鄱陽縣。
西漢時,區(qū)境大部初屬鄣郡。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改鄣郡為丹陽郡,今貴池市、青陽縣、石埭縣以及東至縣的大部地區(qū)均屬丹陽郡。區(qū)境西南部——今東至縣——部分,屬豫鄣郡鄱陽縣地。
西晉、東晉,池州屬揚州宣城郡、豫鄣郡地。西晉惠帝元康元年(291)豫鄣郡改屬江州,池州屬江州豫章郡地。
南朝(宋),先屬揚州宣城太守之域,后屬宣城郡、淮南郡地。
南齊,屬南豫州宣城郡地。
梁,屬揚州宣城郡、南陵郡地。
陳,屬南豫州宣城郡、北江州之地。
隋,隋開皇三年(583)罷郡,以州統(tǒng)縣;隋煬帝大業(yè)三年(607)復改州為郡,以郡統(tǒng)縣。隋代,池州先后屬宣州、宣城郡。
唐武德四年(621)始置池州,州治石城,至貞觀元年(627)撤,領地還隸宣州,池州屬宣州之地。唐天寶元年(742)改州為郡,原池州地稱秋浦郡?!锻ǖ洹?ldquo;秋浦郡”注:“池州分宣州置郡”;清劉世珩《貴池縣沿革表》:“池州為秋浦郡,實唐天寶年間之稱”。唐永泰元年(765)復立池州,隸屬宣州觀察使,州治從石城遷至魚貴口(今池州專署駐地)。唐元和年間(806—820),改池州為池陽郡。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劉世珩《貴池縣沿革表》:“池州為池陽郡,宋《輿地廣記》、《太平寰宇記》皆言因唐之舊,不言始于唐何年”,“池陽郡名,必立于永泰、元和之間也。”
五代十國,池州之地先屬楊吳,后屬南唐。南唐升元二年(938),改池州為康化軍。
宋,置池州池陽郡?!端问?middot;地理志》:“池州池陽郡,領縣六”。宋至道三年(997)池州池陽郡屬江南東路,紹興初年屬江南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池州為池州路,先后隸屬江淮行中書省、江浙行中書省。
明,池州先后為九華府、華陽府、池州府,直隸南京。
清,如明制。池州府先后隸屬江南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
民國3年(1914),池州府裁撤,原池州府屬縣劃入蕪湖道。民國17年廢蕪湖道,各縣直屬安徽省。民國21年(1932)至38年,設立安徽省第八行政督察區(qū),專員公署駐貴池縣,直隸安徽省。
1949年5月,池州專區(qū)成立,隸屬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池州專署駐貴池縣。
1952年2月至1965年5月,撤銷池州專區(qū),轄區(qū)各縣分別劃入安慶專區(qū)、徽州專區(qū)、蕪湖專區(qū)。
1965年5月至1980年1月,復設池州專區(qū),直屬安徽省。
1980年1月至1988年8月,撤銷池州專區(qū),轄區(qū)各縣并入安慶專區(qū)、宣城專區(qū)、徽州專區(qū)。
1988年8月,復設池州地區(qū),隸屬安徽省。
2000年6月撤地建市,轄貴池區(qū)、東至縣、青陽縣、石臺縣、九華山風景區(qū)和池州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
行政區(qū)劃
至2012年,池州市下轄1個市轄區(qū)(貴池區(qū))、3個縣(東至縣、石臺縣、青陽縣)。此外,池州市還設立以下管理區(qū):九華山風景名勝區(qū)(國家級)、池州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池州火車站站前區(qū)、池州江南產(chǎn)業(yè)集中區(qū)
區(qū)劃 |
面積(km²) |
政府駐地 |
郵政編碼 |
街道 |
鎮(zhèn) |
鄉(xiāng) |
居委會 |
村委會 |
池州市 |
8391.73 |
247100 |
11 |
36 |
9 |
87 |
588 |
|
貴池區(qū) |
2534.23 |
247100 |
11 |
9 |
|
53 |
159 |
|
東至縣 |
3256.90 |
247200 |
|
12 |
3 |
17 |
234 |
|
石臺縣 |
1406.92 |
245100 |
|
6 |
2 |
5 |
79 |
|
青陽縣 |
1203.69 |
242800 |
|
9 |
4 |
12 |
116 |
|
注:青陽縣數(shù)字包含九華山風景區(qū)所轄九華鎮(zhèn)及九華鄉(xiāng)。 |
區(qū)劃 |
下轄地區(qū) |
方言 |
池陽街道、秋浦街道、江口街道、里山街道、馬衙街道、墩上街道、梅龍街道、秋江街道、杏花村街道、清風街道、清溪街道、牛頭山鎮(zhèn)、梅街鎮(zhèn)、殷匯鎮(zhèn)、涓橋鎮(zhèn)、烏沙鎮(zhèn)、唐田鎮(zhèn)、梅村鎮(zhèn)、牌樓鎮(zhèn)、棠溪鎮(zhèn)、池州站前區(qū)、池州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 |
江淮官話洪巢片、贛語懷岳片 |
|
堯渡鎮(zhèn)、東流鎮(zhèn)、大渡口鎮(zhèn)、勝利鎮(zhèn)、張溪鎮(zhèn)、洋湖鎮(zhèn)、葛公鎮(zhèn)、香隅鎮(zhèn)、官港鎮(zhèn)、昭潭鎮(zhèn)、龍泉鎮(zhèn)、泥溪鎮(zhèn)、花園鄉(xiāng)、木塔鄉(xiāng)、青山鄉(xiāng)、香隅化工園區(qū)、大渡口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東流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東至站前區(qū)、東至政務新區(qū)、東至城南新區(qū)、勝利工業(yè)園區(qū)、龍泉工業(yè)園區(qū)、梅城工業(yè)園區(qū)、東至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 |
||
仁里鎮(zhèn)、七都鎮(zhèn)、仙寓鎮(zhèn)、丁香鎮(zhèn)、小河鎮(zhèn)、橫渡鎮(zhèn)、大演鄉(xiāng)、磯灘鄉(xiāng)、石臺縣開發(fā)區(qū) |
吳語宣州片石陵小片 |
|
蓉城鎮(zhèn)、楊田鎮(zhèn)、廟前鎮(zhèn)、朱備鎮(zhèn)、木鎮(zhèn)鎮(zhèn)、新河鎮(zhèn)、陵陽鎮(zhèn)、丁橋鎮(zhèn)、杜村鄉(xiāng)、喬木鄉(xiāng)、酉華鄉(xiāng)、青陽縣開發(fā)區(qū) |
江淮官話洪巢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