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縣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是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縣境南北長42.24千米,東西寬33.5千米,衛(wèi)河、漳河橫貫中部。北與
廣平縣接壤,西與
成安縣、
臨漳縣毗鄰,東與
大名縣相連,南與河南省
內(nèi)黃縣、
清豐縣、
南樂縣相接??h域面積863.6平方千米,轄21個鄉(xiāng)鎮(zhèn)、1個街道辦事處,截至2012年總?cè)丝?02萬。
魏縣境內(nèi)京廣鐵路、
邯濟(jì)鐵路、
邯長鐵路、
邯黃鐵路、
京廣高鐵縱橫交錯,中原第二大
鐵路編組站、
邯鄲國際陸港坐落,
106國道、
107國道、
309國道、
京珠高速、
青蘭高速、
邯大高速在其境內(nèi)。
建制沿革
夏為觀戶國。
周為武王少弟康叔封地。
春秋先后為
衛(wèi)、齊、晉地。戰(zhàn)國為魏國都城。
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建棘蒲縣于魏域。
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設(shè)魏縣,屬魏郡。三國屬魏州魏郡。
西晉屬司州魏郡。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析置昌樂縣,屬
相州魏郡。天寶七年(748年)魏縣省入昌樂縣。
隋開皇六年(586年)復(fù)置魏縣,屬魏州。開皇十六年(596年)在魏域析置漳陰縣,大業(yè)初省漳陰入魏縣;隋末
李密取之,尋為
竇建德所轄;未幾,
宇文化及趨魏縣僭帝位,國號許。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fù)置漳陰縣,貞觀初省入魏;天寶三年(744年)移治舊縣廟。五代屬興唐府。
北宋屬河北東路大名府,熙寧六年(1073年),縣治移洹水鎮(zhèn)(今魏縣村)。
金大定七年(1167年),分魏域北部置廣平縣。元屬中書省大名路。
明洪武三年(1370年)縣治移五姓店(今
魏城鎮(zhèn)),洪武十年(1377年)大名省入魏縣,三十一年(1398年)復(fù)設(shè)大名縣。
清屬直隸大名府,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魏縣入大名、元城二縣,屬直隸冀南道。
民國民國二十八年(1940年)6月復(fù)置魏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8月由河南省劃歸河北省邯鄲專區(qū)。
1958年11月,魏縣并入大名縣,1961年5月,魏縣建置恢復(fù),屬邯鄲專區(qū)。1993年改屬
邯鄲市。
行政區(qū)劃
截至2002年,魏縣下轄9個鎮(zhèn),12個鄉(xiāng)。
9個鎮(zhèn):
魏城鎮(zhèn)、東代固鎮(zhèn)、
德政鎮(zhèn)、
北皋鎮(zhèn)、
雙井鎮(zhèn)、
牙里鎮(zhèn)、
車往鎮(zhèn)、
回隆鎮(zhèn)、
張二莊鎮(zhèn)。
12個鄉(xiāng):
泊口鄉(xiāng)、
棘針寨鄉(xiāng)、
沙口集鄉(xiāng)、
仕望集鄉(xiāng)、
野胡拐鄉(xiāng)、
北臺頭鄉(xiāng)、
前大磨鄉(xiāng)、
院堡鄉(xiāng)、
南雙廟鄉(xiāng)、
大辛莊鄉(xiāng)、
邊馬鄉(xiāng)、
大馬村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