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皮縣是河北省
滄州市的下轄縣,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縣,
地處河北省東南,東臨渤海,北靠天津。距北京250公里,距天津160公里,距石家莊和濟南均為220公里。
屬環(huán)京津、環(huán)渤海城市群。
京滬鐵路、
京滬高速鐵路和
京滬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邯黃鐵路過境建站。
南皮縣是滄州境內(nèi)載入史籍最早的城邑。歷史悠久的南皮縣,早在
新石器時代境內(nèi)就有了人類活動。
張之洞、
張之萬、
霍殿閣、
劉喜奎、
賈耽皆為南皮名人。
截止到2011年,南皮縣總面積800平方千米,待開發(fā)土地22萬畝,人口37萬,下轄9個鄉(xiāng)鎮(zhèn) 。
2017年10月,南皮縣通過國家專項評估檢查,由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退出貧困縣
。
建制沿革
遠古至南北朝
南皮之名起于春秋。
據(jù)《太平寰字記》記載,北方少數(shù)民族山戌攻打
燕國,燕向
齊國求救,齊桓公救燕北伐山戎至此,筑城制皮革,稱為皮城(在今縣城東北5千米),由于在它北面的章武有一座“北皮亭”,所以稱此城為“南皮”。它是滄州境內(nèi)載入史籍最早的城邑。
南皮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境內(nèi)就有了人類活動。
唐虞夏商時期,天下分為十二州,南皮屬
兗州地。商朝時,
姜太公曾隱居此地垂釣。西周時屬齊國麥丘邑,“文以附眾,武以威敵”的內(nèi)史大臣尹吉甫就是南皮人,且死后葬于南皮??梢姰敃r南皮與商、周王朝的關系。東周初。南皮境屬于齊國。周惠王十三年(公元前664年),齊侯割地給燕國,南皮為燕齊交界之地。春秋時期,山戎攻燕,齊乘援燕之機,又將南皮收回。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設南皮縣,屬巨鹿郡,為全國首批設縣之一。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設
勃???/a>,轄南皮。東漢延光元年(122年),勃??じw到南皮。三國時,南皮屬魏國。晉代南皮先屬
冀州勃海國治轄,西晉
咸寧三年(277年)改
勃海國為郡。
太康十年(289 年)勃海郡并入清河國。太安元年(302年)又設勃??ぃじ谀掀?。西魏登國元年改勃??椴澈?ぁL菜哪辏?58年),郡址由南皮遷到
東光。東魏時,南皮縣城遷于現(xiàn)址。
隋唐至明清
隋唐時約三百多年內(nèi).南皮曾幾次反復歸冀州、景州管轄。五代時期,后周顯德二年(955年),南皮縣隸屬滄州。北宋時期,南皮縣屬河北東路滄州。熙寧六年(1073年),臨津(今山東
寧津)縣并入,縣域擴大。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臨津鎮(zhèn)由南皮縣劃出。元朝時,南皮縣歸屬
中書省河間府滄州管轄。明朝時南皮屬京師河間府滄州,下設九里。每髓轄十甲。清初,南皮設肓四路,二十個地方。管轄范圍:達368個村莊,面積有所擴大。宣統(tǒng)二年(1908年),縣以下設鄉(xiāng),南皮轄6個鄉(xiāng)。
近現(xiàn)代
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府制,南皮縣隸屬直隸省渤海道,次年改稱津海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陵道府制,南皮縣隸屬河北省。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 ,劃歸河北省第七督察區(qū)。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領南皮,建立偽政權。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深入敵后,收復失地。1938年5月,建立南皮縣抗日民主政府,仍沿舊制,轄6個區(qū)??h政府初建時,受中共冀魯邊區(qū)黨組織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別動總隊第三十一游擊支隊”行營領導。7月,改屬冀魯邊區(qū)軍政委員會領導。9月,改屬冀南區(qū)第六督察專員公署領導。1940年6月,建立鬲津縣,原南皮縣二、三、四區(qū)劃歸鬲津縣。7月,南皮縣北半部一、五、六區(qū)與
滄縣捷地堿河以南,于橋至狼口公路以西區(qū)域合并,另建南皮縣,屬冀南第六專署,1941年3月改為冀魯邊區(qū)一專署。1943年1月,撤銷鬲津縣,擴建南皮縣。1914年4月,南皮縣與東光(含
吳橋)縣合并,建立東南縣。9月,東光南部與吳橋地區(qū)劃出,南皮與東光北部地區(qū)重新組建東南縣.屬山東省渤海一專區(qū)。1945年12月,東南縣撤銷恢復南皮縣,屬山東省渤海一專署。1949年8月山東省渤海一專署改稱
滄南專區(qū)。
1950年5月,撤銷滄南專區(qū),南皮縣劃歸
德州專區(qū)。1952年10月,劃歸河北省滄縣專區(qū)。1958年6月,撤銷
滄縣專區(qū),改屬天津?qū)^(qū),12月,撤銷天津?qū)^(qū),改歸天津市轄,南皮縣域分別劃歸交河縣和
寧津縣(宣惠河以南地區(qū)劃歸寧津縣)。1961年6月,設滄州專區(qū),同時恢復南皮縣建制,縣人民政府駐泊鎮(zhèn)。1962年5月,泊鎮(zhèn)劃歸交河縣,再次調(diào)整南皮縣區(qū)劃,縣政府遷回南皮城。1970年,滄州專區(qū)改稱滄州地區(qū),繼轄南皮縣。1984年2月,撤銷“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全縣改建為5鎮(zhèn)13鄉(xiāng),即南皮鎮(zhèn)、王寺鎮(zhèn)、鮑官屯鎮(zhèn)、寨子鎮(zhèn)、
店子鎮(zhèn)、
雙廟鄉(xiāng)、劉八里鄉(xiāng)、
湯莊鄉(xiāng)、
蓮花池鄉(xiāng)、段六撥鄉(xiāng)、小集鄉(xiāng)、劉夫青鄉(xiāng)、常莊鄉(xiāng)、葉三撥鄉(xiāng)、烏
馬營鄉(xiāng)、風翔鄉(xiāng)、董村鄉(xiāng)、潞灌鄉(xiāng),轄312個行政村。1993年地市合并,南皮縣屬滄州市直轄。1995年,南皮縣在原轄5鎮(zhèn)13鄉(xiāng)的基礎上,并鄉(xiāng)擴鎮(zhèn),全縣改建為6鎮(zhèn)3鄉(xiāng),即
南皮鎮(zhèn)、
王寺鎮(zhèn)、
鮑官屯鎮(zhèn)、
寨子鎮(zhèn)、
馮家口鎮(zhèn)、
劉八里鄉(xiāng)、
潞灌鄉(xiāng)、
烏馬營鎮(zhèn)、
大浪淀鄉(xiāng)。
行政區(qū)劃
截止2011年9月,南皮縣轄6鎮(zhèn)3鄉(xiāng):
南皮鎮(zhèn)、
馮家口鎮(zhèn)、
寨子鎮(zhèn)、
鮑官屯鎮(zhèn)、
王寺鎮(zhèn)、
烏馬營鎮(zhèn)、
大浪淀鄉(xiāng)、
劉八里鄉(xiāng)、
潞灌鄉(xiāng);312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