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州區(qū),為山西省
大同市的一個市轄區(qū),位于山西省北部,西與本市
新榮區(qū)、
平城區(qū)、
云岡區(qū)接壤,東北與
陽高縣毗鄰,南、西南與
渾源縣、
懷仁市相接。
2016年,云州區(qū)實現(xiàn)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26.92億元。
2017年12月15日,云州區(qū)(大同縣)被國際地理聯(lián)合會健康與環(huán)境委員會授予“國際健康養(yǎng)生基地”稱號。
[3] 2019年4月1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批準云州區(qū)退出貧困縣。
2019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農(nóng)產(chǎn)品質量安全縣。
建制沿革
戰(zhàn)國,屬趙。
秦朝,置平城縣,故治在今大同城東北古城,屬雁門郡。新莽改平城縣為平順縣,
東漢,復舊。建安末年廢,
三國,魏復置,屬新興郡。
晉朝,改屬雁門郡。
北魏,延和元年(432年)改萬年縣。太和十七年(493年)復名平城,屬恒州,兼為州治,故治在今大同城東3千米無憂坡上。
北齊,天保七年(556年)改太平縣,屬代郡。時又于縣境西北置臨塞縣和臨陽縣。
北周,廢置,同時改太平縣為云中縣,屬長寧郡,故治在大同城西北15千米。
隋朝,開皇二年(582年)改云內(nèi)縣,屬馬邑郡。
唐朝,貞觀十四年(640年)定襄縣自朔州北界定襄城故址徙此,屬云州,兼為州治,云內(nèi)縣廢入,故治在今大同城西北15千米。永淳元年(682年)為默啜所破,州、縣俱廢。開元十八年(730年)復為云中縣,屬云州,故治在今大同城東3千米。
五代,晉割入契丹,隸西京道。
遼朝,重熙十七年(1048年)析云中縣地置大同縣,屬西京道。
金朝,初于縣境置裕民縣,故治在今大同城西北,皇統(tǒng)初年廢。
元朝,至元二年(1265年)云中縣廢入大同縣,屬大同路。
明朝、
清朝,俱屬大同府。
中華民國,初年屬雁門道,后屬省??谷諔?zhàn)爭時期分置東、西大同縣,分屬晉察冀邊區(qū)與晉綏邊區(qū)。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復為一縣。
1949年,屬察哈爾省。
1952年,復歸山西省。
1954年,與懷仁縣合并為大仁縣,縣政府駐大同市城區(qū)。
1958年,大仁縣并入大同市,以之置郊區(qū),區(qū)政府仍駐大同市內(nèi)。
1960年,以原大同縣置古城區(qū)。
1964年,復為大同縣,屬大同市。
1965年,改屬
雁北專區(qū)。
1967年,屬
雁北地區(qū)。
1971年,與
大同市分治,縣政府遷駐西坪鎮(zhèn)。
1993年,撤銷雁北地區(qū),縣改屬大同市。
2001年,原西坪鎮(zhèn)、中高莊鄉(xiāng)合并設立新的西坪鎮(zhèn),原許堡鄉(xiāng)、西冊田鄉(xiāng)合并設立新的許堡鄉(xiāng),原瓜園鄉(xiāng)、城莊鄉(xiāng)合并設立新的瓜園鄉(xiāng),原聚樂堡鄉(xiāng)、閣老山鄉(xiāng)合并設立新的聚樂堡鄉(xiāng),原峰峪鄉(xiāng)、徐團鄉(xiāng)合并設立新的峰峪鄉(xiāng),原吉家莊鄉(xiāng)、麻峪口鄉(xiāng)合并設立新的吉家莊鄉(xiāng)。區(qū)劃調(diào)整后,全縣轄3個鎮(zhèn)、7個鄉(xiāng):西坪鎮(zhèn)、倍加皂鎮(zhèn)、周士莊鎮(zhèn)、吉家莊鄉(xiāng)、峰峪鄉(xiāng)、杜莊鄉(xiāng)、黨留莊鄉(xiāng)、瓜園鄉(xiāng)、聚樂堡鄉(xiāng)、許堡鄉(xiāng)。縣人民政府駐西坪鎮(zhèn)。
2018年2月9日,國務院批復撤銷大同縣,設立大同市云州區(qū)。
行政區(qū)劃
截至2018年,云州區(qū)下轄3個鎮(zhèn)、7個鄉(xiāng):
西坪鎮(zhèn)、
倍加皂鎮(zhèn)、
周士莊鎮(zhèn)、
吉家莊鄉(xiāng)、
峰峪鄉(xiāng)、
杜莊鄉(xiāng)、
黨留莊鄉(xiāng)、
瓜園鄉(xiāng)、
聚樂堡鄉(xiāng)、
許堡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