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氏文化研究會(huì)
地址:河南省南陽市長江路779號
電話:0377-63117878
郵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浮山縣,隸屬于山西省臨汾市,位于山西省境西南部,地處太岳山南麓,臨汾盆地東緣,西傍臨汾、襄汾,南臨翼城,東連安澤,東南毗沁水,北接古縣。2006年,浮山縣生產(chǎn)總值達(dá)到17.6億元,比2002年增長73.1%,年均增長14.7%人均達(dá)到1.4萬元。2013年,浮山縣總?cè)丝?3萬人,主要有回族、白族等少數(shù)民族分布。2014年浮山縣有2鎮(zhèn)、 7鄉(xiāng),面積938平方公里。 2019年5月,浮山縣退出貧困縣。
建制沿革
名稱由來
縣因山漂浮而得名。相傳臨汾東南有山,堯舜時(shí),洪水橫流,其山隨水高低,其形若浮,故名浮山。據(jù)《元和郡縣志》,以縣西浮山為名。相傳“洪水時(shí),此山隨水消長”,故名。
歷史沿革
春秋屬晉,
戰(zhàn)國屬魏,
秦屬河?xùn)|郡。
漢為襄陵縣地。
北魏于今縣城西南5千米古縣村置葛城縣,
北齊廢入禽昌縣。
北周于葛城縣故治置郭城縣
隋廢入襄陵縣。
唐武德二年(619)于今古縣村置浮山縣,次年見“神人”于羊角山(二峰山)下,改名神山縣,屬晉州。
五代唐同光二年(924)徙治今縣城,屬建雄軍。
五代晉復(fù)屬晉州。
宋屬平陽府。
金大定七年(1167)復(fù)名浮山縣,興定四年(1220)改忠孝縣。
元仍為浮山縣,屬晉寧路。
明、清俱屬平陽府。
民國年間屬河?xùn)|道,道廢后直屬省。
1949年屬臨汾專區(qū)。
1954年屬晉南專區(qū)。
1958年并入臨汾縣。
1960年復(fù)置。
1967年屬晉南地區(qū)。
1970年屬臨汾地區(qū)。
2000年屬地級臨汾市。
2001年,撤銷東腰鄉(xiāng),并入城關(guān)鎮(zhèn),并更名為天壇鎮(zhèn);撤銷西佐鄉(xiāng),并入張莊鄉(xiāng);撤銷喬家垣鄉(xiāng),并入北王鄉(xiāng);撤銷柏寺鄉(xiāng),并入北韓鄉(xiāng);撤銷史演河鄉(xiāng),并入米家垣鄉(xiāng);撤銷上東鄉(xiāng),并入響水河鎮(zhèn)。區(qū)劃調(diào)整后,全縣轄轄2個(gè)鎮(zhèn)、7個(gè)鄉(xiāng):天壇鎮(zhèn)、響水河鎮(zhèn)、張莊鄉(xiāng)、東張鄉(xiāng)、槐埝鄉(xiāng)、北王鄉(xiāng)、北韓鄉(xiāng)、米家垣鄉(xiāng)、寨圪塔鄉(xiāng)??h政府駐天壇鎮(zhèn)。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cái)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hù)利用片區(qū)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浮山縣在其中 。
行政區(qū)劃
截至2014年浮山縣有2鎮(zhèn):天壇鎮(zhèn)、響水河鎮(zhèn),7鄉(xiāng):東張鄉(xiāng)、槐埝鄉(xiāng)、米家垣鄉(xiāng)、張莊鄉(xiāng)、北王鄉(xiāng)、北韓鄉(xiāng)、寨圪塔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