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莆田出了一個工部尚書康大和,家住忠門鄉(xiāng)前康村。
相傳康大和小時候十分聰明,深得學館先生的贊賞,但因家道貧寒,念了幾年書便輟學在家,幫助父母勞作,有時也出門賣蔬菜海貨。
當時,前康盛產(chǎn)蒜青,大和每日三更起床,趕六十里路到縣城去賣。賣不完時,就隨便到附近的宮廟蹲一宿,第二日再賣。
有一天,康大和又去城里賣蒜青。從日出到日落,可是卻一擔蒜青賣不出去多少!只好把擔子挑到城內(nèi)“文峰宮”去歇宿。
那天晚上,天氣特別冷,凍得他渾身發(fā)抖。他很傷心,便對著媽祖神像問道:
“媽祖啊!媽祖,大家都說你有靈有圣,我康大和也念了幾年書,不知何時才能出頭?”
那一夜,他夢見自己身穿紅袍,步上金 殿;兩旁文武百官個個向他恭賀道喜,心中好得意。忽然一陣冷風吹過,他從夢中凍醒,身上又冰又冷,眼前還是那一擔蒜青在那里。
天剛亮,康大和就逃起蒜青上街繼續(xù)叫賣。一路上不時想起夜里的夢,一陣高興一陣掃興。不小心被一只碗絆了一腳,那破碗底朝天,碗底一個“天”字對著他。
大和回到家里,把夢境一五一十的告訴了父母。父母請人圓夢,說是媽祖暗示:出頭總有一天。于是,就讓大和繼續(xù)念書。
康大和苦讀了數(shù)年,辭別了父母,入京考試。他從莆田走到閩江渡口,就在一家小客棧投宿。盡管路途疲勞,還是掌燈讀書。忽然,一陣清風吹過,桌上的書頁嘩啦啦地響,把書掀到“天道論”他以為這篇早已讀熟,便翻過另一篇。哪知一會兒,又一陣風吹來,又把書翻到“天道論”。大和覺得有點奇怪:莫非“天道論”跟考試有關(guān)嗎?
第二天,大和問店家:近處有無媽祖廟?店主往渡口不遠的岸邊一指,大和立刻走出店門到媽祖廟里許愿。返回時,路過一戶人家門口,看見一副對聯(lián)寫著: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大和看后,心想:碗底的“天”,風翻天的“天道論”,還有這聯(lián)句上的“天”有關(guān)的文章。
到了京城,進場考試。那京試題目正是“天道之遠,修德以應(yīng)”。大和一看,胸有成竹,文思如涌,一舉考中進士。后來官至工部尚書。
康大和衣錦還鄉(xiāng),在前康村整修昭靈宮,增建 山明山宮,重塑媽祖金身,至今這兩處廟宇還在。
(本文摘自世界康氏宗親的QQ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