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人成精品免费视频|欧美日韩午夜一区二区|国产精品第一页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手机在线播放|大哥的女人中文字幕完整版|日韩一级 片内射中文小说|午夜福利18禁国产无码日韩|精品国产51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欄目導航

聯(lián)系我們

康氏文化研究會

地址:河南省南陽市長江路779號
電話:0377-63117878
郵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當前位置:首頁 > 康氏軼聞

天池康氏宗祠

瀏覽: 次 日期:2013-02-08

 

位于四川省南江縣天池鄉(xiāng)九年義務教育學校校園內的天池康氏宗祠,是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修建的,至今已整整140年,歷盡滄桑,風采依舊。她承載著天池康氏崇宗敬祖啟迪后昆的美好愿望,也彰顯著天池康氏生生不息血脈相傳的優(yōu)秀家族傳統(tǒng)。

天池康氏宗祠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曾作為中華蘇維埃政府創(chuàng)辦的列寧小學校舍,供窮困農(nóng)民子弟讀書,教化一方人民,撒播革命種子。宗祠背靠巍巍鐘魁山,這里曾是1933年紅四方面軍徐向前、李先念指揮的鐘魁山戰(zhàn)役遺址,它綿延數(shù)十公里向北融入大巴山脈——以紅葉著稱的米倉山系,是遠近聞名的風水寶地。想來,先祖落根于斯,發(fā)展壯大于斯,又在鐘魁山南麓,落穴修墓,建祠立宇,真可謂是高瞻遠矚,開世代昌隆之始。古木森森,松柏蒼勁,尤其是那高大的古黃粱樹像一把撐開的巨傘,守護著莊嚴的祠宇,庇護著先祖的墳塋,見證了我們氏族的輝煌,預示了我們康氏族人根深葉茂、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和健康發(fā)展的勢頭。

今天,族人要到此尋古覓跡,叩拜先祖,首先要進入學校的大操場。其操場有三個,大操場套小操場,小操場套大操場,每一個操場都有寬大的石臺階相連,每一個操場左右都排列著高大寬敞的教學大樓及宿舍,四面合圍,形成偌大一個層層向上的四合大院,把康氏宗祠簇擁在正北方高臺之上的中央,儼然眾星拱月,更襯托出宗祠的莊嚴肅穆。石階盡處,便到堂前。整個宗祠坐北朝南,白墻青瓦,半掩在松柏中,是典型的川北民居式——長三間二頭轉的風格。正殿門口

石獅一對,威武神勇,居高臨下,極目四方,蓄勢待發(fā),威震一方,忠誠地守護著先祖,神圣不可侵犯。獅背立柱,上建歇山式屋頂,大屋頂顯得穩(wěn)固協(xié)調,直線和曲線巧妙組合,形成向上微翹的飛檐,擴大了采光面、又利于排泄雨水,也增添了宗祠飛動輕快的美感,猶如展翅飛翔的雄鷹。檐下有斗拱支撐,上面懸掛流光溢彩的匾額,有“列寧小學舊址”、“明德惟馨”、“康氏祠堂”等(見圖一)。正殿內立有始祖大碑一棟,名曰“桃園三結義”。碑上雕刻有栩栩如生的崇文尚武、四世同堂的故事,多幅對聯(lián)橫批相映,寓意后世子孫人才輩出,傳承詩書治家,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正碑兩側又供奉著數(shù)塊石碑,以記述祖先之功德及宗族的輩分。其弟神位碑,其子神位碑,拱衛(wèi)其左右,保佑著子孫后代的興旺發(fā)達和幸福安康(見圖二)。古宗祠形體壯麗,她與新式的新建筑和優(yōu)美環(huán)境并存,相得益彰,布局規(guī)范統(tǒng)一,展現(xiàn)了別具一格的獨特風韻。      

回首往昔,更見宗祠的歷史滄桑。自清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先祖康自英、康國林帶領族人,為彰顯先祖功德,啟迪后昆,在天池鄉(xiāng)來祖康文章祖墓前,修建了氣勢宏大,做工精美的石碑,供子孫后代瞻仰,至今完好無損。同治十一年,隨著氏族發(fā)展壯大,為使同宗世序有條不紊,為使先祖功德彰而不滅,為使族人尊圣賢而循禮約家規(guī),先輩康惠宗、康正昌、康心田等帶領族人,在文章祖墓前修建了雄偉壯觀的康氏宗祠,將墓碑罩護于屋內,墓碑宗祠融為一體,此構思和設計堪稱絕妙。     

 承先啟后,大愛無私。隨著時間推移,宗祠又經(jīng)后人幾度修葺。1948年,在先輩康心才、康化成等倡導下,族人略事維修。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時期,“破四舊”聲一浪高過一浪,許多宗祠都被當“四舊”破壞、損毀了,但天池康氏宗祠卻依然完好地保存下來,成為我們氏族的一份珍貴文化遺產(chǎn),更是我們氏族的一個偉大奇跡。創(chuàng)造這個奇跡的人是康大德,他在我們康氏族人中德高望重,十里八鄉(xiāng)享有極高的威望。文革中他正任職長赤區(qū)區(qū)長,作為當權派,隨時都有可能被當作走資派遭批斗、戴高帽子,處境非常困難。但一聽說造反派要帶領學生破壞祠堂,遂星夜兼程趕回家鄉(xiāng),找到當?shù)仃犻L康樹憲商議對策,設法巧妙制止破壞。他們連夜發(fā)動族人,捐贈木材和竹料,迅速在康文章祖的墓碑前打樁立柱,劈竹編墻,一道篾笆墻立于碑前,敷上泥石灰,把各房份的碑板也用泥石灰粉刷,一并寫上毛主席語錄,使這些“四舊”暫時消失。另外,與族人商議把祠堂無償提供給學校用作教室,并承諾學校改建、擴建時都無償提供所需土地和材料,但唯一條件就是不能拆掉我們的宗祠。同時,他還以私人關系到多個部門做工作,說服各級領導,最終才使我們宗祠幸免劫難??上攵谀莻€特殊年代,做這樣的事情,需要冒多大風險,頂住來自各方面的多大壓力。然而,這樣難辦的事情,他辦到了。他曾任南江縣長赤區(qū)(長赤區(qū)曾轄十鄉(xiāng)一鎮(zhèn),天池鄉(xiāng)乃其中之一)區(qū)長四十余年。退休后,經(jīng)常開展宗親聯(lián)誼,提倡宗族一家親。為了讓后世明白先祖來龍去脈及創(chuàng)業(yè)之艱難,他于1989年又同銀行退休干部康樹聲一道,自費走訪毗鄰縣鄉(xiāng)康氏族人聚居地,收集、整理資料,后在退休干部康洪青,大旗山企業(yè)老板康樹全等人的支持下,編纂了文革后康氏家族第一本族譜——《康氏譜略》,免費分發(fā)給族人,受到了族人以及外族的高度評價。因時代和地域限制,該譜只限一地譜志,內容不夠完善,已不適合家族發(fā)展所需。為彌補其不足,他又于2001年和族人康樹聲、康奇成、康俊德、康憲德、康道光組成老中青四代的編纂班子,自費走訪川陜兩省六縣的康氏聚居地,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和族人先進事跡,并籌措資金于2002年出版了較完善的第二本族譜——《康氏宗譜》,分發(fā)族人,流傳后世,為子孫后代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上晔乱迅撸恍矣?011年8月駕鶴西游。但他的精神,他的品質,他的事跡卻流傳千古。我們康氏族人,都應該對先輩們的奉獻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    

2006年秋,因王友慶先生捐贈“明德助學工程”落戶天池鄉(xiāng)九年義務教育學校,舊校舍拆除,新教學樓建起,原來位于校園中央的康氏宗祠更顯豁地躍入世人視野。但宗廟飽經(jīng)風霜摧殘,已顯得破危不堪。為此,前輩康樹聲、康憲德向全體族人發(fā)起倡議,召開族人大會,成立宗祠維修小組,積極籌措資金,在保持歷史原貌的前提下,以康氏族人為主,學校為輔,共同維修康氏宗祠。歷經(jīng)一年,耗資近十萬元,把宗祠修葺一新,重現(xiàn)其昔日風采。也成為天池鄉(xiāng)九年義務教育學校一道靚麗風景。

瑟瑟秋風,紅葉遍地。2012年秋,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康運武與蓬安縣族人康本豐、康繼、康壽林、康國清一行前來天池開展宗親聯(lián)誼活動,看了天池康氏宗祠后高興地說:“我們走訪了全川康氏聚居地,發(fā)現(xiàn)天池康氏宗祠是全川唯一保存完好的祠堂,是康氏家族的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是我們族人的驕傲。”如今,康氏宗祠的意義不僅僅是追根溯源和傳承康氏優(yōu)秀傳統(tǒng),更深遠的是她將激勵我們康氏族人站得高,看得遠,把康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時代潮流之中,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和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