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
滿族剪紙
滿族喜歡貼窗花。用各種彩紙剪成各種鳥獸花卉,古今人物,貼在窗戶上,栩栩如生,充滿活力。還有另外一種剪紙藝術(shù),就是
掛箋,或稱掛錢。過春節(jié)時(shí),家家戶戶用五色彩紙,剪成長約40厘米,寬約25厘米不等的紙塊,中間髏刻云紋字畫,如豐、壽、福字,下端剪成犬牙穗頭,懸掛于門窗橫額、室內(nèi)大梁等處,五彩繽紛,喜氣洋洋。最早掛箋是祭祖場所的裝飾品,一般都是單數(shù)。傳聞自家宗族祖先是從長白山幾道溝來的就掛幾張。黑龍江寧安、海倫,吉林東遼等地的剪紙藝術(shù)在全國藝壇上享有盛譽(yù)。
補(bǔ)繡工藝
滿族民間工藝。或稱“釘線”,主要流行于東北地區(qū)農(nóng)村。以家織布和棉線為原料剪縫而成,黑白色為主調(diào),間用他色。紋飾以榴開百子、吉慶有余、葫蘆盤長、福壽長春、八寶等吉祥圖案為主,多配以較粗重的黑色邊飾,常繡于枕頂、荷包、幔帳、坐墊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