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nèi)柯爾克孜族主要分布在中國新疆南部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等地,柯爾克孜族人民以從事畜牧業(yè)生產(chǎn)為主,兼營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傳統(tǒng)工藝美術(shù)有刺繡、搟毯、雕刻、織花和金銀器,習(xí)以兵器、山鷹、云彩、猛獸作圖案。喜愛賽馬、叼羊、馬上打靶和飛馬拾物等。其物質(zhì)生活與經(jīng)營畜牧業(yè)有密切關(guān)系,飲食起居也都有著游牧生活方式的特點??聽柨俗巫逶绮洼^簡單,但營養(yǎng)豐富,多以鮮牛奶佐以其他食物,午餐也較簡單,牧民們大都是攜帶干糧在野外食用,晚餐一般較豐盛。
柯爾克孜人忌食豬肉和自死牲畜肉,馬肉馬腸為冬季最佳食品。
他們的飲食主要是肉制品和奶制品,也喜歡吃圓白菜、洋蔥(皮牙子)、土豆等。日常飲料是山羊奶和酸奶,還喜歡喝煮沸以后加奶、加鹽的茯茶。富裕起來的牧民們喝的是牛奶羊奶,吃的是牛、羊、馬、駱駝肉,也吃米食和面食。制做面食時,沒有案板,而是用皮子制成的搟面布。他們還把做好的酥油都存放在宰殺后經(jīng)過加工的牛胃、羊胃里。碗、勺等餐具都是用木頭制做的。
柯爾克孜族青年的婚禮儀式由阿訇,其中有一個和飲食有關(guān)的插曲很有意思,阿訇將一個馕分成兩半,蘸上鹽水,分送給兩個新人,其含義是表示同甘共苦,永不分離。
柯爾克孜族十分好客和有禮貌,有“友誼與熱情是柯爾克孜人的金子”的名言傳世。凡有客人來訪,不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招待,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請客人吃,而以羊頭肉待客最為尊敬。在請客人吃羊肉時,先請吃羊尾油,再請吃胛骨肉和羊頭肉??腿艘惨殖鲆恍┙o主人家的婦女和小孩,表示回敬。
柯爾克孜人的日常飲食還有馕、鍋貼、庫依瑪克(油馕)、包爾沙克(油炸面塊)、曲依包爾沙克(油炸果)、烙餅、油餅、奶皮面片、油炸疙瘩、沙木沙(烤包子)、曲曲爾(水餃)、油馓子、奶油稀飯、抓飯、拌面、花卷等。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與各族人民共同聚居、共同生產(chǎn)與生活,柯爾克孜人的飲食結(jié)構(gòu)亦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蔬菜開始進入農(nóng)牧民的家庭,飯菜的品種也日益豐富多彩了。
柯爾克孜族的飲食忌諱,與新疆其他民族既有相同之外,又有相異之別。
飯前洗手后,余水不可亂甩,須用布子擦干,主人讓吃時客人才能吃。男客不可從女主人手中直接接取食物,以示男女有別??腿藨?yīng)將碗中食物吃凈,切忌將剩飯倒在地上。吃飯時不可揭開廚房門簾窺視,餐后要背向門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