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歸屬現尚無定論,但據語言學家孫宏開先生調查研究認為,與景頗語、僜語、珞巴語等語言相近,有可能劃為同一語支。獨龍語內部可分為兩大方言,即獨龍江的獨龍語方言和貢山丙中洛的怒江獨龍語方言。
獨龍族歷史上沒有文字,主要以刻木、結繩的方式記事和傳遞信息。20世紀50年代,緬甸的日旺人(獨龍族的一支)白吉斗·蒂其枯創(chuàng)制了一種以日旺話為標準語音點的拉丁文拼音文字——“日旺文”,主要用來翻譯圣經,在當地群眾中使用。1979年,根據獨龍族人民的意愿,貢山縣文化館的獨龍族干部木里門·約翰在云南省少數民族語文指導工作委員會的龍乘云同志協助下,在日旺文的基礎上以獨龍江鄉(xiāng)孔當村公所一帶的話為標準音點創(chuàng)制了獨龍語拼音方案。1983年12月在云南省少數民族語文指導工作委員會第二次擴大會議上討論通過。1984年起在獨龍族干部群眾中試教推行,受到大家的熱情歡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