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的村落多分布于
半山緩坡地帶,以
血緣的親疏關系各自聚族而居。村寨之間距離很近,可以炊煙相望,雞犬相聞。各家又自成院落,互為鄰里。
房屋多為木結構。正房一般長6.5米、寬3米許,四角立有大柱,中央立一方柱,稱“擎天柱”(普米語稱“三瑪娃”),被認為是神靈所在的地方。屋脊架“人”字形橫梁,用木板或瓦蓋頂。四周墻壁均用圓木壘砌而成。這種房子俗稱“木楞房子”或“木壘子”。一般分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關牲畜或堆放雜物。居室的布局有一定格式:門朝東,靠門右方為火塘,用土石砌成,圍以木板 ,稱上火塘。兩邊搭寬約70厘米的木床,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在正對屋門的后墻下砌一與房屋等寬的大床,高約70厘米,上鋪木板。在大床的中央再砌一火塘,其上架起三角架,供取暖和燒水做飯之用,習慣上稱下火塘。周圍設鋪位,左為男鋪,右為女鋪,供全家人起居之用?;鹛潦欠课莸闹行模侨胰嘶顒拥闹饕獔鏊?。平時可坐在旁邊烤火、聊天、唱歌、睡覺。吃飯時全家人也圍坐在它的周圍,由主婦分給飯菜,或大家邊吃邊在上面烤粑粑、烤肉,紅彤彤的火映照著全家人的臉龐。每遇親友來訪,好客的普米人也必先將客人導入火塘邊的上座,然后便奉茶獻酒,端上熱騰騰的牛羊肉、
豬膘肉和一碗拌有蔥、蒜、辣椒、花椒、香椿的酸辣湯,熱情款待,直到客人酒足飯飽,甚至酩酊大醉。
普米族的房門外都懸掛著牛羊的骨頭,據說這是家庭財富的象征,同時也具有驅邪鎮(zhèn)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