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人成精品免费视频|欧美日韩午夜一区二区|国产精品第一页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手机在线播放|大哥的女人中文字幕完整版|日韩一级 片内射中文小说|午夜福利18禁国产无码日韩|精品国产51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欄目導(dǎo)航

聯(lián)系我們

康氏文化研究會

地址:河南省南陽市長江路779號
電話:0377-63117878
郵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當前位置:首頁 > 族務(wù)禮儀

節(jié)日——普米族風(fēng)俗(十)

瀏覽: 次 日期:2017-05-20
普米族人民勤勞勇敢,有著自己悠久的歷史文化和風(fēng)俗習(xí)慣,其節(jié)日活動也是多種多樣。

大過年

大過年,是普米族一年中最隆重的節(jié)日之一,一般從臘月二十九祭祖先、吃年飯到正月初七過完人的生日為止,要七八天時間。大年初一早上,老人要向宗巴拉(神臺)燒香祈禱,祭祀祖先。凡年滿十三周歲的男女兒童,要舉行“穿褲子”、“穿裙子”成年禮儀式。除此外,還有上山打獵、繞山放牧、玩磨秋、祭山神、跳鍋莊等活動。 吃完除夕團圓飯后,年滿13歲的男孩子、女孩子,按性別各聚一處,通宵狂歡。待東方發(fā)白,各自回到自己家中,由家里人為他們舉行“穿褲子”或“穿裙子”成丁儀式。瀾滄江畔的普米族在如果是女孩,她便走到火塘右前方的“女柱”旁,雙腳分別踩在豬膘和糧食袋上,豬膘象征財富,糧袋象征豐收;右手拿耳環(huán)、串珠等首飾,左手拿麻紗、麻布等日用品,象征婦女有物質(zhì)享受的權(quán)利和承擔(dān)家庭勞動的義務(wù)。接著母親把女孩的麻布長衫脫下,換上短衣,穿上百褶裙,系上一條繡花腰帶。如果是男孩,他便走到火塘左前方的"男柱"旁,雙腳踩在豬膘和糧食袋上,右手握尖刀,左手拿銀元,銀元象征財富,尖刀象征勇敢。然后由舅父把男孩的麻布長衫脫下,換上短衣,穿上長褲,系上一根腰帶。儀式過后,這些男孩、女孩才算長大成人,才有資格參加正式的社交活動。

端陽節(jié)

每到農(nóng)歷四月初五,普米家便打開用新麥釀就的酒壇,咂出蘇理瑪,過嘗新節(jié)。除自家暢飲外,還分別送給親友嘗新。 端陽節(jié)這天,孩子們穿著盛裝,到野外采來各種鮮花,插在屋里屋外,顯得十分美麗。然后全家老少圍坐在火塘邊吃種類食品。

雪門檻游山節(jié)

農(nóng)歷五月五日,是蘭坪普米族傳統(tǒng)節(jié)日——“雪門檻游山節(jié)”。“雪門檻”是雪盤山脈第三大高山,海拔3600米,是境內(nèi)唯一“一步望四鄉(xiāng)”的地方,自古就是四鄉(xiāng)客商和游客往來的要塞。當春寒退盡,山花爛漫時,四鄉(xiāng)普米族群眾就會身挎四弦琴,攜帶黃酒和蛋肉,來雪門檻山頂草地過節(jié)。 雪門檻游山節(jié)是普米族節(jié)日中人數(shù)最多而宗教氣氛較淡的一個節(jié)日。不舉行宗教儀式,有病的可上山采挖草藥,愛武的人射箭摔跤,比試武藝;年輕人對唱情歌,互訴衷腸;有的人是來談生意。游山節(jié)的高潮是“跳羊皮舞”此舞屬于自娛和交際舞種,人群手拉手圍成圓圈,圈中一人以折迭的羊皮作“鼓”,另一人邊舞邊彈四弦琴,羊皮“鼓”伴著琴聲,加強了節(jié)奏和氣勢,跳一輪共需彈奏十二個舞曲。隊形變化豐富,有單圓、雙圓、半圓、對跳、開門、翻身、二龍吐水和滿天星等。

轉(zhuǎn)山節(jié)

轉(zhuǎn)山節(jié),是農(nóng)歷七月十五進行的祭山神活動。普米男女老少以村寨為單位,成群結(jié)隊,到指定的山頭參加各種傳統(tǒng)活動。

小過年

小過年,又稱普米過年,在每年的臘月初六這天,據(jù)說這天是普米祖先的誕辰日,所以活動多是進行些祭祖先、驅(qū)病魔等的宗教活動。

成丁禮

女孩的成年禮叫做“穿裙子禮”,由母親主持。小女孩走到火塘右前方的“女柱”旁,雙腳分別踩在糧袋和豬膘上,右手拿著耳環(huán)、串珠、手鐲等裝飾品,左手拿著麻紗、麻布等日常生活用品,手上的物品象征婦女將有享受的權(quán)利和承擔(dān)家庭的義務(wù)。接著巫師向家祖和灶神祈禱,母親給女孩脫去麻布長衫,換上麻布短衣,穿上百褶長裙,系上繡有圖案的腰帶。換上新裝的女兒向灶神和親友叩頭表示感謝,親友送給禮品表示祝福。 男孩的成年禮叫做“穿褲子禮”,由舅舅主持。普米族保留許多母系社會遺俗,舅舅在家中地位最高。小男孩走到火塘左前方的“男柱”邊,雙腳踩在豬膘和糧袋上,右手握尖刀,象征勇敢;左手拿銀圓,象征財富。巫師向灶神和家祖祈禱,舅舅把男孩的麻布長衫脫下來,給他穿上麻布短褂、麻布長褲,系上腰帶。換上新裝的男孩也要向女孩一樣給灶神和親友一一叩頭,用牛角酒杯向親友敬酒。親友們往往送他一只羊,祝賀他日后平安吉利,牛羊成群。 舉行“穿裙子禮”、“穿褲子禮”時,女孩或男孩的父母要舉行盛大宴會,招待參加的親友客人。他們端給客人每人一碗骨頭湯,一塊肉和一些豬心豬肝,表示大家是至親骨肉,心肝相連。宴會后,儀式才算結(jié)束。舉行了“穿裙子禮”和“穿褲子禮”,小女孩和小男孩算是成人了,成了小姑娘和小伙子,可以參加生產(chǎn)勞動和社交活動,成為家族的正式成員。  普米族少年兒童與成年人的年齡界限為13歲。13歲前,男女兒童均穿長衫。到了13歲,舉行完“穿褲子”、“穿裙子”儀式,即成丁禮后,才能改換裝束,步入成年人的行列。 普米族的成丁禮多于大過年(即春節(jié))時舉行。儀式多由母親或舅父主持,簡樸而熱烈。屆時,全家人圍坐在烈火熊熊的火塘周圍,懷著喜悅的心情注視著這一場面:成年兒童走到火塘前的神柱旁,雙腳踩在豬膘和糧袋上。豬膘象征財富,糧袋象征豐收,意味著長大后有吃有穿,生活美滿幸福。如果是男孩,還要右手握尖刀,左手拿銀元。銀元象征財富,尖刀象征勇敢。如果是女孩,則要右手拿耳環(huán)、手鐲等裝飾品,左手拿麻紗、麻布等,象征著可享受的家庭權(quán)力和應(yīng)承擔(dān)的勞動義務(wù)。接著由巫師向灶神及祖先祈禱,由舅父或母親換下他(她)的長衫,給他(她)穿上短上衣、長褲(百褶裙)。換裝完畢,大家都要贈送給他(她)一點禮物,以示祝賀。小伙子(姑娘)也要向灶神和親友們一一叩頭、敬酒致謝,并希望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上繼續(xù)得到他們的保護與幫助。此后,成年的小伙子或姑娘就可以參加集體的生產(chǎn)勞動和各種社交活動了。 據(jù)說普米族為年滿13歲的孩子舉行“穿褲子”、“穿裙子”儀式的習(xí)俗由來已久。相傳當年忽必烈攻打云南,路過川西時,有兩位年僅13歲的普米族少年隨軍南下,出生入死,英勇善戰(zhàn),深得忽必烈的賞識。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他們,同時也為了教育后代,便于每年的新年為13歲的兒童舉行成丁禮,祝福他們健康成長,將來成為有志之士。從此,這種活動便相沿成習(xí),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