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簡稱“泰”,取“祥泰之州”之意,江蘇省中部的地級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地處長江下游北岸、長江三角洲北翼,是上海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之一。
泰州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秦稱海陽,漢稱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兼融吳楚越之韻,匯聚江淮海之風(fēng)。泰州區(qū)位優(yōu)越,有“水陸要津,咽喉據(jù)郡”、“儒風(fēng)之盛,夙冠淮南”之譽。
700多年前,馬可·波羅游歷泰州,稱贊“這城不很大,但各種塵世的幸福極多”。泰州所轄縣市(區(qū))全部建成國家級生態(tài)示范區(qū)、全國百強縣,同時泰州也是國家環(huán)保模范城市[1] 、江蘇省園林城市、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
建置沿革
春秋戰(zhàn)國,歷屬吳、越、楚,楚時為海陽邑地。
西漢,建海陵縣,屬臨淮。海陵縣始置時間史無明載?!稘h書.地理志》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設(shè)置臨淮郡,下轄29個縣,其中有海陵縣。海陵縣命名由來,《大清一統(tǒng)志》卷六十七云:“以其地傍海而高故曰海陵。”漢代海陵,縣治所在地不詳,唐以后縣治位于今泰州市市區(qū)(海陵區(qū))。
新莽,海陵縣改稱亭間,屬淮平郡。東漢,海陵縣屬廣陵郡。三國,江淮之間為魏吳戰(zhàn)場,海陵縣廢。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海陵縣復(fù)立,屬廣陵郡。東晉,海陵縣屬廣陵郡。劉宋,海陵縣屬廣陵郡。劉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增轄臨澤縣。武帝永明元年(483)、五年先后增設(shè)齊昌、海安2個縣。
南齊,海陵縣屬廣陵郡。南梁,海陵縣改屬海陵郡。海陵郡設(shè)置于東晉義熙七年(411),下轄建陵、臨江、如皋、寧海、蒲濤5個縣,郡治所在地不詳。后來海陵郡郡治移治海陵縣,下轄海陵、建陵、寧海、如皋、臨江、蒲濤、臨澤7個縣。海陵郡屬南兗州。
北齊,南兗州改稱東廣州,海陵郡屬東廣州,仍轄海陵等7個縣。南陳,宣帝太建五年(573),東廣州復(fù)稱南兗州,海陵郡屬南兗州,仍轄海陵等7個縣。北周,南兗州改稱吳州,海陵郡屬吳州,轄海陵、建陵、如皋、寧海、臨澤5個縣。蒲濤縣省,臨江縣并入寧??h。
隋代,文帝開皇三年(583),海陵郡廢。建陵縣并入海陵縣,如皋縣并入寧??h,臨澤縣并入高郵縣。不久,海陵縣分出江浦縣。海陵縣屬吳州。開皇九年,吳州改稱揚州,海陵縣屬揚州。煬帝大業(yè)初年,揚州改為江都郡,海陵縣屬江都郡。江浦縣又并入海陵縣。
唐代,高祖武德三年,海陵縣改稱吳陵縣,以縣設(shè)置吳州。武德七年吳州廢,復(fù)稱海陵縣,屬邗州。武德九年,邗州改稱揚州,海陵縣屬揚州。寧??h并入海陵縣。中宗景龍二年,分海陵縣東境設(shè)置海安縣,玄宗開元十年,海安縣又并入海陵縣。
楊吳,海陵縣屬江都府。高祖武義二年,分海陵北境招遠場設(shè)置興化縣。睿帝乾貞中,于海陵縣設(shè)置海陵制置院。
南唐,烈祖升元元年設(shè)置泰州。又分海陵南境5個鄉(xiāng)設(shè)置泰興縣。泰州下轄海陵、泰興、鹽城、興化4個縣。元宗保大十年分海陵縣如皋場設(shè)置如皋縣,泰州增轄如皋縣。同年又于海陵縣東境設(shè)置靜海制置院。馬令《南唐書》卷一:"改元升元……以揚州海陵縣為泰州。"王象之《輿地紀勝》卷四十:"相傳以為取通泰之義。"海陵縣為泰州州治所在地。
后周,以泰州為團練州,屬揚州。仍轄海陵等5個縣。
北宋,太祖乾德五年,泰州由團練州降為軍事州,屬淮南道。太宗至道三年分全國為15路,泰州屬淮南路。神宗熙寧五年淮南路分為東西兩路,泰州屬淮南東路。太宗太平興國前,泰州仍轄海陵等5個縣。太平興國二年鹽城改屬楚州后,泰州轄海陵、興化、泰興、如皋4個縣。
南宋,泰州為軍事州,屬淮南東路。高宗建炎四年,興化縣改屬承州,泰州轄海陵、如皋、泰興3個縣。紹興五年,泰興縣改屬揚州,興化縣廢為鎮(zhèn)并附入海陵縣,泰州轄2個縣。紹興十年,泰興縣改屬泰州,泰州治所一度移至泰興沙上。紹興十二年,泰興縣再次改屬揚州。紹興十九年復(fù)設(shè)興化縣,仍屬泰州。孝宗乾道二年,興化縣改屬高郵軍,不久又屬泰州。 淳熙四年,興化縣再次改屬高郵軍,泰州僅轄海陵、如皋2個縣。
元代,世祖至元十四年,設(shè)置泰州路,屬淮東道,至元十九年屬江淮行省。至元二十一年,泰州路改為泰州,屬揚州路。泰州轄海陵、如皋2個縣。
明代,太祖洪武初年,海陵縣省入泰州。泰州屬揚州府,轄如皋縣。
清代,泰州屬揚州府,轄如皋縣。世宗雍正三年,如皋縣改屬通州,從此泰州不再轄縣,成為散州。高宗乾隆三十三年分泰州東北境設(shè)置東臺縣。
民國元年(1911年),南京臨時政府裁府廢州,泰州改稱泰縣。三年,江蘇省分為5道,泰縣屬淮揚道。十六年道廢,泰縣屬江蘇省。二十一年,江蘇省劃為15個行政區(qū),泰縣屬泰縣行政區(qū),泰縣行政區(qū)轄泰縣、泰興、靖江、東臺。二十三年,江蘇省劃為9個行政督察區(qū),泰縣屬江都行政督察區(qū)。二十四年,江蘇省劃為10個行政督察區(qū),泰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qū)。二十九年10月,新四軍東進抗日,在泰縣東部建立民主政權(quán)泰縣縣政府,隸屬通如靖泰臨時行政委員會。委員會撤銷后,先后隸屬蘇中臨時行政委員會、蘇中區(qū)行政委員會第三行政區(qū)、蘇皖邊區(qū)第一行政區(qū)、華中行政辦事處第一行政區(qū),直到三十八年1月泰縣全境解放。
民國三十年(1941年)2月至三十四年8月,日軍侵占泰縣,成立偽政府,先后隸屬偽蘇中行營與蘇中綏靖主任公署。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22日設(shè)立泰州市,屬華中行政辦事處第一行政區(qū)。5月,華中行政辦事處第一行政區(qū)改稱蘇北泰州行政區(qū),轄泰州市及泰興、靖江、泰縣、海安、如皋、東臺、臺北(今鹽城大豐)7個縣。
1950年1月,蘇中泰州行政區(qū)與蘇中揚州行政區(qū)合并為蘇中泰州行政區(qū),專員公署駐泰州,下轄2市9縣:泰州市、揚州市、泰縣、泰興、靖江、江都、高郵、寶應(yīng)、興化、六合、儀征。原所轄如皋、海安2縣劃屬南通行政區(qū),東臺、臺北兩縣劃屬鹽城行政區(qū)。泰州行政區(qū)屬蘇中行政區(qū),揚州市直屬蘇中行政區(qū)后,泰州行政區(qū)轄1市9縣。
1950年5月8日,泰州市、泰縣合并,稱泰縣,縣政府駐泰州,屬泰州行政區(qū)。10月7日分治,泰州市建制恢復(fù),仍屬泰州行政區(qū)。1953年1月,泰州行政區(qū)撤銷。泰州市劃歸揚州行政區(qū)。
1954年11月,泰州市改為省轄市,并受揚州專署督導(dǎo)。
1958年7月,又改為專署轄市,屬揚州專區(qū)。
1959年1月9日,泰州市、泰縣再度合并,稱泰州縣,縣政府駐泰州,屬揚州專區(qū)。
1962年5月24日,泰州縣撤銷,泰州市建制恢復(fù),泰州市政府駐泰州,仍屬揚州專區(qū)。
1971年5月,揚州專區(qū)改稱揚州地區(qū),泰州市屬揚州地區(qū),為地轄市。1983年1月,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制,泰州市屬揚州市。1985年1月1日,泰州市成為江蘇省計劃單列市。
1996年8月12日,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調(diào)整揚州市行政區(qū)劃,“揚泰分設(shè)”:縣級泰州市從揚州市劃出,組建地級泰州市,下轄海陵區(qū)、靖江市、泰興市、姜堰市、興化市。1997年,海陵區(qū)、姜堰市、泰興市部分行政區(qū)劃進行調(diào)整,組建高港區(qū)。
2011年12月,泰興市被列入江蘇省直管縣(市)。
2012年12月17日,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撤銷縣級姜堰市,設(shè)立姜堰區(qū),至此泰州市下轄三區(qū)三市:海陵區(qū)、高港區(qū)、姜堰區(qū)、靖江市、泰興市、興化市。
1996年8月12日,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揚州市進行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縣級泰州市從揚州市劃出,組建地級泰州市。1997年,海陵區(qū)、姜堰市、泰興市部分行政區(qū)劃進行調(diào)整,組建高港區(qū)。2012年12月,撤銷縣級姜堰市,設(shè)立姜堰區(qū),至此泰州市下轄三區(qū)三市:海陵區(qū)、高港區(qū)、姜堰區(qū)、靖江市、泰興市、興化市。
泰州市面積5793平方千米,其中市轄區(qū)面積1451.53平方千米,市區(qū)建成區(qū)約為90平方千米。
區(qū)域 |
面積(平方千米) |
人口(萬人) |
郵政編碼 |
政府駐地 |
鎮(zhèn)(個) |
鄉(xiāng)(個) |
街道(個) |
泰州市 |
5787 |
507.12 |
225300 |
鳳凰東路58號 |
80 |
6 |
16 |
237 |
42.18 |
225300 |
府前路26號 |
3 |
—— |
6 |
|
287 |
26.24 |
225321 |
4 |
—— |
3 |
||
927.53 |
79.38 |
225500 |
上海路1號 |
14 |
—— |
2 |
|
興化市 |
2394.96 |
156.12 |
225700 |
34 |
5 |
—— |
|
泰興市 |
1168.56 |
119.62 |
225400 |
15 |
1 |
1 |
|
靖江市 |
665.55 |
66.47 |
214500 |
8 |
—— |
1 |
人口民族
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泰州市每十萬人擁有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數(shù)為:大學(xué)程度人口7009人,高中程度人口14118人,初中程度人口38913人,小學(xué)程度人口29062人。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中,大學(xué)程度占7.09%,高中程度占14.09%,初中程度占38.84%,小學(xué)程度占29.02%。
截止2013年末,省統(tǒng)計局核定泰州市常住人口總量為463.4萬人,較2012年末增加0.42萬人,增長0.09%,低于全省平均增速0.18個百分點。自2010年以來,泰州市總?cè)丝诔尸F(xiàn)減速低增長的態(tài)勢,主要原因是全市自然增長人口和流動人口增長均穩(wěn)中有降,從而使得總?cè)丝谠隽繙p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