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簡稱甬, 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有制訂地方性法規(guī)權(quán)限的較大的市,中國大陸綜合競爭力前15強城市,長三角五大區(qū)域中心之一,長三角南翼經(jīng)濟中心,浙江省經(jīng)濟中心,現(xiàn)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連續(xù)三次蟬聯(lián)全國文明城市。
寧波地處東南沿海,位于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長江三角洲南翼,東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北瀕杭州灣,西接紹興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臨三門灣,并與臺州的三門、天臺相連。
寧波人文積淀豐厚,歷史文化悠久,屬于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兼海港城市,是中國大運河南端出??凇?ldquo;海上絲綢之路”東方始發(fā)港,其中最具寧波代表性的寧波港被國際港航界權(quán)威雜志——英國《集裝箱國際》評為“世界五佳港口”。
歷史沿革
寧波,取自“海定則波寧”,簡稱“甬”,早在周朝已有此稱。“甬”字是古代大鐘的一個象形字,在鄞、奉兩縣的縣境上,山的峰巒很象古代的覆鐘,故叫甬山,這條江就叫甬江,這一帶地方就稱為“甬”地。
寧波歷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河姆渡文化。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代,寧波的名稱為“鄞”,春秋時為越國境地,秦時屬會稽郡的鄞(縣治為今奉化市西塢街道白杜村)、鄮(縣治為今鄞州區(qū)五鄉(xiāng)鎮(zhèn)同岙村)、句章(縣治為今江北區(qū)慈城鎮(zhèn)王家壩村)三縣,唐時稱明州。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設(shè)明州,轄鄮、慈溪、奉化、翁山4縣。唐長慶元年(821年)州治遷至三江口(今海曙區(qū)),并建子城,為其后一千多年來城市的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稱句章城,縣治置小溪(今鄞州區(qū)鄞江鎮(zhèn))。
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改稱鄮縣。
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設(shè)明州,轄慈溪、奉化、鎮(zhèn)海、定海、象山等5縣,州治鄞縣,屬浙江東道。
唐長慶元年(公元821年),州治從小溪遷至三江口,并建子城,為其后一千多年寧波城市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據(jù)記載,寧波市中心最早的城垣為東晉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劉牢之所筑,稱筱墻,舊址相傳在今天西門口筱墻巷一帶。
五代十國屬于吳越國。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稱明州奉國軍,屬于兩浙路。
南宋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升為慶元府,屬于兩浙東路。[2]
元朝至開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稱慶元路。
元朝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設(shè)浙東道都元帥府。屬于江浙行省。
明朱元璋吳元年(公元1367年),中國沿海地區(qū)海禁,唯獨明州對外開放。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為避國號諱,朱元璋采納鄞縣讀書人單仲友的建議,取 “海定則波寧”之義,將明州府改稱寧波府。寧波之名沿用至今。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設(shè)寧紹臺道,駐寧波。
民國1927年劃鄞縣城區(qū)設(shè)寧波市,屬于浙江省。
1949年5月浙東解放,鄞縣城區(qū)建置寧波市,城區(qū)為寧波專署駐地。
1983年撤銷專署,實行市管縣體制。隨著北侖深水良港的開發(fā)建設(shè),寧波逐漸由內(nèi)河城市向海港城市演變,并形成三江片、鎮(zhèn)海片、北侖片相對獨立的濱海臨江發(fā)展空間格局。1986年寧波被列為中國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經(jīng)國務(wù)院審核,成為計劃單列市。
1988年3月批準為有制訂地方性法規(guī)權(quán)限的較大的市。
1994年寧波被確定為副省級市。
寧波市共有6個區(qū)、2個縣、3個縣級市、77個鎮(zhèn)、11個鄉(xiāng)、64個街道辦事處、663個居民委員會和2556個村民委員會。
寧波市陸域總面積981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qū)面積為2461平方公里。全市海域總面積為8232.9平方公里,岸線總長為1594.4公里,約占全省海岸線的24%。全市共有大小島嶼614個,面積262.9平方公里。
區(qū)縣市 |
鎮(zhèn) |
鄉(xiāng) |
街道辦事處 |
社區(qū)居民委員會 |
村民委會員會 |
陸域面積 |
海曙區(qū) |
|
|
8 |
76 |
|
29 |
江東區(qū) |
|
|
8 |
74 |
|
34 |
江北區(qū) |
1 |
|
7 |
57 |
93 |
208 |
北侖區(qū) |
2 |
1 |
7 |
46 |
213 |
599 |
鎮(zhèn)海區(qū) |
2 |
|
4 |
29 |
60 |
246 |
鄞州區(qū) |
17 |
1 |
7 |
105 |
431 |
1345 |
縣級市 |
56 |
9 |
23 |
252 |
1770 |
7355 |
余姚市 |
14 |
1 |
6 |
55 |
265 |
1501 |
慈溪市 |
14 |
|
5 |
78 |
297 |
1361 |
奉化市 |
6 |
|
5 |
35 |
355 |
1268 |
象山縣 |
10 |
5 |
3 |
44 |
490 |
1382 |
寧??h |
11 |
3 |
4 |
40 |
363 |
1843 |
寧波市 |
78 |
11 |
64 |
639 |
2567 |
9816 |
人口民族
1949年末寧波市(今境域,下同)總?cè)丝?52.04萬人,其中老市區(qū)(含海曙、江東、江北區(qū)的城區(qū))28.71萬人。新中國建立后,進行的四次全國人口普查,寧波市共有常住人口分別為:第一次1953年274.10萬人,其中老市區(qū)20.75萬人。第二次1964年357.99萬人,其中老市區(qū)36.35萬人。第三次1982年474.16萬人,其中老市區(qū)46.82萬人。第四次1990年509.09萬人,其中老幣區(qū)61.88萬人。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人口從1982年的95.65萬人,增至1983年底的481.46萬人。1990年末,寧波市總?cè)丝?10.76萬人。
截至2013年末全市戶籍人口580.1萬人,比上年增加2.4萬人,其中市六區(qū)人口227.6萬人。全市人口出生率8.52‰、死亡率6.13%。
寧波市居民主要為漢族(江浙民系),也有回族、蒙古族等少數(shù)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