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位于陜西省東南部,北依秦嶺,南靠巴山,漢水橫貫東西,河谷盆地居中,幅員在北緯31°42′~33°49′、東經(jīng)108°01′~110°01′之間。下轄
漢濱區(qū)、
旬陽縣、
白河縣、
石泉縣、
平利縣、
紫陽縣、
嵐皋縣、
寧陜縣、
鎮(zhèn)坪縣、
漢陰縣1區(qū)9縣。
安康市面積23391平方千米,耕地28.9萬公頃,2012年安康市總?cè)丝?10萬。該地區(qū)為中國北亞熱帶動植物典型代表區(qū),有
羚牛、
朱鹮、
大熊貓、
云豹、
大鯢等珍稀動物。是陜西省及西北地區(qū)最主要的
茶葉、
蠶繭、
油桐、
生漆主產(chǎn)區(qū)。因境內(nèi)土壤含
硒元素豐富,又被譽為“中國硒谷”
。
安康是中國十大宜居小城
、中國十大節(jié)慶城市
、全國發(fā)展改革試點城市
、國家主體功能區(qū)建設試點示范市 。安康是
南水北調(diào)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qū),承擔著“一江清水供
北京”的使命和責任。
建置沿革
民國以前
安康市在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
夏代,安康屬于梁州;商、周時期,為庸國的封地,稱為“上庸”;春秋戰(zhàn)國時期為秦、楚、巴反復爭奪之地。秦時,在此置漢中郡西城縣,郡治西城。漢沿襲秦制,除西城縣外,在此設長陽、長利、洵陽、钖縣4縣。東漢建武元年(25年)將漢中郡治遷至南鄭縣;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魏攻占漢中,分郡之東(即今安康地區(qū))為西城郡。曹魏、西晉時期設魏興郡,隸屬荊州,轄7縣。西晉太康元年(280年),為安置巴山一帶流民,取“萬年豐樂,安寧康泰”之意,得名“安康”,改安陽縣為安康縣。南北朝時期安康先屬南朝,后屬北朝,州、郡、縣改易升降錯雜。隋復設西城郡,屬梁州,轄6縣;唐設金州漢陰郡,屬山南西道,下屬縣與隋基本相同。
宋設金州安康郡,轄6縣;元降金州為散州,屬興元路,下轄洵陽、平利、石泉3個巡檢司和漢陰縣;
明代前期設金州,下設漢陰、平利、洵陽、白河、紫陽、石泉6縣,萬歷十一年(1583年),洪水淹沒州城,遂于城南趙臺山下筑新城,改金州為興安州,原改屬各縣復歸統(tǒng)轄。
清初仍設興安州,順治四年(1647年),州府遷回老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改設興安府,下設安康、平利、洵陽、白河、紫陽、石泉6縣。
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1911~1949)初年,行政建置于地方實行省、道、縣三級。從1912年起,全國廢除府、州、廳的名稱,一律稱縣,縣隸屬于省。1913年復設漢陰縣,新設嵐皋縣、寧陜縣。1917年,因每省轄縣過多,又在省下分設若干道,此時安康地區(qū)各縣屬陜西省漢中道。1922年,分平利縣南部置鎮(zhèn)坪縣(治鐘寶)。1933年廢道,以省轄縣,10縣隸屬于陜西省。1935年為行政方便,陜西省又在原興安府范圍內(nèi)設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簡稱專署。專署駐安康縣城東大街,下轄10縣:安康、洵陽、白河、平利、漢陰、石泉、紫陽、嵐皋、鎮(zhèn)坪、寧陜縣。至此,安康地區(qū)的格局形成。
1934~1935年,旬陽縣東北之圣架河、竹筒一帶,曾是徐海東領(lǐng)導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25軍開創(chuàng)的鄂豫陜革命游擊根據(jù)地的一部分。1948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旬陽東區(qū),建立中共上關(guān)縣委、縣政府(治旬陽蜀河鎮(zhèn)),以縣境大棕溪、泥溝、羊山、洛河為一線為界,東部為解放區(qū),西部仍為國民黨洵陽縣政府管轄。1948年8月至1949年5月,蜀河、雙河一帶是國共兩黨武裝力量激烈爭奪的地區(qū)。1949年5月,洵陽縣民主政府在湖北省鄖西縣成立,7月13日,解放軍由湖北西進,再次解放旬陽東區(qū),8月10日,中共領(lǐng)導的洵陽縣民主政府由鄖西縣移治蜀河。11月26日,人民解放軍第19軍57師解放洵陽縣城,縣民主政府隨之遷入縣城,旬陽全境獲得解放。
1946年8月27日,江漢軍區(qū)同王樹聲率領(lǐng)的人民解放軍中原軍區(qū)一縱隊在湖北省房縣上龕會師后,成立鄂西軍區(qū)和區(qū)黨委,以平利、鎮(zhèn)坪縣和湖北省竹溪、竹山及房縣一部分為第一軍分區(qū)、中共第一地委,下設中共白竹平中心縣委和縣民主政府,轄平利、鎮(zhèn)坪、白河、竹溪。
1949年5月,中共陜南區(qū)黨委在湖北鄖西縣城關(guān)鎮(zhèn)宣布組建鎮(zhèn)坪縣人民政府,配備干部17人,組成工作隊,5月17日誓師西進,7月抵平利縣秋坪區(qū)八角店,開展新解放區(qū)工作。
解放之后
1949年5月12日,經(jīng)中共中央中原局批準,中共安康地委、安康分區(qū)(今地區(qū))專員公署在湖北省鄖西縣組建成立。隨著解放戰(zhàn)爭的節(jié)節(jié)勝利,安康地區(qū)各縣也在1949年和1950年初陸續(xù)獲得解放。專署駐安康縣城關(guān)鎮(zhèn)東大街。
建國以后,安康分區(qū)專員公署隸屬陜西省,并在安康城關(guān)鎮(zhèn)設安康市,市隸屬專署領(lǐng)導。1954年4月撤銷安康市,改為城關(guān)區(qū),回歸安康縣。1958年12月,撤銷嵐皋縣并入安康縣;撤銷漢陰、寧陜縣建置,并入石泉縣;1961年所并各縣恢復建制,各歸舊址。同期,鎮(zhèn)坪并入平利縣,亦于1961年恢復原建置。同期,盡管地區(qū)內(nèi)部行政區(qū)劃有變,但總的轄區(qū)和面積未變。
[7]
1967~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安康地區(qū)各縣相繼成立縣革命委員會,安康專署成立安康地區(qū)革命委員會。1969年專署仍恢復安康地區(qū)行政公署,各縣亦在此時恢復縣人民政府。1983年7月31日,安康地區(qū)沿漢江各縣均遭特大洪水襲擊,安康縣老城區(qū)遭滅頂之災。洪災過后,國務院和省政府撥款重建安康,行署亦在安康新城黃土梁下建起新的辦公樓院,1988年行署由安康老城遷入現(xiàn)址。1988年9月14日,安康縣更名為安康市。至此,安康地區(qū)轄1市9縣。
2000年12月,撤地設市,設安康市人民政府,市政府駐地安康市漢濱區(qū)。
行政區(qū)劃
2013年,安康市轄
漢濱區(qū)、
漢陰縣、
白河縣、
石泉縣、
寧陜縣、
紫陽縣、
嵐皋縣、
平利縣、
鎮(zhèn)坪縣、
旬陽縣、1區(qū)9縣。全市有4個街道辦事處,157個鎮(zhèn),共161個鄉(xiāng)鎮(zhèn);設165個居民委會、2406個村民委員會;16386個村民小組。
陜西省安康市轄縣(區(qū))概況
區(qū)/縣 |
面積/平方千米 |
人口/萬人 |
郵政編碼 |
政府駐地 |
|
市轄區(qū)
|
漢濱
|
3634
|
85
|
725000 |
安康市五星街
|
管理區(qū) |
安康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
(未在民政部備案)
|
28 |
20.6 |
725000 |
高新區(qū)花園路 |
轄縣
|
白河 |
1450 |
21 |
725800 |
白河縣城關(guān)鎮(zhèn) |
漢陰
|
1347
|
29
|
725100
|
漢陰縣城關(guān)鎮(zhèn)
|
石泉
|
1525
|
15.2
|
725200
|
石泉縣城關(guān)鎮(zhèn)
|
寧陜
|
3678
|
7.4
|
711600
|
寧陜縣城關(guān)鎮(zhèn)
|
紫陽
|
2204
|
35
|
725300
|
紫陽縣城關(guān)鎮(zhèn)
|
嵐皋
|
1956
|
17
|
725400
|
嵐皋縣城關(guān)鎮(zhèn)
|
平利
|
2627
|
23
|
725500
|
平利縣城關(guān)鎮(zhèn)
|
鎮(zhèn)坪 |
1500 |
6 |
725600 |
鎮(zhèn)坪縣城關(guān)鎮(zhèn) |
旬陽 |
3554 |
45 |
725700 |
旬陽縣城關(guān)鎮(zhèn) |
安康市行政區(qū)劃
縣/區(qū) |
直轄 |
漢濱區(qū)
|
老城辦事處、新城辦事處、江北辦事處、建民辦事處、關(guān)廟鎮(zhèn)、張灘鎮(zhèn)、瀛湖鎮(zhèn)、五里鎮(zhèn)、大同鎮(zhèn)、恒口鎮(zhèn)、吉河鎮(zhèn)、流水鎮(zhèn)、大竹園鎮(zhèn)、洪山鎮(zhèn)、石轉(zhuǎn)鎮(zhèn)、茨溝鎮(zhèn)、大河鎮(zhèn)、沈壩鎮(zhèn)、雙龍鎮(zhèn)、葉坪鎮(zhèn)、中原鎮(zhèn)、早陽鎮(zhèn)、共進鎮(zhèn)、石梯鎮(zhèn)、關(guān)家鎮(zhèn)、縣河鎮(zhèn)、田壩鎮(zhèn)、晏壩鎮(zhèn)、雙溪鎮(zhèn)、譚壩鎮(zhèn)、壩河鎮(zhèn)、新壩鎮(zhèn)、牛蹄鎮(zhèn)、紫荊鎮(zhèn) |
漢陰縣 |
城關(guān)鎮(zhèn)、澗池鎮(zhèn)、蒲溪鎮(zhèn)、平梁鎮(zhèn)、雙乳鎮(zhèn)、鐵佛寺鎮(zhèn)、龍埡鎮(zhèn)、漩渦鎮(zhèn)、漢陽鎮(zhèn)、酒店鎮(zhèn)、雙河口鎮(zhèn)、上七鎮(zhèn)、觀音河鎮(zhèn)、雙坪鎮(zhèn) |
石泉縣 |
城關(guān)鎮(zhèn)、饒峰鎮(zhèn)、兩河鎮(zhèn)、迎豐鎮(zhèn)、池河鎮(zhèn)、后柳鎮(zhèn)、喜河鎮(zhèn)、熨斗鎮(zhèn)、曾溪鎮(zhèn)、云霧山鎮(zhèn)、中池鎮(zhèn) |
寧陜縣 |
城關(guān)鎮(zhèn)、四畝地鎮(zhèn)、江口回族鎮(zhèn)、廣貨街鎮(zhèn)、龍王鎮(zhèn)、筒車灣鎮(zhèn)、金川鎮(zhèn)、皇冠鎮(zhèn)、豐富鎮(zhèn)、梅子鎮(zhèn)、新場鎮(zhèn)、太山廟鎮(zhèn) |
紫陽縣 |
城關(guān)鎮(zhèn)、蒿坪鎮(zhèn)、漢王鎮(zhèn)、煥古鎮(zhèn)、向陽鎮(zhèn)、洞河鎮(zhèn)、洄水鎮(zhèn)、斑桃鎮(zhèn)、雙橋鎮(zhèn)、高橋鎮(zhèn)、紅椿鎮(zhèn)、高灘鎮(zhèn)、毛壩鎮(zhèn)、瓦廟鎮(zhèn)、麻柳鎮(zhèn)、雙安鎮(zhèn)、界嶺鎮(zhèn)、東木鎮(zhèn)、廣城鎮(zhèn)、繞溪鎮(zhèn)、聯(lián)合鎮(zhèn) |
嵐皋縣 |
城關(guān)鎮(zhèn)、佐龍鎮(zhèn)、花里鎮(zhèn)、滔河鎮(zhèn)、官元鎮(zhèn)、石門鎮(zhèn)、民主鎮(zhèn)、大道河鎮(zhèn)、藺河鎮(zhèn)、溢河鎮(zhèn)、孟石嶺鎮(zhèn)、四季鎮(zhèn)、橫溪鎮(zhèn)、堰門鎮(zhèn)、鐵爐鎮(zhèn) |
平利縣 |
城關(guān)鎮(zhèn)、興隆鎮(zhèn)、老縣鎮(zhèn)、大貴鎮(zhèn)、三陽鎮(zhèn)、洛河鎮(zhèn)、廣佛鎮(zhèn)、八仙鎮(zhèn)、長安鎮(zhèn)、西河鎮(zhèn)、正陽鎮(zhèn) |
鎮(zhèn)坪縣 |
城關(guān)鎮(zhèn)、曾家鎮(zhèn)、牛頭店鎮(zhèn)、鐘寶鎮(zhèn)、洪石鎮(zhèn)、上竹鎮(zhèn)、小曙河鎮(zhèn)、曙坪鎮(zhèn)、華坪鎮(zhèn) |
旬陽縣
|
城關(guān)鎮(zhèn)、棕溪鎮(zhèn)、關(guān)口鎮(zhèn)、蜀河鎮(zhèn)、雙河鎮(zhèn)、小河鎮(zhèn)、趙灣鎮(zhèn)、麻坪鎮(zhèn)、甘溪鎮(zhèn)、白柳鎮(zhèn)、呂河鎮(zhèn)、神河鎮(zhèn)、赤巖鎮(zhèn)、段家河鎮(zhèn)、構(gòu)元鎮(zhèn)、仙河鎮(zhèn)、紅軍鎮(zhèn)、仁河口鎮(zhèn)、桐木鎮(zhèn)、石門鎮(zhèn)、金寨鎮(zhèn)、銅錢關(guān)鎮(zhèn) |
白河縣 |
城關(guān)鎮(zhèn)、中廠鎮(zhèn)、構(gòu)扒鎮(zhèn)、卡子鎮(zhèn)、茅坪鎮(zhèn)、宋家鎮(zhèn)、西營鎮(zhèn)、倉上鎮(zhèn)、冷水鎮(zhèn)、雙豐鎮(zhèn)、小雙鎮(zhèn)、麻虎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