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縣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西倚太行山與井陘縣接壤,西南鄰贊皇縣,南與高邑縣相接,東部與趙縣、欒城區(qū)相鄰,北與鹿泉區(qū)相鄰。東西向39千米,南北向28千米。
元氏縣下轄15個鄉(xiāng)鎮(zhèn)、208個行政村,人口約42萬(2010年),總面積668.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4萬畝,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
境內(nèi)交通便捷,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縱貫?zāi)媳?,與周圍縣市相連的公路四通八達。
秦朝屬鉅鹿郡。
西漢初設(shè)置為縣。漢代設(shè)恒山郡,郡治元氏故城,漢文帝時避文帝諱(劉恒)稱常山郡。漢景帝時稱常山國。
西晉時常山郡治由元氏遷往真定(今石家莊北東古城一帶)。
隋復(fù)置恒山郡,治真定。
近現(xiàn)代
1943年1月獲鹿縣路南區(qū)域并入元氏縣改稱元獲縣,1949年8月劃歸石家莊專區(qū)。
1958年5月元氏高邑兩縣合并為高元縣,同年12月改稱元氏縣。
1960年5月撤銷石家莊專區(qū),元氏縣改屬石家莊市,1961年復(fù)設(shè)石家莊專區(qū),元氏復(fù)屬之。
1962年3月三縣(元氏、高邑、贊皇)分置,元氏縣恢復(fù)原建置。
截止至2014年初,元氏縣轄6個鎮(zhèn)、9個鄉(xiāng):槐陽鎮(zhèn)、宋曹鎮(zhèn)、南因鎮(zhèn)、殷村鎮(zhèn)、姬村鎮(zhèn)、南佐鎮(zhèn)、東張鄉(xiāng)、蘇陽鄉(xiāng)、趙同鄉(xiāng)、北褚鎮(zhèn)、馬村鄉(xiāng)、北正鄉(xiāng)、蘇村鄉(xiāng)、前仙鄉(xiāng)、黑水河鄉(xiāng)。共有1個辦事處,208個行政村。
戰(zhàn)國初,元氏縣屬中山國,趙國滅中山國后屬趙國,趙王始封公子元于此,元氏縣由此而得名。西漢初設(shè)置為縣,迄今已有兩千余年。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把邊境的地方設(shè)置作“縣”。元氏縣這一帶就是當(dāng)時趙國的邊疆,北邊滹沱河對岸就是中山國的地方。公子元就將他的封地叫作元氏縣。這就是元氏縣的由來。
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