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蒙古族風(fēng)俗(三)
瀏覽:
次 日期:2014-03-04
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種呈圓形尖頂?shù)奶祚肥阶∥?,由木柵撐桿、包門、頂圈、襯氈、套氈及皮繩,鬃繩等部件構(gòu)成。
蒙古包在《史記》、《漢書》等漢語典籍中,被稱作“氈帳”或“穹廬”。在蒙文典籍里被稱為“斡魯格臺格兒”,意為無窗的房子,現(xiàn)代蒙古語則稱“奔布格格日”或“蒙古勒格日”,意為圓形或蒙古人房子。“包”字,出自滿語。滿語稱蒙古人住的這種房子為“蒙古博”,“博”意是“家”的意思,“博”與“包”音近,因此,蒙古包則作為一種譯音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