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名起源:我國歷代名流雅士大都建有自己的書齋,并為之起名為齋、屋、居、室、堂、館、軒、園、亭、廬等雅號。這些饒有情趣的室名,常給人以有益的啟示。也是古代文人雅士心志心境的一種表達方式之一。
齋名趣事
中國文人著述之余往往有一雅趣,即為自己的書齋寓所起一個或數個室名,自得其樂。書齋的命名,大都比較講究,或以明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如蒲松齡的書房叫“聊齋”,即閑談的地方,它暗示了小說題材的來源。作者一生坎坷,屢試不第,憎惡科舉,晚年以“閑談”排遣寂寞之苦,聊以讀書寫書自娛。
書齋之名從發(fā)端到流行,有一個發(fā)展過程。漢司馬遷雖有宏文巨著《史記》傳世,但未聞其有書齋之名。唐劉禹錫《陋室銘》把書齋生活寫得繪聲繪色,堪稱千古絕唱,但文章意在說明其志趣高雅——“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而已,“陋室”不能視為書齋名。正式命名書齋,似起源于北宋。史傳司馬光有齋名“讀書堂”,雖質樸但過于平白。以后有洪邁的“容齋”、陸游的“老學庵”問世。在元代,為書齋命名的做法已經影響到西域一帶的少數民族人士。這在陳垣先生《元西域人華化考》中有大量記載。至明朝,齋名盛行,文人學士差不多都有自己的雅名書齋。如歸有光的“項脊軒”,袁宗道的“白蘇齋”,唐伯虎的“夢墨堂”,張溥的“七錄齋”。
叫號、齋號
齋名例舉
自古至今,我國好多名人往往別出心裁地給自己的書齋或居室題寫雅致的名稱,或示志向,或示節(jié)操,或示情趣,或示愛好,以自策自勵。現(xiàn)匯集一些齋名如下:
竹里館——唐代詩人王維的居室名。
夢溪園——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文學家沈括的書齋名。
書巢——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書齋名。
本穴世界——宋末詩人鄭思肖的書齋名。
梅花屋——元代畫家、詩人王冕的畫室名。
項脊軒——明代文學家歸有光的書齋名。
七錄齋——明代文學家張溥的書齋名。
青藤書屋——明代大畫家徐文長的書齋名。
惜字庵——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學家黃宗羲的齋名。
惜抱軒——清代桐城派古文學家姚鼐的書齋名。
春在堂——清代文學家俞樾的書齋名。
二十七松堂——清代文學家廖燕的書齋名。
抱殘守缺齋——清末小說家劉鶚的書齋名。
十駕齋——清代學者錢大昕的書齋名。
瓶水齋——清代詩人舒位的書齋名。
人境廬——清代詩人黃遵憲的書齋名。
飲冰室——清末學者梁啟超的書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