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自稱“畢茲卡”“孟茲黑”,一個古老而新興的民族。“古老”是因為“土家人”是古代“賨人”的后裔,“新興”是因為“土家人“經(jīng)過千百年以后,直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才獲得正式的稱謂。土家族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的武陵山、大婁山余脈的溪洞間,湘、鄂、渝、黔四省接壤地。
土家族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民族,經(jīng)過長期的歷史發(fā)展,土家族形成了絢麗多彩的文化和獨特的風(fēng)俗習(xí)慣。根據(jù)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土家族人口數(shù)量約為8,353,912人,在中國的55個少數(shù)民族中排名第七位。
對于土家族的自稱“畢茲卡”“孟茲黑”。很多人理解意思是“本地人”,但意思是絕非“本地人”,因為在土家族聚集地的漢語或土家語“本地人”的說法都不是畢茲卡。土家族有自己的語言——土家語。1956年10月,國家民委通過民族識別,確定土家族為單一民族。
人口分布
土家族居住的湘、鄂、渝、黔比鄰地區(qū),以武陵東脈和清江流域為中心 ,西抵貴州梵凈山和烏江,東接彝陵和江漢,北接巫山長江,南控蘭澧芷沅,方圓約10萬平方公里。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大庸(張家界市舊稱)、龍山、永順、保靖、古丈等縣,聚居的土家族人口較多,州內(nèi)其余三縣市也有部分土家人居住,中國向世界開放的旅游城市張家界市也是土家族聚居的地區(qū)。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nèi)的來鳳、鶴峰、咸豐、宣恩、利川等五個縣市,土家族人數(shù)在總?cè)丝谥械谋戎剌^大。恩施、建始、巴東等三個縣市的土家族人,多聚居在清江之南,呈現(xiàn)出鄂西南土家人聚居偏南,漢人偏北的局面。
湖北宜昌地區(qū)土家族聚居的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和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重慶東南部邊境的黔江地區(qū),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和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聚居的土家族人較多;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的土家人有一些與苗、漢人雜居。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的土家人口數(shù)為全縣總?cè)丝诘?3%。
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地區(qū)也是土家族主要聚居地,有沿河和印江兩個自治縣,其余各縣也有大量分布。
由于民族遷徙流動,在現(xiàn)今民族雜散居地區(qū)內(nèi),還有個別土家族聚居的居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