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長期與藏族共居雜處,服飾和生活習(xí)俗與藏族接近。門隅地區(qū)男女都穿土紅色氆氌袍子和紅黑色軟底長筒靴,頭戴褐頂桔黃邊小帽、前沿留有缺口。女子身前圍一條白氆氌圍裙,背上披一塊作避邪用的小牛皮,佩掛松石、珊瑚瑪瑙等串飾。墨脫地區(qū)女子服飾有所不同,她們穿白色短衣或無袖無領(lǐng)的寬大褂子及花色長裙,腳穿繡花氈靴,戴項鏈、耳環(huán)、戒指、腰鏈等飾物。男子皆耳垂大環(huán)。
門巴族服飾有地區(qū)差異,門隅地區(qū)的男女皆穿藏式的赭色氌氆長袍,束腰帶。戴褐色小圓帽,帽邊鑲桔黃色,前邊留一個精巧、醒目的小缺口,具有民族特色。腳穿筒靴,靴筒用紅、黑兩色氌氆縫制,靴底為牛皮軟底。婦女還在袍外加系白色圓筒圍裙,背披小牛皮或山羊皮。墨脫地區(qū)男女都喜歡穿棉麻制成的衣服,有長、短兩種款式的白色上衣。男子留長發(fā),佩戴耳環(huán)和腰刀。婦女穿花色裙子,發(fā)辮盤于頭頂,并以紅、黃、綠等彩色的線裝飾。門巴族婦女擅長紡毛線、織氌氆和腰帶,門巴族婦女喜歡佩戴嵌有珊瑚、綠松石等寶石的銀手鐲、耳環(huán)、戒指、項鏈。
氆氌圍袍
門隅一帶男子喜戴一種叫“八拉嘎”的帽子,用藍(lán)色或黑色氆氌作帽頂,下部使用紅色氆氌,翻檐處用桔黃色絨布鑲邊,并留一個缺口,戴帽時把缺口對在右眼上方。桔黃色顏料是用當(dāng)?shù)爻霎a(chǎn)的一種草根制作而成。幾種顏色鮮明,遠(yuǎn)遠(yuǎn)望去十分醒目。門隅男子多穿赭色布袍或氆氌袍。但比藏族的袍子要短小一些。由于坡大路狹,人們愛穿軟底長筒靴,用紅、黑兩種色的氆氌鑲配縫制。墨脫的男子很少戴帽子,常戴自編的斗笠防日曬雨淋。穿的多是用棉麻自織的白色衣袍,赤足,腰懸砍刀或葉形小刀。
門隅的婦女也是穿袍服,外面圍一塊白色氆氌圍袍。勒布、邦金一帶的婦女,習(xí)慣在背上披一張羊皮或牛犢皮。傳說這是唐朝文成公主進(jìn)藏時來到山南留下的習(xí)俗,為了避妖邪,圖吉祥。實際上是為了在背筐時保護(hù)衣服不被磨損,也有雨披的功效。婦女頸上懸掛著用松耳石、紅珊瑚、瑪瑙等串成的裝飾品,她們穿的內(nèi)衣叫“不布熱”,顏色多樣,無開襟、無領(lǐng)、無扣子,只開一個圓口由頭上套穿。外衣稱“冬固”,分長短兩種,用紅、黑兩種氆氌做成。有的胸前掛上一個用金屬制成的護(hù)身佛盒,內(nèi)裝佛像及經(jīng)卷,叫做“噶烏”。不論男女,都系一條長2米,寬約0.6米的紅氆氌腰帶。
墨脫一帶由于氣候溫暖,婦女都喜歡穿色白質(zhì)薄的小上衣或無袖無領(lǐng)的褂子,下著花色裙子,配上項鏈、耳環(huán),顯得格外瀟灑俊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