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的研究人員在鉤稽資料的過程中,得到了關(guān)于康氏得姓始祖康叔墓地的重要資料線索。一是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文物出版社特約編審駢宇騫先生在其《史記注譯》中《史記·管蔡世家》“武王已克殷紂,平天下,封功臣昆弟……康叔封、冉季載皆少未得封”下注:“記載有誤。一九三一年在河南??h出土了康侯豐(封)方鼎、康侯刀、康侯斤、康侯矛、康侯觶 、康侯罍、沬司徒迭簋等器,足證《管蔡世家》記載有誤。”駢宇騫先生認為這些出土器物系周公當(dāng)政時器物,亦是康叔徙封衛(wèi)時的器物。而這些器物中的“沬司徒迭簋”又稱“康侯簋”。簋是古代祭祀宴享時盛黍稷的器皿。《說文·竹部》:“簋,黍稷器也。”簋形方圓不一,早期的簋多屬陶器。近世出土者以銅制者最為常見。
昨日我們回看2007年1月6日晚8點53分《國寶檔案·海外尋寶》,主持人介紹此簋為青銅制,高24cm,口徑41cm,器底鑄銘文四行24字,銘文稱:“王來伐商邑,誕令康侯啚于衛(wèi)”,足以說明屬康叔器無疑。主持人稱“康侯簋”是“難得一見的珍品”、“彌足珍貴的青銅重器”。而且肯定它是從衛(wèi)國姬封的墓地出土的。衛(wèi)國諸侯墓群在河南??h辛村,足證這里就是海內(nèi)外康氏得姓始祖康叔身后的安息之處了。不幸的是,“康侯簋”從上世紀(jì)兵連禍結(jié)的舊中國流落至海外,現(xiàn)藏于英國大英博物館。上面提到的《國寶檔案·海外尋寶》的視頻和音頻,只要在電腦上輸入“康侯簋”三字,馬上即可找到。國之青銅重器、康氏始祖留下的最重要的文物何時能夠回歸故土,看來是遙遙無期,但我們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還是呼請海內(nèi)外康氏宗親能關(guān)注此事,關(guān)注先祖康叔的安厝之處。
另:曾任職于中國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的郭寶鈞先生曾主持過殷墟和??h辛村衛(wèi)國墓地的發(fā)掘,并著有《??h辛村》一書。此書由科學(xué)出版社1964年10月出版。由于出版年代久遠,難以尋覓,此事也吁請康氏宗親切切注意,有得到此書者,請與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