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藝人 參與大賽
陜西省要舉行秋神大賽,明令各州府組織藝人參加,舉行聲勢浩大的歌舞戲曲大賽。
康海得知此消息后,和王九思商量,以康家班為基礎(chǔ),組成一個龐大的團隊參加,爭取奪魁,把秦腔和康家班的影響大造出去。
康家班派人四處聯(lián)系,大造輿論。秦腔本是古老劇目,近年來經(jīng)過康海的改進、創(chuàng)新,很多當(dāng)?shù)氐膽虬喽荚趥鞒靼瞾y彈即中路秦腔,報名參加者竟達到了千余人。長安知府高興地說:“今年的秋神大賽有看頭,有康家班的參與,看來我長安府要奪魁無疑。”
這么多的班社參加,康家班帶來了《奪錦樓》、《雙錦衣》、《軟玉屏》、《柜中緣》、《游龜山》、《趙氏孤兒》、《西廂記》、《四進士》、《白蛇傳》、《法門寺》、《楊家將》系列劇、《說岳傳》系列劇等,光看看劇目,就令人眼花繚亂。
經(jīng)過康海改進的秦腔,唱詞結(jié)構(gòu)多為齊言體,常見的有七字句和十字句,也就是整出戲詞如同一首七言無韻詩一樣排列整齊。和唱詞相對應(yīng)的是曲調(diào),秦腔板腔音樂結(jié)構(gòu)可以歸納為“散板-慢板-由中板而入急板-結(jié)束”的過程,也即打板節(jié)奏從慢到略快,快極快。結(jié)束以前的漸慢,最終結(jié)束的過程。演唱者根據(jù)這種循序漸進的節(jié)奏,層層推入地展開故事情節(jié)。秦腔屬于板式變化劇種,有二六板、慢板、帶板、墊板、二倒板、滾版等六大板式。二六板就是兩個“六板”,一個六板要敲六下梆子,都是強拍,其它各種板式都是將二六板加快、減慢、自由、轉(zhuǎn)板等變化而成的,這樣藝術(shù)家就可以根據(jù)劇情需要。使用不同的節(jié)奏來表達情感了。
康家班所唱的秦腔,有一個特點就是“彩腔”,假嗓唱出,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蕩,劇情發(fā)展起伏跌宕之處。其中的拖腔必須歸入“安韻”,一句聽下來飽滿酣暢,極富表現(xiàn)力,這也是秦腔與其他劇種明顯區(qū)別的地方。把握好對劇本的掌握,充分表現(xiàn)出歡音、苦音的唱法,才能更好地表達出情感。
康家班這次帶的樂器最全。文場用的板胡、二弦子、二胡、笛、三弦、琵琶、揚琴、嗩吶、海笛、管子、大號(喇叭等),武場用的暴鼓、干鼓、堂鼓、句鑼、小鑼、馬鑼、鐃鈸、鉸子、梆子等,都是新配的,耀眼奪目,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康家班因為有一千多人,各個行當(dāng)?shù)娜硕寂涞暮苋K纳?、六旦、二凈、一丑、十三頭網(wǎng)子齊全。演唱時須生、青衣、老生、老旦、花旦各有數(shù)十至上百人在場上表演,多角重唱,所以也叫做“唱亂彈,”“繁音激楚,熱耳酸心,使人血氣為之動蕩。”
康家班在預(yù)賽時就以聲勢擊敗了所有對手,直接進入了決賽。
秋神大賽在灃水河邊的一個大空場內(nèi)進行,中間搭一個高臺,臺上坐著陜西總督和各府州的官員,在舉行完秋神祭祀---主要是感激秋神保護民眾秋季糧食獲得豐收的儀式后,決賽在寶雞班、渭南班、漢中班和康海所代表的中路秦腔班之間進行。圍觀者達十余萬人,五場大戲齊唱,代表著東、西、南、中四個秦腔流派的較量。
由于康海和王九思對戲曲音樂進行了大膽改革,創(chuàng)立了“康王腔”,這在四大流派中影響最大,加之有周至的張家班參與,中路秦腔寬音大嗓,直起直落,即有渾厚深沉、悲壯高昂、慷慨激越的風(fēng)格,同時又兼有纏綿悱惻、細(xì)膩柔和、輕快活潑的特點,凄切委婉、優(yōu)美動聽,因此看中路秦腔的人最多,總督及許多州府官員,都集到康家班子的舞臺前來看戲。
吸引眾多觀眾的,除了康王腔以外,還有就是康家班社運用了傳統(tǒng)的八大絕技,使舞臺上更顯得豐富多彩。
噴火,一般多用于有妖怪、鬼魂出現(xiàn)的劇目中。如在演出《游西湖救裴生》這場戲中,李慧娘就用了此技。實際上是用松香粉末用白麻紙包成小包含入口中、剪去紙頭,用時用氣吹動小包,粉末飛向火把,即騰起火焰。表演形式可分為直吹、傾吹、斜吹、仰吹、俯吹、翻身吹、蹦子翻身吹等。形狀分為單口火、連火、翻身火、一條龍、蘑菇云火等。
變臉分為變臉型和吹灰面兩種。變臉型在《三人頭·揭墓》中用了此技。掘墓賊用套圈一端套在僵尸脖子上,另一端套在自己脖子上,扶起僵尸脫衣服,表現(xiàn)出恐怖情緒,脫七層,衣服旋轉(zhuǎn)七次,表現(xiàn)出了七種猙獰面目。
吹面灰,演員給自己臉上吹灰,使之變化?!抖径铩?、《藥毒武大郎》等都采用的此法。
頂燈。《三進士》中的丑角常天保因賭博被其妻處罰頭頂油燈、跪地、行走、仰臥、鉆椅、鉆桌、上桌等,全憑演員脖頸的平衡技巧,使油燈不掉、不灑、不滅。
打碗?!洞蚺_》中的天官,《太和城》中的孫武子等凈角,須生將一碗擲于空中飛轉(zhuǎn),用另一支碗飛出擊打,兩碗同在空中粉碎。
鞭打燈花:《太和陣》中的孫武子、《黃河陣》中的聞仲,先用黃表紙在鞭梢扎成約四寸多長的紙花,然后加足燈油,拉長燈捻,使其多出燈花,燈花被掃掉而燈光由暗變亮,使觀眾清晰地看到演員的表情和眼神。掃燈花,再添油、撥捻子、結(jié)燈花、掃燈花上,表演得恰到好處。
踩蹺,蹺子是木制腳墊,尖而小約三寸長,外面套繡花小鞋,演員用兩個腳指穿假鞋,將鞋綁在腳趾上行走,稱之為扎蹺。動作有走凳、過桌、踢石子等,使觀眾時時擔(dān)心,驚為嘆止。
牙技:分為“咬牙”和“要牙”兩種。咬牙,也叫磨牙。在《反長沙》、《虎頭橋》等劇目中,演員用上下牙齒咬緊磨動,發(fā)出咯吱吱的聲音,表示咬牙切齒的恨。要牙,即在牙含在口中使其活動。要牙有陰陽齒、獠牙、鼻孔齒、一字齒、后齒、呲牙等,主要用于番王、判官、鬼怪一類腳色。如《游泥河》中,蓋蘇文“耍領(lǐng)子”、“刷眼神”、“要牙”等,為人物的面孔增添了兇惡的表現(xiàn)力,藝術(shù)效果很好。李世民也做一連串掙扎欲沖出淤泥河的表演。
尸吊,亦稱“大上吊”在《劉全進瓜》中,演員先將一根長吊桿,平綁于入場口的柱子上,桿的一端在臺口,另一端藏于臺內(nèi)側(cè)。劇中人上吊時,站椅上,將白綾吊圈綁于桿頭,然后將吊圈套在脖上,蹬倒椅子,這時臺內(nèi)即將吊桿一端壓下,右移,使桿頭上翹并伸出臺口,使上吊者高高吊在臺前。其實,脖子上的鐵鉤起了作用。
在秋神大賽中,康家班出盡風(fēng)頭,康海和康王腔因此名揚海內(nèi)外。
張家班盛 對山病逝
由于康海、王九思善于編劇,康家班演出的戲“歌有新詞,舞有嬌姿”,三十多年紅遍關(guān)中,從沒有哪個戲班能超過他。
一天,康海和王九思在飲酒時,你看看他頭上的白發(fā),他看看你額下的銀須,不禁感慨萬端:
“老伙計,看來當(dāng)年咱們舍棄官場,回到故里,致力于秦腔事業(yè),這步棋咱走對了!“
“是呀,對山,依咱倆的脾氣,剛直不阿,嫉惡如仇,不是憋死官場就是被人整死。至少要多受許多窩囊氣。”
“現(xiàn)在咱是名也有了,利也有了,什么也不再想了。”
“是呀,人過六十歲,干許多事都力不從心,是該歇息養(yǎng)老了。”
“對,對,我贊成你這樣的想法。”
兩人嘆息著說了半天話,然后各自回房休息。
張瑩和康海的愛情有了結(jié)晶。他們有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兒康娟,今年快十歲了,聰明伶俐,悟性極好。受父母的熏陶,小小年紀(jì),便能唱上秦腔劇目的幾十個段子。每天把兩口子逗得樂不可支??岛7耆司驼f:“我這個小女兒,特像她娘,長大若從藝,定能技壓群芳。”
這天晚飯后,康海就和王九思所提的話題,同張瑩進行了商議。
“娟她娘,這些年,多虧你在生活上百般照顧我,使我有了精神依托,我從內(nèi)心里感激你呀!”
“都十多年的夫妻了,怎么還說客套話呢?”
“你看我,已是六十開外的人了,體力和精力大不如前,我想……”
“想什么就說。”
“我想把康家班和張家班合在一起,扶植周至的張于明、王蘭卿夫婦,把康王腔和康家班的事業(yè)傳承下去。”
“那小斗、雙娥、金菊、端端等我那一幫師兄妹呢?”
“我仔細(xì)觀察過,他們這些人都是出色的藝人,為我康家班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他們不是管理班社的人才,誰也挑不起班主這副重任。”
“于明、蘭卿他們視咱們?nèi)绺改?,班子交給他們,我沒意見。只是咱倆的日子以后將如何安排呢?”
“我以養(yǎng)老為主,你還可以去班上教教徒弟,偶爾唱上幾天也未嘗不可。”
“我懂,你和娟兒都需要我的照顧,唱戲是次要的。”
“還有,別人說我名利雙收,康家班是賺了大錢,可是我把這些錢都用在了康家班的發(fā)展上,用在了建戲院、戲樓上,用在了你那幫師兄妹身上,用在了扶貧濟困上,并沒有留下多少積蓄。咱們晚年的生活,只能靠那點祖產(chǎn)來聊以度日。
“你是個品德高尚之人。跟著你,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
“你真是我的好妻子。”
在康海六十一歲那年,康家班和張家班合并,組成了新的張家班,又名華慶班,不僅在長安、寶雞、延安、周至、戶縣、眉縣以及省境內(nèi)一些地方演出,還曾隨陜西鹽商到過江浙一帶演出,頗受那里觀眾的歡迎。
張于明受康??低跚坏挠绊懀矏矍厍?,多才多藝。他回家后,以暖泉別墅為基地潛心地方戲曲、音樂的研究和實踐。他不但會演戲,還會編戲、排戲、打鼓等,而且為人機智,善于處理和化解矛盾,對外和各界搞好關(guān)系,對內(nèi)則處理好骨干和各種人員的關(guān)系,康家班的人員,合并成華慶班,大家都沒什么意見,安心演戲。
張于明的妻子王蘭卿,系周至縣城內(nèi)樂戶王卿之女。自幼聰敏好學(xué),性情貞良,七、八歲吹拉彈唱,所事皆通,與張結(jié)為姻緣,可謂是珠聯(lián)璧合,鳳翥鸞翔。王蘭卿為張家班骨干,她唱做俱佳,其情感人,出色的表演藝術(shù),為西府劇壇之冠,成為明代中葉最著名的秦腔女演員。華慶班在歷史上活動長達500年之久,直到上世紀(jì)50年代。
官場不幸秦腔幸。康海為秦腔藝術(shù)的發(fā)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康海一生醉心于詩文,他的文集叫《對山集》,共十卷。集中有許多記游的詩章,但是沒有提到在揚州的經(jīng)歷。有一首《植樹》詩云:“此日春氣和,萬木俱含秀。況我山林居,園列頗成就。”稍稍讓人聯(lián)想到揚州康山草堂。還有一首《懷念可卿》詩云:“珍味安能通俗口,廣陵之散誰可傳。”這是他唯一提到廣陵的地方。
詩作選摘
聞箏
寶靨西鄰女,鳴箏傍玉臺。
秋風(fēng)孤鶴唳,落日百泉洄。
座客皆驚引,行云欲下來。
不知弦上曲,清切為誰哀。
冬
云凍欲雪未雪,梅瘦將花未花。
流水小橋山寺,竹籬茅舍人家。
康海自從把康家班社交給張于明后就以養(yǎng)花、聽?wèi)虻却虬l(fā)余生。
大概是平生勞累、操心過度等原因,晚年多病,視力減退,行動不便,肝臟不和,吃飯很少。張瑩、張于明想盡了一切辦法,也沒有把康海挽救過來。
這一天,被張于明從長安請來的名醫(yī) 鄔大和給康海號過脈說:
“脈象欲無,準(zhǔn)備后事吧。”
這天晚上,寒風(fēng)烈烈,天低云垂,化鶴仙逝,斗山安抑。一代名人康海停止了呼吸,在滸西鎮(zhèn)康家大院內(nèi)去世。
康海生于明憲宗成化十一年(1475)六月十日,死于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年十二月十四日,享年66歲。
悲聲大慟,含痛欲絕。張瑩、娟兒哭得死去活來,康家班、華慶班的人們個個痛哭失聲,為他們失去一個好師長而傷心落淚。
康河、康梣、康禹氏、萬氏、堯氏、今民也都參加了葬禮,個個痛心流淚,盡到了子孫的孝心。
陜西總督西安知府及許多州縣官送來了挽幛、挽聯(lián)。
王九思送的挽聯(lián)是:南極星沉,碩德堪欽。
康海被革職后,在家閑居了三十年,遺命以山人巾服成殮。檢其遺資,“借金百余”,而大小鼓卻存有300多副。
康海雖逝,其名永存。他是康氏人的楷模,是康氏的驕傲。能為世上任何事業(yè)做出貢獻者,世人當(dāng)永遠銘記。(全文完)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