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在爵譽康氏歷史長河中,雖然沒有出現(xiàn)過能夠左右中國歷史進程的風云人物,卻也涌現(xiàn)了許多鯤騰鵬飛的賢能人杰,明代康奎便是其中的一個。
康奎,譜名從魁,號北軒(1427—1510),是爵譽康氏四房初祖康養(yǎng)浩譜名存吾的第三個兒子。爵譽康氏族譜謂第十五世。
據(jù)康氏宗譜記載:從魁,諱奎,號北軒。治詩。年十八,正統(tǒng)乙丑補邑學生,登明經(jīng)科。任廣州訓導,應(yīng)聘典楚,蜀文衡,所甄拔皆知名人士,升國子監(jiān)學録。天順五年,奉敕國子監(jiān)學録分教模范,才思過人,同修大學通志。成化乙酉年,奉敕諭國子監(jiān)師生進講經(jīng)筳書義。成化丙戌年,升靖江王府長史司左長史。成化十七年(辛丑),特敕“奉政大夫修正庶尹”。
由宗譜的記載我們了解到,康奎出身寒門,早年在鄉(xiāng)間讀書,很清苦,也很努力,少年時代就樹立了以文報國的宏愿。18歲那年,以才學優(yōu)異考上了“明經(jīng)科”,而后進入明朝的國家教育管理機構(gòu),初任廣州府學訓導。后因博學多才、見解精到而升國子監(jiān)學録(中央教育機構(gòu)官職)。至丙戌二年(1466),升靖江王府長史司左長史。過15年,即成化十七年(1481),特敕為“奉政修正庶尹”,加三品章服。
康奎歷任明代正統(tǒng)、景泰、天順、成化四朝官職。他絕大部分時間是供職于國子監(jiān)?,F(xiàn)懸掛于“隆恩堂”門首“國師大夫”匾額仍是賜進士出身、太子少詹事、翰林侍講學士、誥敕經(jīng)筳官石田尹臺親筆為康奎題寫的。意為:把明代朝廷敕封給康奎的“國子監(jiān)學録”與“奉敕大夫修正庶尹”兩個全官銜合起來的稱謂。
康奎殫精竭力,為國為民而勤奮工作了49年,號稱“四朝元勛”。因他為政有聲,功績卓著,當他年老退休時,魯庵王親題四匾,以彰顯他為國勤政的精神,這對康奎也算是一種殊榮。這四匾是“相國”、“晝錦”、“逸老”、“世美”。如今四匾仍然完好無損地浮雕在房祠“寶誥堂”門首掛壁坊上。每每仰望這些文字,無不給人一種歷史厚重感,歲月的滄桑仿佛沉淀其中。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宗譜還赫然記載了皇上先后賜給康奎錦幣、龍墨、黃紫、緋金帶等物品。
康奎在完成公事之余,還騰出時間勤奮著書。宗譜上敘說康奎著書四集,曰:《橋門類稿》、,養(yǎng)浩遺芳》、《北軒漫稿》、《客窗風月》,由于這些著作年湮代久,早已散失,成為了后人不盡的遺憾。
康奎在事業(yè)上,可謂兢兢業(yè)業(yè)、孜孜不懈,取得令人羨慕的成就,同時,在培養(yǎng)后代方面也有驚人之處。他的四個兒子重準、重虔、重點、重華、自幼受父親的熏陶,才華出眾。兄弟四人均榮膺貢士,登明經(jīng)科。“一門五貢士”成為遐邇美談。尤以次子重虔,號“四可”,名重鄉(xiāng)梓,先仕漢江丞,“廉能素著”、“奸宄斂跡”是時任督撫對重虔的贊譽,后被摧為澧州參郡。
康奎父子五人在仕途中皆是政績有聲,據(jù)說爵譽曾建有“聯(lián)輝坊”,以表彰聯(lián)輝望重,“聯(lián)輝”一說由此而來。“一身方去國,四子又承恩”。這是康奎孜仕(退休)后,地方上對他們一家父子傳頌的佳話。
康奎為國效力49年,最后因年老兩疏乞休,卸任回歸故里,壽享八十有三。公元1494年告老還鄉(xiāng)時,可謂兩袖清風,帶歸三件物品可以說是他為官清廉的見證:一把七弦琴;(因年久后自行損壞)一張木制床,有幸保存得基本完整。因筆者目光淺陋,不識為何種木材所造,它造型奇異,寬敞大方。未釉漆,也無雕刻裝飾。純木質(zhì)本色黝黑清亮。據(jù)傳,人臥之上,冬天暖和,夏季涼爽;一軸明朝憲宗皇帝敕贈其先父、先母的《誥命》。
明朝成化十七年(1481),距今532年??悼诰附醺L史司左長史任上,憲宗皇帝對其之父存吾暨德配胡氏,繼配李氏敕贈《誥命》,實物基本完好,且保存至今。圖片可見《康氏文化》2010年第三期封3。
《誥命》全長187厘米產(chǎn),寬30.7厘米。題為“奉天誥命”,字體為篆書,四字豎行,雙龍圖繞左右。題左列正文,正楷書,豎行無標點。后款“制誥之寶”印,并加蓋啟封印章。質(zhì)地為絹,從右至左依次由藍、黃、橙、灰黃四種顏色合成,綴陰花。
敬錄《誥命》正文如下。為方便閱讀,筆者冒昧加了標點,如有謬,萬望指正。
奉天誥命
奉
天承運
皇帝制曰:國家推恩臣下,而必及其親者,所以重本而勸孝也,亦何間于存歿哉。我靖江王府長史、司左長史康奎之父存吾,慶鐘厥子,而祿養(yǎng)不逮,揆其所自,宜有恤褒。茲特贈為奉政大夫修正庶尹,靖江王府長史,司左長史,尚克歆承,永賁泉壤。
制曰:朕惟群臣之才者,固本于父訓,亦必資母德焉。存有褒榮,歿有贈恤,此國家之令典也。靖江王府長史、司左長史康奎之母胡氏,母儀婦道,夙著閨門,有子能官,祿不逮養(yǎng),推其源本,用錫異恩,茲特贈為宜人。尚克承之,永光幽室。
制曰:人之繼母,豈獨配于父,而于子有教育之恩焉。故朝廷推褒之命于臣下,必均及之。靖江王府長史、司左長史康奎繼母李氏,訓成厥子,效用于時,推本慶源,宜膺褒恤。茲特贈為宜人。服此隆恩,永慰冥漠。
成化十七年十二月初九日印
歲月嬗遷,人事代謝。康奎其人其事已越500多年,這位康氏先輩求上進,持清廉,顯父母的高尚情操,已然成為爵譽康姓族人心目中的楷模。
(作者系江西省泰和縣分會副會長 聯(lián)系電話:1380796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