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曉琴是四川安岳、樂至康氏文化研究聯(lián)誼會會長康中華之兒媳。年34歲,大專文化,公務員,在安岳縣岳陽鎮(zhèn)政府工作。她秉性善良,待人和藹,孝敬父母,干事利落。她與眾多女性不同之處在于十分熱心康氏族務工作。
譚曉琴自來到康家之日起,就積極參與父親主辦本支系清明祭祖活動連續(xù)12年,深受父母熏陶,養(yǎng)成了敬祖孝宗習性。從2011年起,為籌建成立安岳、樂至康氏文化研究聯(lián)誼會做了大量的協(xié)助工作?;I建聯(lián)誼會班子,決定在2011年12月18日(冬至節(jié)),在安岳鴛大鎮(zhèn)召開《康氏宗親聯(lián)誼暨文化研究籌備工作會》,會議安排在康中華家二樓(待開業(yè)茶樓)進行,17日上午,康中華夫婦、弟弟、譚曉琴與筆者一道收拾、布置會場,準備會議用品,曉琴來回穿梭于會場至底樓公路邊丈夫小車上取拿各種用品。她顯得那么靈活、熱情、可愛。下午按預定計劃,她又與丈夫康武權(厚字輩)去鎮(zhèn)上購置會議中午的生活用品,第二天就餐時所需物品急時到位,應有盡有,一樣不少,恰如其分,她工作真精細!
18日一大早,她就進入了自己的崗位——報到、收費(與會計康純兵合作)。兩縣有族人代表及外地來賓(8人)133人參會,收到捐款9370元,參會人員均留下了姓名、住址、聯(lián)系電話,中午就餐時公布了捐資額100元及以上21人的姓名、數(shù)額(康承建捐資2000元),席上族人對她有第一好印相,也知道了她是康中華的兒媳。下午她將本次會議的收支經(jīng)費、憑據(jù)、節(jié)余現(xiàn)金進行統(tǒng)計,清清楚楚,分文不差地交與出納入帳,她辦事真能干!
2012年10月23日,湖南梅山召開康氏文化研究會成立一周年聯(lián)誼會。湖南梅山是安岳、樂至康氏族人的祖籍地,我們?nèi)YR祭祀先祖、拜望祖籍地族親非常必要,當時譚曉琴之母陳倫玉想去湖南探望老家族親,但又因同行多人中無女性,遠程出行恐有不便,曉琴知母心思后,便主動提出陪母親一起前往,與同事調(diào)換了工作時間,終于圓了母親的心愿。她平時對父母言聽計從,及時為父母排憂解難,她對父母真孝順!
不知不覺臨近了2013年1月,3月30日是安岳、樂至康氏文化研究會成立的不改之期,曉琴她雖不姓康,但她下定了決心,要給父親的族務工作扎起,1月19日至3月30日召開的四次籌備工作會,她都自覺主動地以列席代表參加,暗暗了解掌握成立大會情況,爭取做好協(xié)助工作,圓好父親的族務工作夢。3月30日前后幾天她真忙碌,會議接待、報到、收捐款,又成了她的不可替代的中心工作,她與好姐妹、好聯(lián)手康國英、康英(副秘書長)、康曉琴等人,負責來賓、族人接待報到登記,發(fā)放紀念品、生活、住宿安排。400余人參會(外地嘉賓78人),會期中收捐款11萬余元,整個接待工作做得有條不紊,她對康氏族務工作真積極主動!
文化研究聯(lián)誼會決定在2014年3月30日組織族人開展清明祭祖活動及文化研究聯(lián)誼會成立周年工作總結(jié)會。在3月28日的籌備工作會上,譚曉琴又將本次會議的會務準備工作攬在自己的肩上,除會前購置會議用品外,會議當天又和王老師(副秘書長康寧欽之妻)承擔起了接待族人的報名登記、就餐安排、收捐款的工作,280余人參會,收捐款1萬八千多元,不僅帳目準確無誤,而且她帶給了族人一張熱忱溫馨的笑臉,使族人增加了康氏一家親的族情感受,她對族務工作真熱心!
這是譚曉琴熱心族務工作的點滴回顧,平時,她還熱情接待外地來訪客人,在家里安排家常便飯。經(jīng)常協(xié)助父親發(fā)放、清理譜書及成立大會紀念冊。一個外姓人能如此巴心巴腸地服務于康氏族人,這種精神真是難能可貴,她是筆者和族人學習的楷模,是康家的好媳婦。
(總會副秘書長康運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