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安,河南省西平縣五溝營鎮(zhèn)人,生于1921年8月13日,自小家境貧寒。1938年,日寇占領河南大部,到處燒殺搶掠,民不聊生。為抗擊日寇,河南大量征兵,當時是二丁抽一,就是弟兄兩個至少要去一個當兵,不去就強制抓去,叫做抓壯丁。老人家中兄弟多,必須得有人去當兵。那年他還不滿18歲,不得已,就主動到舞陽孫莊當了兵。而他的小弟被抓了壯丁,一直杳無音信,不知所終。老人在舞陽訓練了幾個月,就被送到湖北參加隨棗會戰(zhàn)。他被分配到30軍30師90團運輸連,當時30軍軍長是池峰城,30師師長是張華棠,老人所在的90團團長叫李公閔。運輸連有100多人,當時連長叫關正明,后來換成胡連長,名字已記不起來了。運輸連主要是往前線給部隊運送糧食和彈藥,說是運輸連,主要是用肩挑,也就是挑夫。老人主要是挑迫擊炮彈,迫擊炮彈一箱4個,每個7斤多重,一次挑
在南陽休整幾個月后,過罷春節(jié),隊伍又到湖北與日寇作戰(zhàn)。這次是參加棗宜會戰(zhàn),這次會戰(zhàn),雙方投入的兵力都很多。日軍第11集團軍司令官園部和一郎為鞏固武漢外圍,殲滅第五戰(zhàn)區(qū)主力,決定以第3、第13、第39師團和第6、第15、第22、第34、第40師團各一部,以及戰(zhàn)車50余輛、飛機100余架,分別在河南信陽、湖北隨縣、鐘祥地區(qū)集結,擬向棗陽、宜昌進攻。中國第五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5個集團軍及江防軍共55個師、2個旅組織防御。國軍以38萬兵力對付日寇12萬。老人所在的30軍也參加了這次會戰(zhàn)。當時,部隊從南陽的南召縣行軍到湖北當陽。在去湖北的行軍途中,非常艱苦,由于時間緊迫,士兵們遭受了很大的罪,日軍的飛機在天上不斷轟炸掃射,山路又崎嶇難行,在翻山時連隊馱運物資的牲口掉到山溝里都顧不上管,就是為了按時到達作戰(zhàn)地點。戰(zhàn)役結束后,部隊從襄樊經(jīng)新野撤到唐河駐扎。在唐河縣,老人轉到戰(zhàn)斗部隊,負責保衛(wèi)團長和團部安全。由于老人作戰(zhàn)勇敢后來當上了中士班長。一班十幾個人,有兩挺俄式輕機槍,帶4個轉盤,一盤有48發(fā)子彈。老人是機槍手。隨后的幾年中,隨部隊轉戰(zhàn)南北,直到日本投降,老人解甲返鄉(xiāng)務農,育有4男2女,老人在兒子家中輪流生活安享晚年。
(轉自《抗戰(zhàn)老兵網(wǎng)》 康 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