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人成精品免费视频|欧美日韩午夜一区二区|国产精品第一页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手机在线播放|大哥的女人中文字幕完整版|日韩一级 片内射中文小说|午夜福利18禁国产无码日韩|精品国产51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欄目導航

聯(lián)系我們

康氏文化研究會

地址:河南省南陽市長江路779號
電話:0377-63117878
郵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當前位置:首頁 > 族人風采

福建永春的兩座康氏祠堂與康姓革命烈士

瀏覽: 次 日期:2022-11-04
一、西山堂

西山堂坐落于福建省永春縣坑仔口鎮(zhèn)玉西村西南方的雄獅山麓,故稱“西山堂”。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永春康氏第十世奎社、毅軒、衡社和琳社4兄弟始建,坐西南向東北。明代皇宮式建筑風格,有前、中、后3廳,有鳳翼、書院及左右護厝等,土木結(jié)構(gòu),建筑面積1800多平方米。祠堂大門前左右為彰顯“明經(jīng)進士文吉公”豎立旗桿兩根,(文革中被毀)。2022年春,全體宗親鼎力捐資,恢復原貌。
祠堂上供奉永春鳳山孟聰公第九世裔孫文吉公。文吉公諱名王蒲字邦賢,排行老三,康熙十年(公元1671),出生在永春縣玉斗梅田洋??滴跞吣?1698)戊寅年泉州府貢生,康熙五十三年(1714)晉升為“明經(jīng)進士”。卒于乾隆八年,癸亥年(1743),享年73歲。
二兒子毅軒公是一名風水學者,他年少時往江西贛州拜師學藝多年,出師回永后,為緬懷先父之恩德,親自從遠至西北方的天湖山往西南方向進行沿途尋龍?zhí)矫}于此,發(fā)現(xiàn)這里像一頭“醒獅吼日”之狀,氣勢磅礴,是一穴風水寶地。因此,便與慈母兄弟商定,在此興建這座祠堂,即攜老母從玉斗梅田洋遷徙于此定居。
如今,文吉公后裔支繁葉茂,人丁興旺,共有3600多人口。平均每年約純增13人以上。以永春鳳山康氏輩分為記,現(xiàn)有最小的輩分是22世“與”字輩。且賢才輩出,居黨政軍界者有副處級和團級干部,文教藝術(shù)界大學教授、科學家 、留學生、博士生、研究生及美術(shù)書畫家等層出不窮。是永春康氏中較為突出的支派之一。
最為突出的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曾有眾多西山堂文吉公后裔的愛國青年,挺身而出,投向革命道路,在張連及朱文鑒夫婦等地下黨的領(lǐng)導下,不怕流血犧牲,積極參與組織抗征會,斗地主、打土匪等革命戰(zhàn)爭,為解放全中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甚至貢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
其中有康明取,又名康士嶺,男,西山堂長房弟子。生于民國壬戌年4月24 日。曾任玉坑中心小學校長。積極參加閩西南地下黨組織干革命。1950 年正月十四被國民黨反動派捉拿到洋頭格活埋。系玉坑鄉(xiāng)12位烈士之一。2015年12月3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頒發(fā)“革命烈士”證書。
康國新,又名康芳語,男,西山堂四房弟子。生于民國戊午年 3 月 3 日。曾任玉坑鄉(xiāng)長。1950 年正月十四被國民黨反動派捉拿到洋頭格活埋。系玉坑鄉(xiāng)12位烈士之一。2015年12月3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授予“革命烈士”證書。
康明春,又名康士侯,男,西山堂四房弟子。生于民國丙辰,公元1915 年 12 月 29 日。曾任玉坑鄉(xiāng)農(nóng)會主席。1950 年正月14日被國民黨反動派捉拿到洋頭格活埋。系玉坑鄉(xiāng)12位烈士之一。2015年12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頒發(fā)“革命烈士”證書。
 

康明春烈士證書
1964年10月,以上革命烈士骨骸坑仔口人民公社由洋頭格遷葬在永春坑仔口中學后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廣場上。1984年9月“革命烈士紀念碑”廣場由坑仔口人民政府重建。每逢清明節(jié)坑仔口人民政府和坑仔口中學組織當?shù)厝罕姾腿w師生舉行緬懷革命烈士活動。
另有康明金,男,西山堂長房弟子。生于民國丙辰年11月 15 日。卒于2001正月初九。生前參加閩西南白區(qū)黨組織在玉坑建立游擊根據(jù)地,任中隊長。解放后任永春縣首屆人大常委副主任。
2012年,正式成立永春縣康氏西山堂宗親理事會。
2017年1月“西山堂”被列為永春縣人民政府第一批“歷史建筑名單”。

正在裝修中的“西山堂”外貌
據(jù)有關(guān)歷史記載,早期玉坂(現(xiàn)坑仔口鎮(zhèn)玉西村)康氏祖祠西山堂與別處一樣,倘若有人過世,都要挑選日子才能出殯。
清朝乾隆一十八年,曾經(jīng)有一位朝廷高官微服私訪路過此地,聽到西山堂里有啼哭之聲,便入內(nèi)探個究竟,發(fā)現(xiàn)有一戶人家正在操辦喪事。經(jīng)過詳細了解情況,得知這一人家在5天前過世了一位年邁的長輩,由于世俗緣故,時辰未到,只得守靈。且因家境貧寒,眾親人正在集資相幫。高官非常同情這家人的窘境,便慷慨解囊,令隨從掏出一包銀元給予資助。并當場對眾人宣布說:“從今往后,若人過世,無須擇日,即便出殯。絕不礙事,吾非兒戲,大可寬心!”眾人覺得此高官絕非等閑之輩。即刻跪拜道謝。
當高官示意隨從出示“圣旨”手令時,大家才知道這位高官就是乾隆皇帝的欽差大臣。眾人再次下跪叩拜,三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經(jīng)欽差大臣回朝繳旨后,乾隆皇帝下旨特為西山堂贈送“圣旨”匾額。并將此匾高掛于祠堂大殿上。
自此,這個史無前例的殯葬改革一直延續(xù)于今。并且已經(jīng)影響到周邊的好多個村鎮(zhèn)民眾仿而行之。
然而,在十年文革浩劫中,“圣旨”匾額毀于所謂的革命造反派手中。
在大力秉承和弘揚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活動中,于2016年進行修葺西山祠堂時,重制“圣旨”匾額掛于大殿之上。就此使其重放光芒!
2016年,“死人出殯不必擇日”的習俗被永春縣史志辦確認為“永春縣坑仔口鎮(zhèn)玉西村鄉(xiāng)規(guī)民約”。
2018年被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主辦編寫的《福建姓氏志》,列入第二節(jié)《族規(guī)家訓》之“永春縣玉西村康姓鄉(xiāng)規(guī)民約”。
二、翰琳堂
翰琳堂坐落于福建省永春縣坑仔口鎮(zhèn)玉西村西南方的雄獅山麓,與“西山堂”相鄰。系西山堂文吉公第四兒子琳社公,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所建。坐西向東。明代皇宮式建筑風格,有上下二廳,有鳳翼、書院及左右護厝等,土木結(jié)構(gòu),建筑面積1500多平方米。堂上供奉琳社公、嬤二主。
如今,琳社公后裔枝繁葉茂,人丁興旺,共有700多人口。平均每年約純增14人以上。以永春鳳山康氏輩分為記,現(xiàn)有最小的輩分是21世“德”字輩。且賢才輩出,居黨政軍界者有副處級和團級干部,文教藝術(shù)界大學教授、科學家、留學生、博士生、研究生及美術(shù)書畫家等層出不窮。也是永春康氏中較為突出的支派之一。
最為突出的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曾有眾多翰琳堂琳社公后裔的愛國青年,挺身而出,投身于革命道路,為解放全中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甚至貢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
2012年以來,在永春縣康氏翰琳堂宗親理事會的組織下。進行開展各項有益活動。
 

“翰林堂”外貌

    (作者:康聯(lián)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