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康厝林 五山”溯考 連載 <二>
————獻(xiàn)給《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 福建省分會》成立大會
— 敬 宗 —
二、 康厝林在何年一日分五山? 因何事罹災(zāi)?
1、康厝林在何年一日分五山?
康厝林在何年罹災(zāi)?因時(shí)隔近千年之久,又因各地族譜散佚、無據(jù)可考,實(shí)難于證。余就此而考查《同安縣志》和許多地方史料,幸見豪山廟碑記有載,而細(xì)考之,并敘于下共鑒:
據(jù)南宋咸淳二年丙寅(公元1266年)同安豪山廟重修時(shí)所留下的廟記記載:“[宋王明臾 豪山廟 碑記] :……應(yīng)崇寧二年<1103>詔:天下名山大川、有功于民者,聽所在縣邑立廟。攝令趙君文仲奉詔書,始令三都,立剎度材,鳩工廟成。 扁以豪山初,朱文公主邑薄,賞詣祠、禱雨立至 …… 是役捐金倡之者:某官謝某,某官康某,將仕郎趙某、董某……合樂以落成之……。”
據(jù)廟記記載,可以解釋為:在南宋咸淳二年丙寅,同安豪山廟前殿重修竣工后,時(shí)之地方文老王明臾,在為豪山廟撰寫碑記時(shí),首先要把朱文公親臨豪山廟、豪山龍?zhí)镀碛甑氖论E記載下來時(shí),因時(shí)已相隔約113之久,可能因?yàn)槠淠甏?,無法準(zhǔn)確計(jì)載。而當(dāng)時(shí)恰恰是“豪山”康氏二十八承事遷居豪嶺之時(shí)。所以,在撰文時(shí),因我康先祖還捐金并參與理事之中,此年代有可能還是他所提供的,故將“扁以豪山初”作為朱文公龍?zhí)镀碛甑臅r(shí)間依據(jù)而記載下來;
據(jù)考: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翁,別稱紫陽。宋紹興二十一年春,授官泉州府同安縣主簿。宋紹興二十三年甲戌七月上任,首仕同安縣主簿;宋紹興二十六年丁丑之秋三年任期屆滿。但因代者未至,故于紹興二十七年十月離開同安。歷史的巧合、廟記為了記載朱熹大旱之年,親臨豪山廟的豪山龍?zhí)镀碛?,立得甘霖的美傳。卻又多么巧合地記載了康姓始祖遷居豪山的歷史年代。既然這樣,朱熹龍?zhí)镀碛甑哪甏褪强敌杖牒郎降哪甏?,那么它是否也?ldquo;兵焚康厝林、一日分五山”的年代呢?請看以下分解:
(1)、據(jù)古譜記載:居漳之安山者是二十七承事。可以推測,兵焚康厝林之年,安山始祖二十七承事已成家立業(yè)并為兄長,其子康有德也有十多歲了。由于家有大小,不便遠(yuǎn)逃,故才擇居于較鄰近的安山避難。
(2)、我們再根據(jù)宋譜記載的:“龍溪安山二十七承事,再傳而有德,公登宋紹興進(jìn)士第”。以及查《漳州府志》所記載的:“康德為南宋紹興31年進(jìn)士”。其年代大致相仿,又符合現(xiàn)實(shí)。
(3)、因此、可以斷定,“兵焚康厝林、一日分五山”的年代,就在南宋紹興23—26年之間,而可能會在紹興23年間。